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章 引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盗墓分为两种:一种是日盗,一种是夜盗。

    守坟也分两种:一种为守日,一种为守夜。

    所谓日盗,就是白天进墓,因为虽说陵墓终年埋于地下,却也分阳时阴刻。一些倒斗之人相信白天在阳气最足之时,墓内阴气最低,进墓可以将未知的危险减少到最小。但是虽然危险降低了很多,但是却是相对的。所以很少有有倒斗之人这么做。

    至于原因,众说纷纭,不过其中一种却是很普遍的说法,那就是日盗进墓,在通过墓内种种机关之后,太阳几近落山,阴气逐步加重,而且日盗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凡是正午盗墓,必须子时才能出墓,具体原因不明。而子时恰逢阴气最重之时,危险就会大大增加。沾染不干净的东西几率也会提高很多。因此选择日盗的倒斗人,大多数是一些将死的老家伙,或者是一些被污秽之物折磨的痛不欲生的,希望给自己和后人一个交代的时候才会如此,大多数盗墓倒斗之人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的。

    相比于日盗,夜盗则是大多数倒斗人选择的一种盗墓方式。虽然危险,但是过程恰恰和日盗是相反的,天黑进墓,日出而出,虽说方式不同,但是却是真正意义上将危险降到了最低。毕竟能从事这个行业,哪个不是将脑袋提在裤腰上过活,大部分倒斗人都想发比横财,但是有命拿必须也得有命花,只要不到逼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选择白天进墓的。

    俗话说有白就会有黑,有好就会有坏。盗墓之人自然也有死对头,那就是守坟人。

    说到守坟人,并不是字面上所理解的单纯的看好墓地就可以了。他们这群人可不是我们以为的所谓皇陵大墓的看守,而是广义上的守坟,不管是已经发现的墓地,还是没有被世人所知的墓地,都会看到守坟人的身影。

    以至于在这两个圈子当中流传了一句话,那就是只要你看到了盗墓贼,那必定会有守坟人出现,同样的,看到了守坟人也就知道方圆几里之内必定会有大墓。这几乎成了一个不变的事实。

    守坟人因为倒斗的关系,同样的分为守日与守夜两种人。

    而他们的目的可不单纯的防止盗墓贼那么简单,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则是提放墓里面的东西出来,这才是他们的根本职责。

    盗墓的历史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些,无论是从小说还是从电视或者是网上都会多多少少的理解一点,最早的盗墓其实并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复仇,这个的起源大概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就算是《史记》当中关于复仇的盗墓也可谓是惜字如金。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大意是说伍子胥想为了给自己的父亲与哥哥报仇,可是此时的楚平王早已死去五年,虽不能亲手报仇,但是也要鞭尸三百。

    后来到了曹操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是为了发财而开始了盗墓,以至于后来几乎一半以上的出土文物都是出自盗墓者的手中。

    但是说到守坟人,相信大家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因为守坟人出现的时间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不清楚。但是从一代代传下来的资料,和一些无从考证的故事里面,大致的可以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的时期。

    据说第一代的守坟人也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为秦始皇守陵而已,防止盗墓贼光顾秦始皇的陵宫。只不过后来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守坟人也早已不是当年类似于看门人的职业了。

    柱子静静的跪在师傅的坟前,旁边趴着一条大黑狗,一人一狗就那么一动不动的呆着,久久的不愿离去,看着这个如再生父母一般的小老头,已经埋于黄土之下,化为枯骨,他的心里极为不是滋味。是他教会了自己这一身的本事,虽然苦,虽然累,可是回头看来,当年的苦累和现在的心情来比却是如此的幸福。

    没人知道柱子究竟在师傅坟前跪了多久,只知道最后柱子缓缓起身,头也没回的离开了。

    故事还得从柱子三岁的时候说起,具体柱子到底是哪里人,谁也不知道,包括他的养父母,他们只知道腊月二十三天刚黑的时候,老两口都准备熄灯睡觉时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待到他们两去开门的时候,却只看见门口的地上放着一个小竹篓,竹篓里,一个被小花被子包着的小男孩,睡的十分香甜,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亲生父母遗弃了。王平两口子今年已经55岁了,之前育有一女,可惜还没过生日就不幸夭折了,从此之后老两口就一直没有孩子,两个人相依为命。

    王平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周围,莫说是人,就是村里的狗都不曾叫过,王平心里很是奇怪,可是自己的老伴却是高兴的不得了,嘴里连连说道“多谢老天爷开恩,赐给我们一个孩子!”说完便提着竹篓拉着还在四处张望的王平回了屋。

    要说这孩子长的确实讨人喜欢,本来王平是很反对自己的老伴将孩子带回家中的,虽说自己膝下无子,可是平白无故的出来一个孩子,在村中也是会引起别人的闲话的。可是当他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没来由的喜欢,大不了等到孩子的亲生父母找来的时候再将孩子还给他们。

    想到这里,王平也便和老伴合计,你说谁就这么狠心将自己的亲骨肉抛弃呢?

    等到王平的老伴将孩子抱出来的时候,王平这才看见竹篓里面还有一张纸,打开之后才发现是一封信。

    信中写到“希望好心人收养,并非我们想要抛弃,实因逼不得已,多谢你们,还请你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他。身不由己的父母,绝笔。”

    王平怔怔的看着手里的信,看来是这孩子的父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微微叹了口气之后将信收好,来到炕前,看着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

    最后老两口绞尽脑汁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名叫王二柱,毕竟对于没什么文化的农村人来说,能起个名字已经不错了,而且王平起这个名字也是希望糙名好养活,毕竟孩子命这么苦,好好的活着才是真的。

    可是往往天不随人愿,似乎老天爷就是一直为难这苦命的一家人,在柱子三岁的时候,王平却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这一消息几乎将老两口给击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