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南风裁兮花耕树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长吟拾步走到院门前,拉开了门,但见马氏笑眯眯的站在门外,手边挽着个菜篮子。

    “马大婶,”徐长吟眉眼一弯,“快请屋里坐!”她方才还打算去隔壁找马氏,却不想其先来了。

    马氏亲昵的拉过她的手,笑道:“我估摸着你对这周遭也不熟,便想着带你去附近认一认路。这每日一开门,柴米油盐样样都差不得,我昨日瞧你们也未置办甚么,应是缺了不少东西。”

    徐长吟不免露出感激的神情,也吁出了一口气:“我可正愁着这些。您先屋里坐,我收拾一下便走。”

    马氏也笑了,朝几间厢房溜了圈:“燕兄弟不在家?”

    “今日有些事儿需处置,他一早便出门去了。”徐长吟说着,将马氏往堂屋里引去。

    堂屋里收拾得甚是整洁亮堂,正中八仙椅后挂着幅山水画,已有些残旧。

    “这会无水无茶的,实是多有怠慢了。”徐长吟颇是不好意思。

    马氏笑了出来,“你与我见外这些做什么?不打紧,不打紧。”

    徐长吟又是歉然一笑,招呼马氏坐下,便赶紧去西厢收拾。

    过不多时,她换了一袭藏蓝春衫出来,云髻包以素净的发巾,虽说朴素无华已极,却也不减秀雅气韵。她遂又去厨舍找了只竹篮,再回了堂屋。

    马氏一见她,起身笑道:“这便走吧!”

    “诶!”徐长吟轻快的应了声。

    出屋锁了门,她与马氏相皆往人头攒动的街市行去。

    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挑担赶车的、骑马乘轿的行人川流不息。街道旁茶寮、酒肆、客栈、当铺、作坊鳞次栉比,看相算命、胭脂水粉小货摊也不见缺。

    马氏带着徐长吟往人少些的地儿走着,信口问道:“家中还有什么亲人?”

    徐长吟一边避着摩肩接踵的行人,一边应着声:“双亲和兄姊弟妹皆在京城,有两位兄长与嫂嫂也会搬来,今日应是能到了。”昨日朱樉与朱棡就应已起程,按路程,一日也足矣。若是路上略有耽搁,今日也能到了。徐长吟想着朱樉与朱棡住进来后的日子,必是不乏“热闹”。

    马氏微微点头,“原来如此。”

    徐长吟转而问道:“马大婶,昨日我家相公与马大哥之间究竟是发生了何事?”朱棣不肯告诉她,她便从旁打听,也是一样。

    马氏听她这么问来,不禁惭愧的摇了摇头:“昨日那事,是我当家的糊涂。他去酒馆送染好的布匹,刚走到门口,便发现钱袋子不见了。适巧燕兄弟在他身侧,一个糊涂,就将燕兄弟当作了贼儿,才引出一连的误会来。幸好后来说了清楚,才知是一场误会。”

    徐长吟恍然,难怪朱棣不愿说,毕竟他堂堂燕王被误认作贼儿,可不大光彩。突地,她脑海中浮现昨日将朱棣踹下床的情景,不禁“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昨日可真是朱棣的“好”日子,白日被认作贼儿,晚上又被踹到床底下,足以让他“铭记”了。

    马氏见她笑得奇怪,奇道:“燕妹子,怎么了?”

    徐长吟略收敛了笑,不答反问:“马大哥是做布坊营生的?”

    “他啊,是隔街青邱染坊的染匠,染坊主人是一位同宗的叔伯,故而平日也让他管些蓝手掌柜①的事,也因此我们才迁来了这里。”

    徐长吟点了点首,听马氏问道:“我瞧着燕兄弟也不像寻常人家出来的,是打算考取功名?”瞧这小两口,虽说衣饰从简,那气质可掩不住。八成是家中没落了,方搬回了老家。

    徐长吟略有琢磨。她知朱棣与朱樉、朱棡前来中都,除却察民情、体民生外,还需去军中讲武,可这话不能随意说出。她顿了顿,笑道:“有此打算。不过,过两日也会请族里的长辈出面,替他在军中谋个文书的事儿。毕竟,这日子还是得过的。”不知朱棣去军中,会不会有晌银。

    马氏点头附和:“是这个理。日子也得过,等你们有了子女,更需操心。”

    徐长吟闻言脸蛋倏地一阵发热,忙转了话题:“马大婶,我需添置些柴禾,不知哪儿有?”

    马氏笑道:“待会我给你送一些去就是了,后天有个叫张石年的会送柴来,他的柴好又便宜,往后你直管向他买就成了。”说话间,马氏在一间“李记粮铺”外停下,“我平日都在这间铺子添置,店家为人厚道,东西也好。”

    正说话间,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已笑容满面的迎了出来:“马大婶,今日要添些什么?”

