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62章 不攻者示人以攻,攻者示人以不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听了诸葛瑾那番万金油的老成持重之言,又仔细揣摩了一番,才相信诸葛瑾所言应该是真的。

    没办法,姓诸葛的就是这么谨慎。

    世上哪有什么神算先知,有的只是每时每刻留心、不放过任何一个不需要投入成本的可能机会。留心得多了,总能逮住几个。

    从驿馆回驻地的路上,刘备仔细思索了一下黄祖杀祢衡事件的应对、后续可能的推演,但发现这事实在太费脑子。

    所以仅仅想了骑马走过两条街口这点时间,他就放弃了,还是直接听人报答案吧:

    “子瑜,你以为,黄祖杀祢衡之事,我们需要对朝廷表什么态么?朝廷会不会因此让我军讨伐黄祖?还是会请景升兄自行清理门户?”

    诸葛瑾骑马时很小心,都是双手握缰绳的,哪怕被问及谋略方面的问题,他依然是拿出八成的大脑注意力来控马,只拿出剩下两成注意力应付刘备。

    这骑马的架势,让刘备这种老江湖一看就很不爽,觉得有必要找机会亲自训练一下子瑜的马术和剑法。

    听说子瑜最近也跟孔明一样,偶尔射射箭,骑马练剑来强身健体,但实在是练得太差了。

    刘备原先都没关注这种小事,毕竟当时还在打仗,哪有闲心想这些。但现在看来,好好提高一下子瑜的骑术,有助于骑马的时候跟他聊天、让他省出更多脑力想正事、大事。

    只见诸葛瑾谨慎地控着缰绳,想了许久,才缓缓说道:

    “我觉得祢衡之事,我们最好还是暂时假装不知道。天使被杀该如何处置,这是朝廷的事情,身为人臣不该越俎代庖。

    而且刚才我们还在为曹操以天子名义下旨、允许孙策假借收容山越反贼之名讨王朗而懊悔,觉得周瑜窃取了我们的计策。

    现在这一手报应来得太快了,曹操如果不让我军以收容附逆袁贼之名讨黄祖,那朝廷的威严信用何在?他总不能短短一两个月之内,对性质相同的两個案子、采取不同的态度吧?

    何况这后一个案子比前一个严重得多,王朗案好歹只有收容叛逆,没有斩杀天使。所以,我们什么都不用表态,曹操哪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令一致,也会求着我们攻打黄祖的。

    更何况,曹操既起了以其他南方诸侯牵制主公之心,他定然不会嫌弃与主公有摩擦的诸侯多的,反而会觉得越多越好。

    依我之见,主公可以给许都朝廷上表一封,只字不提黄祖之事,暂时假装不知道。而专门谈孙策和王朗之战,只说‘臣身为扬州牧,风闻扬州各处民情,知悉孙策追剿山越余孽时,作风粗暴,伤及无辜汉民甚至多于山越蛮夷,请朝廷明察,让孙、王和平解决上述争端’。

    这样,曹操就会觉得主公是心心念念想压制孙策,以免腹背受敌,顾不上其余。以曹操处处想跟主公反着来的心性,他就更会不惜代价想要扭转主公的敌意。”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其实这番道理他一开始也隐约想到了,但总觉得模模糊糊抓不住纲领。

    被诸葛瑾这么提纲挈领一总结,终于豁然开朗:说白了,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必然要去做躲不开。那么在曹操那儿,就要拼命演得像是不愿意去做,这样至少在最后做的时候,能从曹操这儿多榨取一些好处。

    当然,如果换一个诸侯,也可能选择直接抗旨,来让自己的利益更大化。

    但谁让刘备不是那样的人呢,有些抗旨才能拿到的红利,刘备暂时是拿不到了。

    “如此说来,这封给朝廷的上表,倒是跟写给孙策的劝和书信差不多意思了,只是措辞和姿态要调整一下,既如此,也让公佑一并动笔,这几日便送出去吧。”刘备捋顺了思路后,最终拍板。

