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71章 我这有仙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定河畔,南山脚下。
  
  精盐坊、娟秀阁、南山书院、土豆试验田、各处拔地而起的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再加上皇庄,这里从最开始的一千八百余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万人,酒楼、茶肆、客栈、商铺,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比一般的县城还要热闹些。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周边的治安出奇的好,有一次,一名外地来的小贼偷了东西,正在逃窜的路上,刚好碰到一名蟒卫士兵回家看他爹娘,偶遇贼人,然后按在地上揍了一顿,一不小心就打断了好几根骨头,从那以后,很少听说有人敢在南山作案。
  
  甚至,周围有些居民不堪沉重的租税,和地痞恶霸的欺扰,拖家带口的搬到南山,成了庄户。
  
  大明是严禁随意迁徙的,如果你是甲县的人,想去乙县生活,对不起,不可能!
  
  老朱同志当年制定的人口政策,是把全国的老百姓分为兵户、匠户、农户……让每个人、每个阶级都在自己的平衡线上运作。
  
  而且天下的百姓,想外出要有路引,不能随便迁徙,不能外出工作,也没有更多越级上位的机会。他们的身份一旦被定性下来,子子孙孙都要在老朱同志给他们划定的圈子里,像牛马一般,祖祖辈辈为他们老朱家干活。
  
  没有路引,没有正常的迁徙途径,你私自出走,便成了流民。
  
  流民虽然也带个民字,其本质却是与乞丐无异,官府不承认你的户口,也不享受朝廷的任何待遇。
  
  而且,你原来的地主是有权利把你抓回去的。
  
  没错,是抓,跟抓犯人一般。
  
  但凡有一口饭吃,没有人愿意当流民。
  
  但是南山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作奸犯科之人,无论你原来的身份是什么,只要肯定出力,便能找到事做,无论是做工还是种田,待遇比原来要好很多。
  
  大明的百姓,并不缺力气,他们缺的是用力气换粮食的机会。
  
  而那些佃户逃走的地主家,携带家仆恶奴,追到南山的时候,却也只能悻悻而去。
  
  寿宁侯的地盘,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以至于,南山的庄户越来越多,照这么发展下去,设立南山县衙是早晚的事。
  
  对于张鹤龄而言,不怕人多,当下社会,最主要生产方式的便是人力,人多力量大嘛。
  
  而且,南山书院以及辖下的医学院、工学院、算学院等,需要新鲜血液,那些拖家带口的庄户,都会将适龄孩童送到书院,等这些人成长起来,便是科技改造社会的时候了。
  
  如今小娟和仙游公主都有了身孕,为了给她们补充维生素,张鹤龄又在土豆试验田之外开设了瓜果田,河边沙滩地种地瓜,无农药,无污染,全是纯天然。
  
  炎炎夏日,吃着井水浸泡过的西瓜,丝丝凉意沁入心肺,将暑气驱除,然后再睡个午觉,真爽!
  
  睡梦中,张鹤龄又看到白露,顿时万分激动,正想上前叙一叙旧,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美梦。
  
  “寿宁侯,大事不好,陛下召你入宫,快别睡了!”
  
  张鹤龄揉揉惺忪的睡眼,看到满头大汗的萧敬,不耐烦地问道:“怎么了,慌慌张张的,天塌了?”
  
  “天塌了,天塌了!”萧敬气喘吁吁地说道,“英国公带去三万兵马,全军覆没!”
  
  “什么?”
  
  张鹤龄一骨碌坐起来,三万兵马全军覆没?
  
  当时,弘治皇帝执意出征,自己曾经劝阻过,可没有效果。自己也知道,英国公此番胜算不大,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败的如此彻底。
  
  这可是三万人啊,就这么没了?
  
  “据说是英国公的舰队在海上追击贼船的时候遇到礁石,大量舰船坠毁,三万兵马十不存一,之后被扶桑国主力舰船突袭,三万大军皆数阵亡。英国公被火枪击中,性命垂危,陛下请您过去呢!”
  
  贼船,礁石,为什么会这么巧?
  
