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1章 这不是冒险,这只是相信玄德公的笼络能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战毕竟不是打游戏,不存在主将被杀后,一方军队就直接崩溃的情况。

    所以击杀纪灵后,赵云仍然带着人马往复冲杀,扩大战果,把纪灵的死讯尽快扩散开来。

    又鏖战了小一会儿之后,袁军才渐渐崩解、各自逃散。

    赵云此番能击杀纪灵,也算是非常侥幸了,倒不是说武艺层面的侥幸,而是战机层面的侥幸。

    实战中两军混战的场合,双方主将很少有机会死死咬住,持续搏杀不休。

    纪灵这次也算是特殊情况,因为去年他就压着赵云打了三个月,赵云龟缩在盱眙城里就是只守城,不应战,把纪灵的傲气激起来了,觉得对方就只是个偷袭斩杀无名下将的存在。

    这是一场铺垫了很久的搏战,双方都觉得自己很有把握,才会死不退让。

    而此番斩杀纪灵之后,赵云的勇名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下次敌将就不会轻易跟他肉搏了。

    此次交战,纪灵赶到战场时,就已经是午后。双方又拉扯了一番才开战,所以袁军崩溃后不久,天色就黑了。

    汉军的斩获和俘虏人数,其实并不算多,加起来也就占到纪灵军两三成的数量,而且其中一半是追击中俘虏的。

    还有七成的纪灵军,只是撤退或逃散了,有赵云的堵截,他们无法回到义成城内,就只有往其他方向各自逃命。

    估计有一小半能成建制回到下蔡和寿春,剩下一大半则是漫无目标地逃散,即使能归队,也要花很久时间重新收拢。而且以袁军目前的士气状况,打散后还肯归队的比例绝对不会高。

    赵云抓获了一千多名俘虏,缴械后安置在自己营地里,然后犒赏士卒,好生休整。

    今日这一战,赵云虽然全胜,但他终究只有四千步骑,将士们体力消耗极大,伤亡也有大几百人。后续再想攻打义成,希望已非常渺茫,守军人数足足有他的三倍。

    考虑到孤军深入的危险,赵云可不想再等到敌人从其他方向来的援军、跟义成守军会合。所以最多休整两天,恢复好状态,赵云就打算撤了。

    而且休整的时候,还要远远撒出骑兵斥候搜索网,这样一旦发现有大股敌情被勾引过来,自己可以立刻上船顺流而下开溜。

    即使有战船之利,那也不是让你在临战时才坐船逃跑的,那样只会被半渡而击,掩杀大败。

    坐船逃跑是建立在提前充分侦查的前提下的,敌军还没到呢,还差几十里就被己方发现了,这才谈得上发挥水运之利撤军。

    ……

    赵云回营后,休整士卒,医治伤兵,此后一整天,倒是并无事情发生。

    西面袁术大本营方向,也只看见了继续加强防守的迹象,但并没有部队主动向义成挺进,应该是纪灵的败报刚刚传回,袁军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新的增援。

    眼看赵云这边伤兵也都包扎好了,不能走路的重伤员也都用担架抬上战船,提前撤走了。不出意外的话,赵云很快也要撤了。

    但就在赵云击杀纪灵后两天的那个夜晚,身在大营内的赵云,忽然得到麾下哨官来报。

    那哨官是当夜负责巡营值夜的,他快步走入大帐,身后还有几個哨兵、簇拥着一个穿着皮甲的文弱之人。

    哨官顿首禀报:“都尉,刚才巡营时,发现此人鬼鬼祟祟靠近,我便将其抓获。他说有机密要事非得亲自面见都尉,我就搜身后带来了。”

    赵云摆了摆手,示意那哨官退到帐门外等候。

    反正来人已经被搜过身,身上也藏不住什么大件武器,不可能行刺成功。赵云案头就摆着佩剑,根本不怕对方玩花样。

    那文弱之人左右看了一眼,这才把手中紧紧攥着的小竹筒递了上来,竹筒上还有封印,赵云一看,用的是左内史的印信。

    抽出里面一小张绢帛,总共也就几十个字,一眼就看完了,署名是袁涣,绢帛末尾又用了一个印,这次是豫州别驾的印。

    信的内容,概括来说就是:“将军若有意攻城,明夜四更可绕至南门,见城楼火号亮灭三次,随后连开内外二门,将军便可杀入。守将荀正在纪灵死后,愈发警惕,北门有他亲自把守,我等不得靠近。

    城内守军犹有万人,将军若想夺城,开门后尚需虚张声势,不可贪多务得,义成南门有内瓮城,若不见内外二门俱开,则不可轻入,恐有变故,豫州别驾袁涣拜上。”

    赵云放下绢帛,想了想:“袁涣么?我倒是听说过,玄德公曾举他茂才,身陷袁术逆贼,或许也是出于无奈。你是袁涣何人?”