    ……

    当天晚些时候,孙乾很快就按诸葛瑾的指导思想,写好了刘备需要的全部书信、奏表。

    该给孙策、王朗的书信,就暂时由刘备亲自带回芜湖,到时候交给步骘,去吴会一行。

    至于送到许都的奏表,只好让孙乾再跑一趟了,可以先路过汝南的安风,面见一下曹操,然后再去走程序。

    而那几个祢衡被杀后遗留的副使、属吏,原本一两天之内就该继续启程北上,回朝廷复命了。

    但为了确保他们跟孙乾抵达的时间拉开时间差,刘备吩咐人又热情款待留他们几天,送礼请客给他们压惊。

    如此一来,曹操就会先见到孙乾,然后再见到朝廷回使,从而更容易误判刘备的想法。

    而安排完这一切后,刘备觉得在居巢这边也没什么事情了,便打算继续南归回芜湖。他本来就是南归途中,被这两个意外突发事件给打断的行程。

    他也吩咐诸葛瑾回去收拾收拾,一两日内便会启程,给诸葛瑾放个假。

    ……

    诸葛瑾回到他在居巢县的临时住处,直接往榻上倒头就睡,连洗漱都懒得折腾了。

    一天之内处理了那么多公务,也是疲乏至极。肉身倒是没多大运动强度,关键是费脑。

    刚刚靠下,大桥小桥听到动静,就过来一个揉肩一个煮茶。

    诸葛瑾不想起来,大桥还是直接把麻布巾浸热水后拧干,给诸葛瑾热敷了一下脸和肩颈。

    诸葛瑾想起今日的案子,忽然略微有一丁点心虚,犹豫了几秒后,用平静地语气说出:“你们可能要一辈子当奴婢了,此生都不可能洗刷。”

    大桥敷热巾的纤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但语气还是非常平稳:“妾等本就是罪戚,这不是早就知道了么,将军何必一再提醒。”

    诸葛瑾:“于国法自然是如此,不过原本若是假以年月,或许还有可能回转,但现在发生了一件大事,要载之史册,所以,不能惹人议论。”

    诸葛瑾很有分寸,倒也不会跟女人提黄祖的案子,提了她们也未必听得懂。

    他帮刘备以收容附逆的罪名攻打黄祖,这件事情最终肯定是要载之史册的。

    而黄祖黄射杀了天使,当初是怎么冲突的,为什么黄祖会觉得天使拉偏架,这些就算不被正史记载,肯定也会被类似将来的《江表传》之类野史笔记所载。

    诸葛瑾可不能做自己打脸的事情,刚刚用“我秉公办事,绝不会跟黄祖一样收容罪戚”的姿态诱杀黄祖,回头却出尔反尔。

    人无信不立嘛。

    不过值此乱世,王朗,黄祖,这些势力的整合,本来就要死伤成千上万的人命。让两个女子一生为奴,如果能换来整合过程中少死千百条人命,让黄祖麾下的部将因为怯懦不敢违抗朝廷而减少抵抗,严格来算也是王道了。

    大桥不知道伏波将军在想什么,但她知道,将军所想的都是成千上万人命的大事,也就怔怔地没有出声。

    ……

    次日收拾停当,刘备和诸葛瑾便从居巢继续南归,两三日便过了濡须,然后顺流沿长江而下,在九月底回到了芜湖县。

    扬州牧总算是回到了自己的临时治所。

    回到芜湖后的刘备,也按照计划先召见了步骘,跟步骘深入详谈了一番,观察步骘的志向意愿。

    步骘这两年里大部分的时间在做基层地方官,最近一年多都没跟刘备当面深聊过了。再次得到重视,也让步骘内心颇有些振奋,想要建功立业。

    而刘备在深聊之后,也惊讶于步骘的成长,似乎跟两年前初见时那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了。

    刘备心中暗忖:“奇怪,子山不是子瑜的同窗么?听说子瑜来投之前,他们已经一同游学一两年了。

    为何当初同窗时不见子山学问才干如何长进,如今各处一方,只是偶尔向子瑜请益,反而长进得快了?”

    刘备是很清楚步骘刚被他请来时的水平的,当时只觉他仅仅在经义学问方面跟诸葛瑾相差不大,但别的方面差太远了。

    莫非是开始做官之后,才意识到那些十三经没什么实用价值,要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得学真本事,然后被事情逼着向子瑜请教,这才长进了?

    刘备想不到别的理由,也只能这么脑补了。而一旦想通后,就觉得这个设定也挺合理的。

    刘备对步骘的最新状态挺满意,在正式交给任务之前,决定再考察一个问题,便问道:“因我扬州军中名将,皆不能亲自下场与孙策对抗,所以此番与你同行的武将人选,迟迟不能敲定,不知可有良策解决?”

    步骘想了想,说道:“主公军中,仅有关将军和甘、太史校尉以水战见长。但这三将地位尊贵,名声在外。其余众将,纵有位卑而实才卓越者,也往往不通水战。

    而王朗逃至东冶,所需将才必须是精于山区作战,或是精于海上拦截。主公麾下,实无一人能胜任。依我之见,不如就在所遣丹阳兵中,择一二祖郎麾下部曲领兵。至于水战人才,或许能在吴郡就地寻觅。”

    刘备闻言倒是大吃一惊:“在吴郡寻觅?吴郡可是孙策治下,我军如何到孙策治下找人对付孙策!”

