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南风裁兮花耕树 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长吟放下茶杯,问道:“苦泉一事查究如何呢?“

    朱棣神情见凝,“尚无所据。”

    “官府有何处置?”

    这话让朱棣的眉头攒得更紧,“地方已派人去查,不过暂时也只能从十余里外的邻村取水。”

    徐长吟蹙眉:“查究原由是必要,但解民之忧才是根,可有另打一口井?”

    朱棣沉声道:“此事也奇在这里,自从井水变苦后,另挖泉眼,那水却仍是苦的。”

    徐长吟一怔,“难道是水生了异?”

    朱棣眼神深谙:“有此可能,也不排除人为之因。”

    徐长吟眉头轻拧,若有所思。

    正自思量,前院外头骤然传来一阵叱喝声:“这是甚么鬼地方?”

    但闻此声,朱棣与徐长吟具是互望一眼,起身往外走去。

    越到门边,那骂骂咧咧的声音越是清晰,也能听得女子娇嗲的声音:“老爷,如此寒碜的地方,如何能住人呀?”

    朱棣拉开院门,顿见一辆马车歇在门外。

    衣着鲜亮的朱樉插腰瞪目,一脸的不快。秦王侧妃邓氏坐在马车里,半掀轿帘,嫌恶地打量着爬满老藤的屋舍。

    朱樉一瞧见朱棣出来,登时竖起眉头,不悦的道:“四弟,这就是你找的好地方?”

    朱樉的叫嚣已引来邻居的观望,朱棣走将出去,使着眼色说道:“二哥,进来说!”

    “二嫂嫂,请进来吧!”徐长吟眼明心利,赶紧上前将邓氏请下车,并示意车夫将他们的东西搬入屋里。

    许是徐长吟这声二嫂嫂叫得甜昵,邓氏脸色稍霁,下了马车,随她往院里走去。

    终于将不情不愿的二人请入了院子里,马夫开始利索的将七八口箱子往里搬。

    掩了院门,朱樉登时气哼哼的嚷道:“四弟,不是二哥说你,你要是舍不得银子,直管和二哥我说。咱们这一趟,少不得会住上一年半载,这小破院子能给谁住?”

    那邓氏附和着娇嗔道:“可不是,这小破院子,比我们府里的柴房还不如!”说着,她拈帕掩鼻,仿佛院里有甚么难闻的气味,引得徐长吟也忍不住暗中嗅了嗅,以确定是不是她未闻着。

    朱棣也不作声,只待朱樉与邓氏报怨罢了,方淡定从容的说道:“此宅是父亲当年借居之处,父亲此番特指了此处。”

    这句话霎时让朱樉与邓氏噎住了。朱樉讪讪地挥了挥手:“哪间屋子空着?”

    朱棣从容的朝西厢指去,“我与长吟住在这间,余下的二哥自可随意。此宅长年未有人居,需得收拾。”

    邓氏的脸色又有些难看起来,突地将徐长吟拉到一旁,掩唇低言:“王妃娘娘可带了婢女前来?”

    徐长吟摇首:“没有。”圣旨谕下,此行从简,且需自食其力,岂能违旨不遵?

    邓氏轻哼一声,似是在嘲笑她的迂腐。徐长吟看出有异,“你带了?”

    邓氏颇是得意的竖起二指,“王爷说不宜招摇,便只带了两名婢女。待王德忠回了京,便让她们住进来。”

    王德忠是京里派来的随行,一则为护从,二则也有监察之责。因着朱棣与徐长吟是漏夜出的京,故而未有随行。

    果然是上有计策,下有对策。徐长吟轻咳一记,“东厢还得收拾,用了午膳,我帮你一块收拾。”指望朱棡去端水递抹布,那是痴人说梦。但这邓氏一瞧就知是娇惯的主,等她收拾好屋子,怕是得十天半月的光景。

    就在这时,朱樉已推开了东厢门。只听“吱呀”的一声,屋梁上的一团灰土笔直的掉到了朱樉的头顶,兜头兜脑的将朱樉弄了个灰头土脸。朱樉登时恼羞成怒的跳了起来,刚要破口大骂,朱棣在背后淡声吐字:“隔墙有耳!”

    朱樉还算识趣,霎时收了声,没好气的呸了一声,转身大喊道:“备水,沐浴!”

    朱棣低叹:“二哥,此间无仆无婢,一切自给自足。”

    邓氏扭身上去,娇声说着:“老爷,要不先去客馆住下,待这地儿收拾好了,咱们再搬进来?”

    朱樉没好气的啐道:“这一出去,王德忠那老家伙就会给父皇通风报信。去,给老爷烧水去!”