    那信使连忙告知,说是袁涣的侄儿。

    赵云举着绢帛又问:“我若响应,你可需再入城回报?”

    信使应声答道:“叔父恐联络过多有失,并不要我回报,将军若有意赴约,明日白天可在四门同时佯攻,对南门城头射上一些没有箭簇的竹箭或是苇箭。叔父巡城时如若捡到,就知道将军要赴约了。”

    赵云点点头,看来这袁涣非常谨慎。他甚至没让人射箭书回城,应该就是怕被外人捡到后看出破绽。而射临时削的竹箭或芦苇箭,外人就看不出任何问题了。

    就算被坚决抵抗的主战派捡到,也只会以为赵云部补给不足、后勤困难,随军携带的预制箭矢已经射得差不多了,开始拿这种临时加工的粗陋替代品充数。

    赵云便拍板道:“既如此,你就留在营中,明日白天我先佯装四门同时进攻,明晚你随我同去南门叫门。”

    使者应诺,自被领下去休息不提。

    ……

    次日一早,赵云便整顿兵马,准备同时四门佯攻。实际上也不会真的蚁附登城,只是派出弓弩手扛着大藤盾,对着城头薄弱处对射一阵,然后很快撤回来。

    甚至赵云都不会选择在城门附近放箭,这样就避免了城内的敌人眼看来的弓箭手太少、敢于出城冲杀。

    毕竟赵云一共只剩三千人出头,其中相当一部分还不会射箭,城池每侧能派出三五百人已是极限了。

    军司马张著听说了赵云的行动,连忙来劝阻,觉得这种对射并无意义。

    赵云也是到了这时候,才把机密跟张著说了:“今日只是佯攻,只为试探敌军虚实,暗中联络。今晚才是真正的夺城。”

    张著听了细节后,还是觉得很不安全,压低声音问:“若是那袁涣有诈,赚将军入瓮城伏杀,又当如何?就算他答应了同时开内外两门,可除了正常城门之外,这些城池都还有闸门,他开了内门后,将军冲到近前,他突然放下闸门,则如何是好?

    拿不拿得下义成,其实并无关主公的大局。主公让将军完成的任务,将军已经完成得够好了!不差这一座城池呐!为何还要冒险?”

    赵云神色肃然:“义成之重要,远非淮陵、钟离可比。而且袁涣若是有诈,为何要提防我回信?他大可装作‘我能完全掌控南门,将军尽管回信,不用担心送到外人手上’。

    他处心积虑设计了这种不用文字的回信,以射苇箭为响应之号,足见他深怕事情败露。至于你担心内外门同开也有风险,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别的细节弥补的。比如我到时候先分一曲精锐骑卒入城,确保同时抢夺内门得手后,主力再进。

    而且我这不是在赌冒险,我赌的是主公感召远人之德。伱去年没随我去河北,你不知道我陪着孔明先生见到袁谭时,袁谭的热情谦恭。当时孔明先生尚未为袁谭出谋划策,但袁谭有感于主公当年举他茂才,已非常感恩。

    我一直隐隐感觉到,主公有一种让人不远千里万里投奔的神奇之能,凡是被他以恩义结交之人,似乎很难逃脱——便是我自己,不也是去年远在数千里外常山老家,得宪和告知主公处境艰难,这便辗转漂泊,浮海而来投奔。”

    张著听赵云如此分说,他的把握似乎并不是来源于赌运气,而是出于对刘备魅力值的信心,张著也就不再坚决反对了。

    汉军很快按照赵云的部署,行动了起来,分出弓箭手到各门鼓噪呐喊,以为疑兵,然后寻城上防守薄弱之处,集中优势兵力,突然以骑射压制城头。

    因为城墙上守军是均匀分布的,只要没看到敌军有集结梯子蚁聚的情况,守军也不会刻意注重某一处的防守。

    所以汉军发起攒射时,单位长度墙段上还是占据了绝对兵力优势的。一时间几百人对着城头只有几十个士兵的薄弱处攒射,城头的反击火力非常弱。

    汉军虽然花费了很多箭矢,在伤亡交换比上却占了点便宜。等城头左右两侧城墙的士兵也都赶过来要放箭时,汉军已经赶紧撤退了。

    袁军四面都被骚扰,各自白白被杀伤数十人,着实让已经变成主将的荀正很是恼怒。

    不过很快,他得了各墙守将的回报,说是赵云的部队似乎箭矢即将用尽,射上来的箭还夹杂着竹箭和苇箭,杀伤力极为低下。

    荀正分析了一下之后,又心情放松了不少。他还拿着这事儿,找到袁涣商议,想听听袁涣以为此事主何预兆。

    袁涣听了后,不动声色恭喜:“此必是赵云即将撤兵,又恐将军追击,故临走前虚晃一枪,吓住将军。

    而且他或许早已知道所携军械不足以支撑久战,所以提前削制了一些竹箭、苇箭。临走时懒得把这些粗制滥造之物运回去,也舍不得丢弃,就趁着最后佯攻,把这些东西用完。”