    这个问题问出,步骘反而抖擞精神,准备了一大通说辞:“主公有所不知!孙策虽然霸占丹阳、吴郡、会稽,但他所过皆残暴杀戮,得罪甚多。

    在下曾早于子瑜兄一年、南下吴郡海盐县,查访当地风土人情,当时只是为子瑜兄与曼才兄打前站。若非后来子瑜兄在淮阴遭遇纪灵围城、投效主公,他原本也是要南下吴郡躬耕隐居的。

    我在吴郡躬耕种瓜时,也不忘结交当地年轻向学之士,虽不入吴郡豪门之眼,却多知其恩怨。如今我得了主公差遣,能以扬州牧使者身份,堂堂正正去调处孙、王恩怨,必能诱使某些原本敢想而不敢干的吴郡怨士投效,一并去王朗处帮助主公牵制孙策、建功立业!

    只是……或许需要主公许诺一些官职,不用正式授予,只要允许属下先行私下许诺,事成之后,待将来我军正式与孙氏开战,再实授兑现这些官职。如此,属下便有把握为主公访得贤才!”

    刘备这才严肃起来,上下打量了步骘几眼,看来自己对于步骘在吴郡游历的那一年确实了解得太少了,他居然还有积攒可用人脉么?不会找些不靠谱的人来吧?

    不过,一想到诸葛瑾的推荐,刘备决定还是赌一把,用人不疑了。

    刘备一咬牙,大包大揽地说:“子山,你毕竟还年轻,此番去孙策处,也不好给你高位,这将军府和州牧府的治中、功曹、别驾,都已无缺。

    我便任你为左将军府从事中郎,出使途中,若遇确实可用之才,能以武略牵制孙策者,便可许之别部司马以下军职,但绝不能多封,否则难免行事不密,而且伱所带随行丹阳护军也不多。”

    刘备这个许诺已经是非常大胆了,要不是出于对诸葛瑾推荐的信任,是绝不可能放权到这种程度的。毕竟他对于步骘此去吴郡,有可能拉拢到谁去反孙,还毫无概念。

    步骘也知道不能乱用刘备的信任,连忙表态说他许出去的别部司马绝对不会超过一两个,哪怕是许出去曲军侯这样的中低层军官,也不会超过五人。

    刘备听了这个数字,才确认步骘是有分寸的。

    ……

    刘备交代步骘为出使孙策、王朗做准备。此事同样需要至少半个月,才会到吴郡孙策处,再半个月,才能到王朗那儿。

    如果步骘在吴郡滞留的时间更久,那么还可能有更多变数。

    另一边,这段时间诸葛瑾倒是无所事事。

    回到了芜湖之后,他难得可以有个时间差来安顿家小,把一路上因为奔波而没敢下手的奴婢安置一下。

    再处理一下他个人的事务,找人议个亲什么的,争取今年冬天或者来年过完年把亲成了。诸葛瑾这边暂时没有别的大事,便按下不表。

    且说随着时间来到建安三年的十月,正在汝南郡安风、蓼县等地用兵的曹操,也终于先后收到了两封南边来的奏报。

    第一封是刘备让孙乾送来的,谴责孙策在会稽解决王朗问题时作风粗暴,祸害百姓,请朝廷重新考虑给孙策的讨伐旨意。

    曹操见到后,内心的反应居然是很得意。

    “玄德贤弟,你也有怕腹背受敌的时候,你担心孙策将来会尊奉朝廷、一旦有变便夹击于你,孤自然不能让你如意。王朗有勾结山越大罪,还想投效你,孤自然宁可让孙策把他灭了!”

    曹操心中如是算计。虽然他对王朗并没有恩怨,但只要王朗不能帮他牵制刘备,他就宁愿牺牲一个无辜的王朗。玩诸侯之间的平衡,曹操是最拿手的。

    他随手写了一个批复意见,就让人跟刘备的表章一起,送去许都,让荀彧假借天子名义走流程。

    然而,就在曹操批复后两天,祢衡的副使和属吏们也回来了,把祢衡的死讯带给了曹操。

    曹操的震惊,果然完全不亚于刘备。而且曹操也很快就想到,在这事儿上他也不能玩双标,必须一视同仁。

    “看来,只能牺牲一个黄祖,让玄德有扩张的机会了?要不还是先给刘表下旨,让他自行清理门户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