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83章 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叔嗣说得有道理,若这件事不严肃处理,必然会有更多人私通李济安,这等同于资敌啊!”

    中书令孙弘出列,义正辞严地说道。

    “而且一旦传到司马懿那里,司马懿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关闭马市。”

    这时,太子太傅吾粲已经沉不住气了,他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卿且说来。”

    “方才张叔嗣说臣资敌,臣以为不然。”吾粲辩解道,“臣之所以与江陵有一点点交易,其实是安排人去江陵探查敌情。”

    “哦?”

    “张叔嗣方才说江陵现在繁华,李济安在江陵推出的诸多新政,不仅仅把我们的百姓吸引过去了,还积累了财富,拥有了大量的军费。臣是觉得,我大吴可以效仿。”

    孙权的脸色微微一变,道:“效仿什么?”

    吾粲说道:“效仿李济安。”

    善于察言观色的孙弘察觉到了孙权微妙的情绪变化,他对吾粲说道:“太子太傅是认为我大吴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江陵?”

    “自然不是,我只是觉得江陵诸多策略不错,纸币咱们不是已经……”

    不给吾粲说话的机会,张休问道:“请问洛阳可有效仿李济安江陵的策略吗?”

    “这……我不知,但江陵的策略……”

    “既然洛阳没有效仿,这其中自然有诈!”张休顺势说道,“司马仲达是何等人物,他难道看不出来江陵的变化?他为何没有效仿?”

    “这……”吾粲一时间不知如何辩解。

    孙权的脸色阴沉下来,他问道:“一个小小的江陵,到底有多繁华,还要朕去效仿它的诸多政策?”

    显然,纸币是孙权看在司马懿也跟的份上,才跟的。

    但你真的让他效仿李衡的策略?

    什么策略?

    分地?还是立法?

    “陛下圣明!”张休继续添油加醋,“李济安那种策略,是把钱都给黔首!这不是荒唐吗!自古哪有把钱给黔首的!黔首若是得到了钱,生活好了,他们想法不就多了?”

    听到这里,众人都开始点头。

    也许,他们彼此之间因为储君争夺有矛盾,但对待如何治理黔首这件事上,他们是出奇的一致。

    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张休的说法。

    张休继续说道:“黔首的想法多了,朝廷还如何治民?”

    商君不是已经把治国利器告诉在座的诸位了吗!

    “李济安是倒行逆施!”张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锋利的目光瞬间扫在吾粲身上,怒斥起来,“太子太傅是想要把这些都搬过来,让那些黔首得到好处,等到有一天他们不再满足,就打到皇宫里吗?”

    吾粲怔了怔,想说什么,又没办法辩解。

    这时,陆胤站出来说道:“陛下,现在我们内忧外患,太傅他……”

    “妄言!”孙权怒拍桌案,“我大吴哪里来的外忧内患!”

    陆胤瞬间被堵住,连忙道:“臣不是那个意思……”

    “不要说了!”

    大殿内气氛紧张起来。

    “朕已经明令禁止与李济安有任何往来!”孙权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来人,革去吾粲所有官职,打入大牢!”

    外面的禁军立刻进来。

    “陛下……”朱据也站了出来。

    “此事不必再议!”

    “陛下!”张休趁热打铁,“臣以为,一个吾粲,还只是查到的,会不会有很多个吾粲呢?”

    “卿此话何意?”

    “臣以为,从现在开始,应该下令全面禁止任何从江陵来的商品,凡是发现有人用江陵的商品,一律被定为有罪!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杜绝!”

    “陛下!万万不可!”陆胤道,“如此,会引起混乱……”

    “张叔嗣说的有道理!”孙权强势说道。

    “陛下……”

    孙权站起来,长袖一甩,便离开了大殿。

    吾粲被带下去。

    吾粲案从吴国内部的视野来分析,并不是与外敌私通,而是内部储君斗争的外相化。

    也是储君斗争矛盾进一步激烈的表现。

    作为太子的老师,第一个被搞下来,这让太子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吾粲被下狱而结束,当天消息就在建业传开,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只不过,各方政治势力在这个阶段,还处于克制的状态。

    三月十八日,江陵。

    李衡读完诸葛亮的信,他从字里行间里察觉到了关中正在复苏。

    与江陵一样,关中的人口在过去一年出现大量的新增。

    主要是从陇右、司州、并州、荆州四地前来。

    司州有河东郡、弘农郡,荆州有南乡郡。

    河东郡的许多人是越过黄河过去的,弘农郡的则以洛水进入蓝田以东,也有穿越山川,进入关中的。

    至于荆州的南乡郡,就简单许多了,过武关,穿越商县,抵达上洛,进入关中。

    仅仅去年一年,关中平原的人丁就增加了近十万。

    大头主要还是来自陇右,还有一些是从汉中郡迁移过来的。

    据说今年从汉中郡过去的会更多。

    至于去年下发出去的货币更是高达五千万。

    李衡不禁感慨,按照这个进度,司马懿恐怕已经收到了河东郡、弘农郡人口迁移的消息。

    甚至司马懿已经派细作去关中开始做详细的考察。

    李衡自然不害怕司马懿学。

    因为经济学理论不是万能药,它和生产力、意识形态、土地、人口息息相关。

    生搬硬套是会出问题的。

    例如关中和荆州,是两个独立的区域,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范围不大。

    在古代使用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有一个致命点: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朝廷印钱,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这种滞后性,与地域大小成正比。

    地盘越大,消息反馈越滞后。

    众所周知,印钱会造成通胀。

    当通胀的时候,朝廷要采取货币紧缩的策略。

    朝廷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依照市场来定策略。

    这就是消息滞后带来的执政缺陷。

    所以,治理大国和小国,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肯定会踩坑。

    例如洛阳粮价低,司马懿继续印钱,但可能邺城粮价已经暴涨,而洛阳的纸钱却还在不断往冀州、兖州等地流通。

    从而造成局部超级通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