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008 酬功(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等琐事虽然用不着他这个监国储君过劳,但有些环节却是非他亲自点头不可的,比如提前选派治丧官。

    李晔凝思片刻,道:“孤久居十六宅,对朝中诸公们不大熟悉,杨公若有合适人选,尽管报于孤知晓,孤无不应允。”

    “既如此,那就恕老奴僭越了。”杨复恭微微一拱手,便老神在在的道:“中枢宰执韦司空,身为中书门下执政事笔,仪刑百僚,熟悉事故,可令其为摄冢宰兼山陵使,全权负责陛下身后之事,殿下以为如何?”

    韦昭度刚刚来过,李晔对他还有些印象,知道他出自京兆韦氏,韦氏是关中大族,在关中的门阀世家中,一直排名前列,而韦昭度当初也是由权宦举荐才得以入相的,与宦官们走得很近,和杨复恭的关系自然也不差,再加上他个人颇有文才,这才成功上位。

    要说南衙和北司虽然一直争斗不停,但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如今北司的权力远大于南衙,在南衙里颇有一些野心之徒,为了攀向权力的巅峰,不惜以身侍阉来谋求上位,韦昭度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里,李晔渐渐看出了杨复恭的一丝用意,他知道,没有杨复恭暗地里的极力支持,自己是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即将御极天下的权位上来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今也该投桃报李了:“韦相公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担任此职确实最合适不过了。”

    提议被应允,杨复恭满意的笑了笑,嘴上也不吝啬一句马屁:“殿下英明!”

    接着两人又商谈了一些细务如皇帝的谥号、庙号、入葬棺木材料后,杨复恭便退出了正堂,乘着步撵离开了少阳院。

    翌日凌晨卯时初刻,天色尚青,春寒料峭,西内苑灵符殿内突然灯火大亮,一片哀号之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天子李儇驾崩了!

    皇帝晏驾,诸臣为之举哀,李晔则以皇太弟的身份素衣奉灵,诸臣至此终于和李晔有了面对面的接触,观其相貌,果然如韦、杜二人所言,“体貌明粹,神气雄俊”,有人君之相,私下里都在后悔当初的选择。

    大行皇帝的灵堂就设在灵符殿内,一床黄缎绸被,一袭一袭铺盖在皇帝的梓宫——金匮之中。安息香插在灵柩前的一尊鎏金香炉内。

    细如游丝的青烟缭绕在殿内,宣告它的主人灵魂已安息。

    一道旨意传下,文武百官都摘掉了头顶冠梁,灵符殿内外白布孝幔纷飞飘扬。

    鸿胪寺和礼部早拟了新皇御极的各项礼仪程序——先奉安,再颁遗诏,最后举行登极大礼。

    巳时初刻,摄冢宰韦昭度高声道:“请皇太弟入殿成礼!”

    李晔身披孝服,踏进殿内,灵符殿中素幔白帏,香烟缭绕,十分庄重肃穆。

    中间的牌位上金字闪亮,上书“僖宗慧圣孝定恭皇帝之位”。

    按照韦昭度预先吩咐的,李晔朝上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早有内侍捧过一樽御酒,李晔双手擎起朝天一捧,轻酹灵前,礼成起身。

    等嗣皇帝行过礼后,在场的大臣、内官,齐声呼天抢地举哀,这就算是奉安了。

    从此刻起,皇太弟便算送别了“大行皇帝”,在灵柩前即位了。

    韦昭度适时一挥手,早有鸿胪寺赞礼官出班唱仪,百官鹭行鹤步,趋前跪拜。

    扶柩登基并不算正式的登基大典,不过还算隆重,李晔站在灵柩旁,南衙诸臣和北司宦官们合班站立,在司礼官的号令下稽首。

    稽首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不过即便如此,不是在极其正式,极其重要的场合里臣下一般也不会用,如今是新皇登基,政权交接的重要时刻,诸臣行稽首之礼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刻,杨复恭即便是李晔的“定策国老”①,拥有滔天的权势,还是得乖乖下跪,对着李晔大礼参拜。

    登基典礼过后,按礼法,新君要为先皇服丧二十七日,这段时间内,朝政名义上由韦昭度暂摄,并负责先皇的丧葬事宜,直到先皇入陵寝,一切都回归正常后,新君方可临朝听政。

    在这些天里,李晔一边素衣服丧,一边虚心的跟着宫中的老宦官们学习天子礼仪,熟悉宫廷制度。

    宫中规制繁琐复杂,新皇的一举一动也要有规范,要合乎帝王身份,李晔小心翼翼,认真学习领悟,不敢有丝毫懈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月的光景,李晔就熟悉了各种宫廷规制,身上也渐渐有了一丝大唐天子的威仪了。

    期间,李晔把原寿王府的贴身伴当李尧和王府典军魏广川都调入了宫中,分别让他们担任内常侍和千牛卫中郎将。

    其中内常侍隶属于内侍省,负责皇帝饮食起居,而千牛卫则是禁军十二卫之一,掌供御弓箭和宿卫侍从,是皇帝的近身亲卫。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初入皇宫,身边无一心腹,只能先把寿王府中信得过的一些近侍、护卫调来供他驱使了。

    大唐文德元年四月初三,新君为先帝服丧转眼已过二十六天。

    这天晌午时分,紫宸便殿中,李晔身着青色纯绢素服,正在内侍们的服侍下吃着最简单的素膳,恰在这时,值守的内常侍李尧进来,向他启奏:观军容使杨复恭请求陛见。

    “是他……什么事?”

    李尧小声的回道:“奴婢不知。”

    李晔放下碗筷,内侍小心的撤去膳食,另一个内侍走来,在其身前跪下,双手将一个黑漆托盘举了起来,李晔从托盘上取下瓷杯,漱了口,放回盘中后,方才不急不缓的道:“传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杨复恭便在李尧的引领下,步入殿内。

    紫宸殿虽是皇帝便殿,却也是依唐式建筑广阔高远的建筑风格,外殿是十一开间,七门,内殿亦是金碧辉煌,修饰豪华。

    “臣,杨复恭,见驾。”

    “嗯,来人,给国老看座。”

    “谢陛下。”

    杨复恭略微谦虚一下,便不客气得一屁股坐在了月牙凳上。

    “国老吃完晌食了?”

    “刚刚吃完,叨扰陛下用膳了。”

    “无妨。”李晔微微一摆手,轻笑道:“不知国老有何事要奏?”

    杨复恭说道:“从明日起陛下就要御朝听政了,新皇的年号也需要定下来了,老奴和诸位臣僚商议旬久,初步议定了大顺、天佑、洪昌、光化五个年号,不知陛下中意哪个?”

    “天佑不错,就用它吧。”李晔微一思虑,便将年号定了下来。

    定完年号后,他颇为感慨的道:“如今是多事之秋,希望上天能看在黎民苍生困厄受苦的份上,庇佑皇唐,给朕一个国泰民安吧。”

    ①定策国老:唐代自敬宗到昭宗,每个拥立皇帝的首宦都自称是“定策国老”,以策立皇帝的功臣自居,并视皇帝为“门生天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