    马氏将徐长吟引入,对店家道:“我这妹子方搬来,家中粮油都是见缺。各种添置了,还要劳烦掌柜给送一趟。”

    店家和气应下:“没问题,您二位直管挑好了,我一会就给送去。”

    随后,马氏便一一替徐长吟介绍选起米油,哪种实惠,哪种经用,具是居家过日子需懂的。徐长吟听得仔细,最后买好了米油等物事,告诉店家半个时辰过后送到即可。出了粮铺,马氏带徐长吟去了菜市。菜蔬类徐长吟倒是经验颇丰,毕竟自个耕作也有些经验,菜蔬是否新鲜一瞧便知。待竹篮装得买当了,徐长吟又央马氏带她去买些菜蔬种子。

    马氏得知她想在院中辟块菜地出来,直打趣等有了收成就向她买。

    马氏带她去买菜蔬种子,路途有些远。等徐长吟觉知这路有些熟悉时,已然看见了他们的两匹蒲稍马,已经昨日那名三问辩马主的年轻汉子。两匹蒲稍马温驯的栓在树下,那年轻汉子依然老神在在的席地坐着,只是神色已胡些疲态。

    徐长吟心中微动,突听身边路人说道:“这人从昨日就一直坐在这里,也不知在干什么?”

    徐长吟面露惊讶,不禁顿住了步伐。难不成此人一直在等马主来认马?

    马氏见她停下,问道:“怎么了?”

    徐长吟又朝那年轻汉子望了眼,叹息着摇头:“没什么,走吧!”朱棣信口将蒲稍马送与有缘人,岂知会遇上这么个耿直心肠的汉子。

    购置了一应所需,刻余过后,徐长吟与马氏各自回了家。

    朱棣还未回来,不过多时,马氏便和两个孩子抱了一大捆的柴禾过来。此时,粮店也将她买的东西送了来。

    马氏帮她收拾好东西,徐长吟赶紧去升炉灶的火,想烧水待客。不过,这活儿她并不熟练,结果给弄得满厨舍浓烟,直呛得她涕泪连连,最后只得灰头土脸、咳嗽不止地往外冲。孰料,她刚狼狈冲出,就一头撞入了一具温暖的怀抱里。

    “青天白日的,娘子想投怀送抱也无需如此急切!”那低沉悦耳,又带着特有的淡淡戏谑口吻,不必多猜,自是朱棣无疑!

    徐长吟满眼泪花的抬起头,一眼见着果然是他,登时面红耳赤的推开他,“你何时回来的?”

    朱棣但见她梨花带泪模样,芙靥如抹乌墨,殷唇懊恼地微噘着,眉宇间流露着小女儿家的娇嗔之态,比之平素的端方素雅又别有一番韵味。他一瞬不瞬的盯着她,嘴角逸出一丝笑:“刚回来,马大婶说你在后院。”今日倒是不错,一回来就有人投怀送抱。

    徐长吟沮丧的垮下肩,朝仍不断冒出黑烟的厨舍望去,“你先去堂屋歇会,我再去生火。”

    陡然,马氏从前院过来,一见后院浓烟滚滚的景象,顿时惊呼道:“哎呀,燕妹子,厨房失火了吗?”

    徐长吟霎时只想找个地洞去钻,尴尬的解释:“不是,不是。”

    朱棣在旁接话:“只是这灶里只生烟,不生火!”

    他的风凉话惹得徐长吟一记轻瞪,那边厢马氏已掩唇笑了起来:“那还好,那还好,我去瞧瞧。”说着,她扭身往厨舍里走去。

    徐长吟又朝朱棣瞪了眼,也赶紧跟了进去。

    在经由马氏一番指点之后,炉灶里的火终于生了起来。

    朱棣负手站在厨舍不远处,望着厨舍里徐长吟忙碌的身影,嘴角的笑意似已泛滥。

    刻余过后,徐长吟小心翼翼的端出了一壶热茶,未来得及洗拭的脸蛋上犹有几道灰烟痕迹,却未将她此刻的自得掩下去。

    “生火烧水,比起作文章而言,娘子以为哪一样有趣?”朱棣在她沏茶的当口,压低声笑问。

    徐长吟斜睇他一眼,轻哼声道:“生有涯,知无涯。各有各的乐趣!”

    朱棣似笑非笑,端盏喝茶。那边厢,马氏也不便久留,喝了几口茶,便笑着告辞了。徐长吟对她自是感激,一直送到了门外。

    回了堂屋,徐长吟遂将马氏今日带她去添置一应物事,且还送了柴禾之事悉数说了。

    朱棣也不见意外神情,“这一对夫妇确是为人厚道。”

    “对了,今日我见到昨日那名年轻男子,还守着两匹马。”徐长吟呷了口热茶。

    孰料朱棣也点了点头,“我也看见了。”

    徐长吟侧首,“是要不闻不问?”

    朱棣叩了叩椅背,若有所思:“待看此人明日是否还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