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16章 安史之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道为什么,杨广居然有点向往这种生活。

    他感觉这才是做皇帝的乐趣!

    【边境的安定被打破,战争致使大唐士卒先后死伤二十万之巨】

    【战争不仅破坏了与吐蕃,南诏等国家的友好关系】

    【同时也暴露了大唐内政的腐败动乱,并出现了兵力空缺的危机】

    这一条条文字,就像一道道利箭,刺入李隆基的胸膛,让他脸色一点点苍白下去。

    先前那些他还可以搪塞,勉强承担下来。

    只要国家没乱,以他的手段,只要任用贤良用个几年时间就能恢复。

    可如今…

    他闻到了不妙的气息!

    内部腐败!

    边境又主动挑起冲突!

    而且…

    还导致兵力空缺!

    不用想…

    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必然是叛乱。

    吐蕃…

    突厥…

    回纥!

    契丹…

    这些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不趁火打劫,他都觉得对方脑袋不正常!

    他心乱如麻!

    至于李世民…

    他已经气的不想看了。

    以他的雄武太清楚后面会发生什么了。

    莫要说周边的势力会趁机作乱。

    就是国内那些武将们,也不可能安分守己。

    开玩笑!

    拥有两到三镇土地,还掌握了领地里的生杀大权。

    中央不行了,这不是清君侧,把控朝局的最佳时候么!

    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操纵皇帝,掌控偌大一个帝国,这谁不想?

    等势力稳固了,加九锡,登帝位。

    美滋滋啊!

    一想到这些,李世民心都在滴血!

    【天宝十四年冬,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共十五万大军】

    【趁国家兵力空缺之际,以‘忧国之危,奉诏讨奸’为由在范阳起兵】

    【时值承平日久之际,民不知战,军务废弛,黄河以北州县望风而降】

    “果然如我所料!”

    李世民叹息,神情不忍。

    中央衰弱,必招致来自周边的祸乱。

    这是正常有野心的人都会做的事情。

    就是苦了黎民百姓!

    【天宝十五年初,东都洛阳沦陷】

    【糜烂且疏于训练,数量也欠缺的中央军,无从抵御兵强马壮的藩镇大军】

    【防守最后防线潼关的守将哥舒翰,临危受命,临时拼凑了大军二十万,准备抵御叛军】

    【然本就军心不稳,战斗低下的情况下,玄宗依旧昏庸的听信宠臣杨国忠谗言,担心哥舒翰拥兵自重,逼迫他出兵,导致兵败被俘】

    【六月,都城长安沦陷,玄宗挟大臣在沦陷之前,仓皇出逃】

    轰!

    看到长安沦陷了…

    李世民坐不住了,脸色一下子铁青无比,咬牙切齿的看着李隆基,“你这个皇帝当的可真好啊,国都都被人攻陷了!”

    “耻辱,奇耻大辱!!!”

    李世民从来没有这么愤怒过。

    但这一次…

    他真的忍不住怒火了。

    那可是国都啊…

    被叛乱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攻破了,这得多无能?

    别人后世的南唐李煜,都在都城拖了大宋军一年之久。

    你唐玄宗坐拥那么大一个帝国。

    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国都就沦陷。

    得多昏庸,多无能才能做到!

    面对李世民的咆哮,李隆基更是懵逼。

    不敢相信自己会这么昏庸!

    六个月时间,被一个节度使从边境到兵临长安,仓皇出逃。

    太废物了吧!

    别的不说…

    就说长安沦陷这一个过错,就是他之前做的再多功绩,也无法弥补。

    国都沦陷这个过错,必然会将他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随行至马嵬坡时,已经高度不满的将士哗变,逼迫玄宗杀死奸臣杨国忠,缢死祸水杨玉环,逃亡成都】

    【太子李亨逃到灵武,登基称帝,是为肃宗,年号至德】

    【肃宗从河西,安西二镇征调万余名精兵,又调回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北节度使李光弼两镇共五万大军,重新任命朝官与将帅,建立新的军事系统,对抗击叛军做出全面部署】

    【至德二年,安禄山为子所杀,叛军内乱,玄宗由成都返回,不再过问世事,是为太上皇】

    【宝德元年,郁郁而终,终年七十八岁】

    看到自己七十八岁而亡,李隆基豁的瞪大了双眸。

    如今是天宝元年,他五十七岁。

    也就是说!

    如果一切没有改变的话,二十一年后他就会死。

    十四年后,安史之乱就会爆发。

    一想到这里,他的冷汗唰的就下来了。

    “等等,肃宗李亨这娃子在位时间是不是有点太短了?”

    李世民却关注到了李亨的身上。

    满打满算,他从登基称帝到驾崩,也就只做了七年皇帝。

    “七年已经不短了吧,要知道,还有很多半年时间都没有的皇帝呢!”

    这时候…

    乾隆跑了出来,一副李世民大惊小怪的样子。

    李世民闻言冷笑一声:“那祝你儿子在位一个时辰,好不好!”

    乾隆顿时不说话了。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上,高层骄奢淫逸,挥霍浪费,但底层百姓却贫困难以为生,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

    【政治上,玄宗宠信奸佞,任由他们排除异己,把持朝政,造成朝廷内部大臣互相争权夺利,斗争激烈,嫌隙不断】

    【军事上,给予地方节度使过高权力,而忽视中央战力的维护,造成内轻外重】

    【这场混乱之后,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从此由盛而衰】

    【周边割据势力也虎视眈眈,造成往后时代大唐战乱不断,人民生活愈发贫困】

    “这…”

    看着这几行字,李隆基脸色更加苍白了。

    他清楚的明白,这是一个多大的过错。

    直接因为他导致一个强盛的国家,而变得衰弱下去。

    这样的罪名,他背不起的。

    纵然他有再大的功绩,也会被按在耻辱柱上,永世洗刷不了污名。

    他满头冷汗,身体直发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