    荀正没什么脑子,听袁涣这种读书人一解读,终于觉得逻辑非常自洽,得意洋洋地谢过指教,不再挂心此事。

    ……

    当天上午佯攻回营后,赵云军饱饱吃过午饭,下午就开始睡觉。

    夜里二更,火头军先起来,又埋锅造饭,三更时士卒们吃饱了出营,绕过义成县城,走了一个更次,四更准点绕到南门。

    不久,果见城头火号亮灭三次,随后大门和瓮城门都开,赵云也不疑有他,先让麾下一个心腹曲军侯带三百骑为先锋,直冲入城,抢夺瓮城内门。

    确保先锋冲到内门以内后、依然没有变故,后续主力才发足狂奔跟上。

    这么做虽然会稍稍浪费半盏茶的工夫,但却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只要城头确实是自己人,这点时间差也是不怕的。

    赵云紧张观察了几分钟,果然没有出现意外,他派去的先锋顺利通过了两道门,甚至还有返身登上城楼的,用火炬打起赵云自己约定好的暗号——

    这个自己人的暗号,火光亮暗长短、次数,袁涣也是不知道的,赵云只交代了他派进去的心腹,所以看到这种火光,必然是自己人上了城楼了。

    “全军随我冲锋!进城后鼓噪呐喊,放火惊敌!”赵云长枪一招,终于杀入城内。

    城内守军人数还是比他多的,如果巷战死战到底,会非常麻烦,变数极大。

    赵云也没打算歼灭敌人,只是想趁乱夺城,能吓得敌人不明虚实自己逃就最好了。

    所以将士们一进城,就齐声呐喊:“汉左将军援兵五万已破城啦!降者不杀!”

    东西北三门袁军看到南城鼓噪,果然大惊,一开始还想组织反扑,但交手了一会儿后,随着双方各有死伤,而汉军将士确实骁勇,听着那一声声“左将军五万讨逆大军入城”,袁军人心不齐,各自开了其他几门出城逃窜。

    守将荀正自知不敌后,甚至主动带队逃窜,带了足足四千多人,成建制从西门撤往下蔡。

    如此一来,城内留下死命抵抗的,不过零星千余人,杀到天色彻底大亮后,大约辰时末刻,城内战斗已经结束。

    赵云也不必撤军了,把自己的三千人全部拉进城里,花了一天彻底控制全城,大致恢复秩序。

    到了这一步,他已心满意足,再也不奢望再有进展了。估计整个淮南的袁军注意力,甚至南边庐江郡相当一部分袁军的注意力,都被他这一路拉了过来。

    后续他只要依托义成这个交通枢纽,让袁军觉得处处都不安全,不敢放松对他的包围,就足够了。

    ……

    赵云最终攻破义成县,算是在击杀纪灵后的第三天半夜和第四天黎明,也就是四月二十二。

    由于赵云有点孤军深入,他的捷报没法直接往南传递给刘备,他正南边当时还是袁术军的占领区。所以他让信使稍微返航绕了一下,先退回淮陵,再陆路去滁县,经过张飞的防区去芜湖报信。

    所以这个捷报送到芜湖时,已经是四月二十五,当时关羽和诸葛瑾,都已经从芜湖和柴桑出击三四天了。

    刘备本人倒是还带着鲁肃一起,驻扎在芜湖,没有轻易亲自前出。

    赵云送来的捷报,还比张飞那边攻克历阳和乌江稍微晚了一点——张飞是四月十七出的兵,四月二十破的乌江,二十四破的历阳。

    因为赵云先拉扯了敌军,张飞这边没遭到多严重的抵抗,敌军也是人心惶惶,几个兵力极为薄弱的小县城,在两轮猛攻下就跪了。

    张飞破历阳,其实比赵云破义成还晚了两天,但张飞的攻击目标距离芜湖最近,就在芜湖的江斜对岸,所以破城当天捷报就送回到刘备面前,比赵云的捷报还早到一天。

    刘备闻报大喜,立刻派人通知关羽、诸葛瑾,让那两路也加紧趁着袁军主力彻底被调动去保卫寿春的良机,赶紧扩大战果、跑马圈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