    那邓氏在秦王府里可是千娇惯百宠爱的主,平素朱樉待她莫不是疼宠有加,这会竟然被指使去烧水,只觉委屈无比。可一瞧朱樉一脸菜色,有怒不能发的模样,也只能满脸不情愿的去烧水。可刚走两步,她就停下来,委屈的望着朱樉说道:“这水要怎么烧呀?”

    朱棣与徐长吟默契的摇了摇首,徐长吟低叹,道:“二嫂嫂,我来帮你!”

    一个时辰后,朱棡与邓氏终于安顿了下来。在徐长吟的帮忙下,邓氏也将东厢房约略收拾干净,并将他们七大箱八小箱的物事一一搬入房中。徐长吟但瞧他们所带的物事细软,只觉无言。甚么犀牛角、白玉牙牌、金厢宝石法蓝壶、嵌宝驼珊瑚金鹿,名贵物件云云,足可修得华宅数座了。放在这小小寒室之中,着实是怪异。

    再瞧朱棣与她带来的物事,朱棣银三十,她也不过银五十,合计着还不足朱樉的一件寿山炉值钱。

    她颇为感慨的回了西厢,但见朱棣正坐在案边,翻看她带来的几卷书册。

    徐长吟坐到他身旁,弯起清眸,笑眯眯的道:“王爷,咱们说好了的,家中事务由我打理,这银两是不是也得归我管着?”

    朱棣抬头睇她一眼,也不吱声,只扯下腰间的钱袋子,爽快的给了她。徐长吟笑弯眼,赶紧倒出钱袋子里的银子,可她旋即瞪大了眼,目瞪口呆的拈起桌上孤零零的一锭碎银子,哭笑不得:“这就是三十两?”

    朱棣丢给她一记古怪的眼神,“难道你连银子也不认得?”

    徐长吟瞪他一眼,“另外的银子呢?”

    朱棣放下书册,表情不变,语气沉稳的说道:“今早遇见几户村民,十分之贫困。”

    徐长吟垮下双肩,有气无力的叹了口气。不过,她仍是赞许的说道:“也难得您如此心系百姓。”他没将银子胡乱作贱挥霍,能帮一帮人,也是很好了。不过,他这大手一挥,将半年的吃穿用度全给贡献了出去,余下的日子可得好生计量了。

    徐长吟起身取了笔墨,又将放好的细软悉数拿出。

    朱棣睨她一眼,道:“三哥今晚会到。”

    徐长吟漫不经心的臻了下首,将细软全摊到了桌上。

    “等三哥到了,明日便去皇陵拜祭。”朱棣看着眉头越皱越紧的她。

    “去祭拜,自然需得置办祭品祭果。”徐长吟纤指一划,将一锭银子拨拉了出来。虽然心疼,可是这祭祖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省不得的。

    她苦恼的模样引得朱棣微扯开嘴角,“往后家务事,你与二位皇嫂一同打理。不过,我想他们在此处也不会住多久。”

    徐长吟侧目,“您是说,他们会搬出去?”

    朱棣点头,“应是如此。王德忠过几日便会回京,无人监察,他们必无需顾忌。只需在京中再来人时,搬回来即可。”

    徐长吟颇是不以为然:“这可算得阳奉阴违?”

    “皇兄们身份矜贵,从奢入简自不易。”

    徐长吟打量他一眼,“王爷难道就不矜贵了?”比起朱樉先前的态度,朱棣实在好上许多。

    朱棣怔了怔,突然拿书敲了记她的脑门,低哼一声:“如非你喜欢,本王岂会上奏父皇,而去得罪他们?”

    他话声压得低,徐长吟未听得十分清透,但她也未多问,只委屈的摸了摸脑门,问出关键的问题:“届时去了军中,可有晌银?”坐吃山空,还需精打细算,看得长远为好。

    朱棣眉头一拢:“此前从未听过,会给我们晌银?”

    徐长吟叹息。是啊,他们是王爷,整个军营都是他们家的,付晌银的也是他们家!

    她托腮苦思,喃喃自语:“若是能卖一卖字画,兴许也能贴补家用。等菜蔬收成了,菜钱也能省下。”

    朱棣听得直皱眉:“怎么,担心跟着我饿肚子了?”

    徐长吟哀怨的睨住他,“不是担心,是很担心。”

    朱棣好气又好笑,又听徐长吟说道:“午膳怎么办?”

    朱棣瞅她一眼,“厨事不知?”

    徐长吟耸肩摊手,一脸坦白:“我若会厨事,先前也不会被柴禾难住。”

    朱棣颔首,“想必如此。今午就在外面用膳!”

    徐长吟忧心忡忡,“今日花销太多,还是省着些吧!”

    朱棣无奈叹道:“我倒不知你如此杞人忧天。”

    徐长吟闻言,立即委屈的辩驳:“我这分明是勤俭持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