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章 余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王殿下用了五日空闲便把王府四年账目厘清,一并记下其间疏漏。从殿下记录来看,多是曹属伙同长史、主簿所行的欺上瞒下、贪渎府中钱财之事。而殿下并未趁机发难罢黜三人,仅将记录分与三人查看。”

    空旷的大殿中,灯火通明。李世民伏在案后,翻看着手中奏章,偶尔提笔龙飞凤舞写下几句批语。在他身侧,站着一个体态匀称的武者。如果有人偷听便会发现李恪近几日所行之事,竟都被他了如指掌。

    “长史三人是何反应?”

    “登时面色大变。”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放下奏章:“这么说蜀王查出的疏漏确有其事了?”

    “想必如此,否则长史三人不会乱了分寸。”

    “查出过错、告而不究,日后他们再不敢小视蜀王、胡作非为,而且做事必将更尽职尽责。哈哈,这小子,做的不错!”皇帝也是父亲,只要皇子没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做出什么漂亮事来他也一样会老大慰怀。“就这些吗?”李恪这几日的变化已经引起了他的兴趣。

    “警告长史等人之后,蜀王要求此后凡王府及王府所属产业开销,不得使用现行记账方法,改用借贷记账法。”

    “哦?何为借贷记账法?”

    “所谓借贷记账法,即将财产增减分别记录。而财产蜀王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不仅是金银钱帛,还包括古玩、房产、田亩、店铺等等,甚至在府中开销的单独账册中,蜀王殿下还要求将家具、器皿、文房用品、食材、药材等等记录其中。所谓借,便指财产的增加。记录的内容蜀王也做出了规定,财产增加原因、数量、发生时间、实际到账时间等等……”武士一五一十将所闻之事毫无保留的叙述出来。

    “胡闹!如此以来账目虽然详尽备至,但内容增加繁多,每年核算对账岂不是要花费更多时间?”李世民一拍案几,在他看来李恪的这种做法完全不可取,虽然能让贪渎无处遁形,但庞大的账册更有可能核对艰难,最后导致所有财务情况一片混乱!

    他的想法以唐朝的情况看无疑是绝对正确的,那时可没有阿拉伯数字,繁体字书写的一个财务数量读出来都得花一番功夫。而没有数字也就无法使用算式,这就导致几十几百的数字都得用算筹扒拉老长时间。

    “宣蜀王。”李世民神色有些阴郁。三子李恪和自己年少时最像,能文善武内有乾坤,虽因种种原因不能优宠,但对他无疑有分期待,所以不能任其瞎折腾。

    ……

    古时候根本没有太多娱乐项目,尤其是宋朝以前。时辰到了就要净街,夜里还要实行宵禁。宵禁后还在街上晃悠,被抓了无罪也是罪。鉴于这种无趣的生活状态,李恪翻了会儿书就打算去和周公约会。

    “陛下宣蜀王觐见。”这种事情只有两个选择,立即去和马上去。反正李恪也不是真困,只是无聊才选择早睡,所以当下便跟着老太监去了。

    对于长安来说,夜间会有宵禁,而对于皇宫来说也同样有宫禁。宫禁之后,不到时辰几乎不可能在打开宫门。好在李恪还未及冠,仍住在宫中。

    “说说吧,你那借贷记账法是怎么回事?”

    皇帝代表着至高的权利,但这决不意味着皇帝很悠闲。除非这个皇帝想做一个昏君。李世民可以算是千古一帝,他的功绩绝非清朝那几个玩玩政治秀、靠着地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物产丰盛,而获得圣明君主称号的鞑子可比。所以,夙兴夜寐就成了李世民的常态。连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还不忘在一篇溜须拍马的奏章上画个叉。

    听到这句问话,李恪瞬间就意识到他这是不看好这种记账方法。思索片刻,他便想通了根由。

    “请父皇说五个上万的数字,越复杂越好。”