  张鹤龄脑子里很快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大明将士不擅水战,并不清楚水里的情况,哪里深,哪里浅,哪里有礁石,可谓一概不知。
  
  但是扶桑国不同,扶桑本就是岛国,很多人以出海为荣,更有甚者以船为家,一生都漂泊在海上。大明的军队客场作战,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占,不输才怪。
  
  打仗不是算术题,谁的兵多谁就赢。
  
  等张鹤龄赶到奉天殿的时候,看到奄奄一息的英国公。
  
  自弘治皇帝以下,三位大学士、兵部尚书马文升、天津府尹李东阳等人,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特别是弘治皇帝,鼻子都气歪了,据说接到消息的时候,差点晕过去。
  
  英国公张懋躺在榻上,已是奄奄一息。
  
  随军的郎中束手无策,那可怕的铅弹迄今还留在他的体内,伤口在持续的化脓。
  
  张懋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反复持续的发烧,伤口溃烂的愈发厉害,寻常的药物,早已经压不住了。
  
  太医院的医正蒋文清跪在一旁,诺诺说道:“回陛下,英国公伤势过重,臣真的是无能为力。”
  
  弘治皇帝很想大骂一顿,从张懋的祖宗往下,一代一代骂,但是看到只剩下半口气的张懋,骂了有什么用,人家又听不到,朕的三万将士,无数的钱粮,就这么没了……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心口在滴血,脑瓜子嗡嗡的,这件事该由谁负责,面前这个将死之人吗?
  
  便是将全部罪名扣到他头上又能怎样,很可能下一刻,人两腿一蹬,拜拜了您呐!
  
  就好比有人拿着你投资的一个亿去盖房子,结果盖了个豆腐渣工程,一下雨,塌了,完了开发商还被砸死在里头,这一个亿找谁要去?
  
  弘治皇帝现在是哑巴吃黄连,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说不出来!
  
  众臣也不敢吱声,现场死一般地安静。
  
  “额……”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僵局,众人纷纷向张鹤龄看去。
  
  张鹤龄说道:“这个,英国公受的是外伤,虽然伤势很重,但是还有的救啊。”
  
  这话若是别人说出来,蒋文清必定毫不留情地反击回去,堂堂太医院院正,岂容你这家伙指手画脚!
  
  但说话的是张鹤龄,他心里就没底了。
  
  当初用蒸汽法给仙游公主医病的事,到现在还是个教训。
  
  蒋文清将病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寿宁侯,英国公被铅弹射中,一方面是伤口感染,另一方面,铅是有毒的,如今拖的时间太久了,不但会使伤口难以愈合,而且这铅慢慢的浸入身体里,会有许多慢性中毒的症状。海上条件恶劣,多种因素下,伤口恶化严重,时至今日,便是大罗金仙也难救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手术啊!”
  
  “手术?”蒋文清有点懵,敢情我说了半天,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吗?
  
  病人生命垂危,救不活了,手什么术啊!
  
  “对啊,开刀取出弹丸!”
  
  “取出弹丸……”蒋文清为难地说道,“这铅弹的位置距离心脏太近了,稍有不慎,这人便算是死了。而且,铅弹有毒,伤口又感染的这般厉害,唉……”
  
  弘治皇帝听到此处,问道:“真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吗?”
  
  蒋文清回道:“臣真的是无能为力。”
  
  这时候,张鹤龄说道:“陛下,要不送到南山医学院去吧,臣那里有新研制药。”
  
  蒋文清实在忍不住了,不满地说道:“莫非寿宁侯研制的是仙药不成?”
  
  张鹤龄心说,我跟你也讲不明白,便点点头,说道:“和仙药差不多吧,能治百病。”
  
  弘治皇帝一听,黑着脸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开这种玩笑!”
  
  张鹤龄回道:“陛下,既然太医院无能为力,索性死马当活马医,让臣的医学院试试呗。”
  
  弘治皇帝看到张鹤龄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既然如此,把你的人叫过来吧。”
  
  张鹤龄摇摇头,说道:“不成的,动手术需要无菌环境,南山医学院有无菌病房。”
  
  蒋文清皱眉说道:“什么无菌病房,下官阅遍天下医书,却是从未听闻。”
  
  张鹤龄不耐烦地回道:“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一会你跟着,帮忙打打下手,到时候就明白了。”
  
  我堂堂太医院院正,去给你那什么医学院打下手?
  
  蒋文清敢怒不敢言,看了看张鹤龄,又看了看弘治皇帝,却听弘治皇帝说道:“你也跟着去吧!”
  