    “嗯?”停下手中的毛笔,李世民抬头看了他一眼。虽然有些疑惑,但沉吟一下他还是准备看看李恪卖的什么药。

    “借父皇纸笔一用。”走近桌前,李恪拿起一支狼毫沾饱浓墨。“父皇请说。”

    “五万八千六百七十三,九万六千七百二十四,六万六千八百五十一,三万六千五百七十二,八万九千八百五十六。”

    “陛下认为这五个数相加,用珠算需要多久?”李恪一边在纸上飞快地写着,一边开口问道。

    心中盘算了一下,片刻李世民说出个比较客观的时间。

    “结果是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六。”

    “什么?”李世民满脸惊讶。“你有心算之能?朕为何不知?”

    李恪微微一笑,仍没有直接回答:“请父皇先检验儿臣所算是否正确。”不用皇帝发话,旁边自有内侍说出结果。

    “儿臣并无心算天赋,但有其它技巧。”李恪上前。“这是我偶然从一个大食人那里学到的计数方法,并稍作改进。总共分为十个符号,分别代表零到九……”

    李世民在内心波涛汹涌的状态下,听完了李恪对数字表达、加减运算、竖式的使用的讲解。他能意识到李恪这段看似简单的讲解,将会给本朝的算学带来多大的变革!更重要的一点,有了这种更直观的表达、更快捷的运算,那借贷记账法就完全能够实现,而这又是另一场全新的变革!这会让那些用账册鱼目混珠、私吞财物的行为无处遁形。

    一时间,他觉得脑子有点乱,这还是自己十岁出头的孩子吗?

    “你回去吧。”许久之后,李世民才缓过神来,面无表情的挥手道。

    “是,父皇。时辰不早了,还请父皇注意身体、早点休息。”李恪躬身行礼。刚走出两步,他又停了下来。“父皇,借贷记账法还有一个要点需要请您斟酌。”

    “你说。”

    “记账的目的是厘清财务,而这厘清,儿臣以为需要日日清、月月清,年年清。凡日、月、年者,儿臣称之为结算周期。日清,则无论事物多少,当月只需核算三十左右数值。月清,则当年事无巨细仅需核算十二个数值。而日、月、年之间跨度太大,有时一项事物只需几天或者几月,针对这样的记账对象,儿臣私定七日为一周,三月为一季……”

    李恪走了,全然不管不顾自己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直到他和周公扯了半天淡,李世民才完全恢复正常。

    “常以为朕诸子中,青雀最为聪慧,没想到恪儿之才更甚!莫非往日都在藏拙,而前几日经生死大难豁然变性?想来定是如此……”两相对比,李世民忽然发现,对四子青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爱了。

    与皇帝的赌局仍在继续,时限已过八日,作坊中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翻看着下人送来的成品,李恪发现自己真的有些喜欢这个时代的普通劳动人民了。索取不多、容易满足,却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一种敬意,支撑着他们任劳任怨,自觉努力。

    朴实的人总让人不忍心亏欠,所以李恪决定给他们加薪、给他们一个富足安康的承诺,这是他们应得的。虽然这个时代并不存在、也不需要、更给不起这种承诺,但李恪要给、能给、愿意给,甚至他还决定要努力让更多质朴的人们获得这样的承诺!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忽然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他找到了自己来到这里的目标和生存的意义!

    透明的香皂散落在桌面上,这是二次熬煮才会形成的产物。没有人要求二次熬煮,但它出现了。就像李恪不明白这水晶般毫无杂质的香皂,会让溶液澄清组的人们耗费多少心神去祛除杂质一样,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却也发生了。也许是因为人心无垢,所以产品也容不下丝毫杂质。阳光也不知何时蹿了过来。晶莹剔透的皂块儿、在阳光下是么完美无瑕:纯净、无痕、绚丽。余香,两个行云流水的大字印在皂体上,宣示着它的名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