  一架马车从宫里向南山医学院奔袭而去,张懋经过这一番折腾,最后一口气也只剩下半口了。
  
  张六阳提前得到消息,已经准备好了无菌室,手术器材也经过消毒,万事俱备,只等病人。
  
  搭建无菌室的关键是高纯度医用酒精,这其中又是土豆的功劳。
  
  现如今,土豆已经小规模推广,由于生长周期较短,京师一带的市面上已经出现大量的土豆。张鹤龄很快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酿酒。
  
  将土豆用清水洗净,放锅中煮熟,粉碎成泥。将土豆泥和清水以二比一的比例熬煮,然后加入配料和酒曲,进行发酵。
  
  这种工艺酿造的酒比市面上的酒纯度高多了,如果多次蒸馏,便可以得到七十度以上的高纯酒精,也就是医用酒精。
  
  当前医学水平低下,一个小小的伤口,如果处理不好,感染恶化,都可以让伤者不治身亡。
  
  有了医用酒精,治疗外伤的时候便多了一分保证。
  
  洛雨荷现在是南山医学院的职业配药师,但是鉴于男女有别,待准备好了一系列需要的药品之后,便离开了。
  
  无菌室,房间角落点着八盏琉璃罩灯,营造出无影灯的效果。
  
  张六阳作为主刀医师,将张懋衣服除去,露出了可怖的伤口。
  
  蒋文清被迫前来观摩,此时也消了毒,穿着白大褂,站在张六阳身后。
  
  “镊子。”
  
  “啊?”
  
  张六阳大声说道:“镊子,拿过来啊!”
  
  蒋文清下意识地将镊子递过去。
  
  张六阳又说道:“刀!”
  
  蒋文清找到手术刀,递过去。
  
  不对啊,我堂堂太医院医正,怎么成他的副手了?
  
  这人是谁啊?
  
  张六阳用镊子拨开伤口,仔细看了看,说道:“时间太久了,铅弹已经和血肉粘在一起了,需要去除烂肉,你学着点啊!”
  
  蒋文清:……
  
  说完,张六阳轻轻的开始划开了中弹部位的肌肉。
  
  不知为何,蒋文清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去观看。
  
  张六阳全神贯注,良久,似乎大致确认了位置,轻轻的用大镊子夹开了一些皮肉,而手中的小镊子,迅速的探入伤口。
  
  片刻之后,小镊子夹了一个碎片出来。
  
  因为铅弹破裂,因而,必须将所有的弹片一一取出,而这种碎片,可能只有米粒大小,且因为时间久了,它们与血肉粘合在了一起,几乎难以分辨。
  
  因而,手术的过程,十分考验人的眼力、判断力,不只如此,手要绝对的稳,一丁点的抖动,都可能功败垂成。
  
  看着铁盘里,七八个不过米粒大小,表皮竟还黏着血肉的弹片,蒋文清暗暗咋舌不已。
  
  还能这样医病?
  
  肉都被你割完了,人还能活吗?
  
  终于,张六阳取出了所有的弹片,然后开始缝合。
  
  蒋文清目瞪口呆地看着张六阳拿起针线,如同缝衣服一般,一针一针在皮肉上缝起来。
  
  “人体血肉还可以如此缝合?”
  
  张六阳不屑地说道:“那是当然了。”
  
  蒋文清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若是这地方缝上一排针线,将士什么样的场景?
  
  张六阳继续说道:“铅弹在体内这么久,被人体所吸收,会有一定的铅中毒,除此之外,就是感染的问题,不过,上青霉素即可。”
  
  这一点蒋文清很清楚,伤口重度感染也是他认定张懋无法医治的重要原因,可是,人家却轻描淡写地说——上青霉素即可。
  
  “青霉素?”
  
  张六阳点点头,然后拿起针管,打了一针青霉素。
  
  没有玻璃,针管是铁质的,针头也粗的可怕。
  
  不过张懋感觉不到疼,因为麻药劲还没过。
  
  蒋文清亲眼看到张六阳拿了一小罐药水,倒入铁筒中,再刺入皮肉,而自己作为太医院医正,却像个学童一般,除了诧异还是诧异,这玩意就是寿宁侯说的仙药?
  
  半响,蒋文清不甘地问道:“真的能活过来?”
  
  “命是保住了,但是铅在体内不易排出,他的肾脏功能,将来可能不太好。身体会虚弱一些,需许多日子才能恢复。至于伤口感染,已不必担心了,有青霉素在,养个一年半载吧,应该没有问题。”
  
  青霉素能够抑制病菌,可谓是灵丹妙药,这个时代还不存在抗药性,许多致死的疾病,都可以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此药最厉害之处就在于,哪怕只是一个庸医,他见了病人便开青霉素,都能治好绝大多数人的疾病。
  
  这是何其可怕的事,不需要高明的大夫,不需要良好的条件,只需要一剂药下去,许多重症,甚至不治之症,都可以起死回生。
  
  说是仙药,并不为过。
  
  …………
  
  PS:今天去前线给年轻的兵哥哥们送饭去了,晚上才回来,不想分章节了,合在一起发了。
  
  …………
  
  PS:军民一家亲,洪水面前,万众一心,加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