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02章 会试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到了贡院之后,筛查虽颇为严苛,但在一炷香之后,谢至也已经是坐进了自己的考棚之中。
  
  已经经历过一次这个时代考试的谢至完全已经习惯了。
  
  谢至百无聊赖四处张望着巡视的差役,鱼贯而入的考生......
  
  突然在这些考生瞭望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谢至下意识正要出口喊上一句守仁兄,快要喊出口之时突然想起来自己身处何方,终于还是咽了下去。
  
  今日他这句守仁兄若是喊出来,被治上一个扰乱贡院秩序的罪名赶出去那了就不好了。
  
  如此一来,势必也就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称心如意了。
  
  幸好,随着一群考生鱼贯而入的王守仁也瞧到了谢至。
  
  王守仁自是不会有人也落人口实的事情,就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示意。
  
  谢至已是反应过来了,自是不会再有太多不当行为,同样回了微微的一笑。
  
  两人示意之后,王守仁直接朝相反方向坐在了自己的考棚中。
  
  谢至和王守仁皆是顺天府人氏,为他们安排考棚之时自是也不会安排在一起的。
  
  当然,来来往往巡视的差役,考官,考生相互之间作弊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天下有几个像谢至难般,一下能写出五六篇策论的,也没有谁会担着如此之大的风险再给别人写上一篇策论的。
  
  所有说,考生之间作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随着所有考生皆以落座,主考官便宣布了放题。
  
  随之,便有差役把策论题目一个个发放到了考棚之中。
  
  对这策论的题目谢至已是有些急不可耐了,他颇为急切的想要马上动笔了。
  
  等了半晌,那差役终于把题目发放到了谢至手中。
  
  谢至道了声谢,展开纸张,馆阁体书写而成的题目出现在了谢至的面前。
  
  “朕惟自帝王之致治,其端固多,而其大不过曰道,曰法而已。”
  
  这题大致意思是说,我即位一来努力行道刑法,但为什么效果不佳呢?
  
  考察的关键在于,让考生对如何治理国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弘治皇帝即位十几年以来,中兴之治已经初见成效了。
  
  看来弘治皇帝也并不愿就此止步,还在追求更大的进步。
  
  大明建国已有百年时间了,一个王朝该出现的顽疾也都已经彰显出来了。
  
  一些话就看考生是否敢于直言了。
  
  不过,谢至敢断言,就弘治皇帝所言这个问题,肯定不会全部都达到他所要的那个效果,大多数考生是会对弘治朝十几年的发展歌功颂德的。
  
  有些人是出自真心,有些人便是在谄媚了。
  
  就大明现在所存在的这些顽疾,有的人即便看出来也不愿讲出来的。
  
  毕竟,这可是得罪达官显贵的事情。
  
  考虑了一炷香的功夫,谢至动笔了。
  
  自然,谢至也并未从那些勋贵侵占良田,划分自己田庄方面入手。
  
  这个问题得罪的人太多,也不适合现在解决这个问题。
  
  谢至另辟蹊径选择了,民富,国强,兵壮方面通过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展开了论速。
  
  吾皇即位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庙堂之上能体恤百姓,心怀天下者甚多,且宽刑狱,少徭役,赋税,百姓皆可安居乐业,各司其职,有中兴之盛景,然,止步便是落后,需继往开来方能延续盛世之良景。
  
  学生以为,盛世之良景延续的良方,便是民富,百姓有了银子才可为朝廷提供赋税,朝廷挣得的赋税多了,才可充盈国库;百姓有了银子,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那朝廷可征兵丁也才会壮大......
  
  谢至一片策论洋洋洒洒的写了差不多有一千字,好像还有千言万语一般。
  
  瞧着时间还早,便举手示意又讨要了一些宣纸。
  
  拿下这个状元之后,他便从这些方面入手了,现在只不过是把他的规划提前罢了。
  
  有的考生,一张纸写不下策论的情况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
  
  所以谢至讨要宣纸,考官也并未请示便直接给谢至拿了一张。
  
  一炷香的功夫,一张纸写完,谢至感觉只不过写了一半。
  
  没办法,只好又讨要了一张。
  
  一炷香讨要一次,不仅对其他考生产生影响,会让他们分身,更重要的是,谢至也嫌麻烦。
  
  这次,这些便直接开口要了两张。
  
  比别人多了三张,这下总是够了吧。
  
  就在其他考生还在抓耳挠腮,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凑的时候,谢至已书写完成了四张纸。
  
  谢至感觉,这策论完全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他正好有有了这方面的规划,便给他送来了一个枕头。
  
  再加上,他与弘治皇帝打过交道,完全就知晓弘治皇帝的为人。
  
  自是在书写这篇策论的时候,不会考虑因此会得罪了皇帝。
  
  其他考生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也就是听说了一些皇帝的宽仁,又没实际见过皇帝,写朝廷所存在的弊端,也怕惹皇帝不高兴,自然得是好生衡量一下才能动笔吧?
  
  谢至省掉了衡量的步骤,可不是能够比他们快上很多了。
  
  谢至书写了四张宣纸的策论,便直接趴在案牍之上呼呼打水了。
  
  都怪朱厚照那厮打扰了他睡觉,他得补个觉才行,睡眠长时间不足可是会影响大脑的运转速度了。
  
  他在穿越的时候能把他的聪明才智带过来,那可是不容易的很,可千万不能暴殄天物有损损坏才是。
  
  谢至睡了大概三觉,场景依旧与他睡前的一样,巡视的差役和考官都还在,唯一可见的是,远远望去,其他考棚的考生已经开始动笔了。
  
  看这样子,距离结束应该也是快了。
  
  又等候了那么半个时辰,一声铜锣的声音想起,春闱也正式结束了。
  
  等着考官收了每个考生的策论,由主考核算清楚后,才开了贡院的大门,所有考生方才鱼贯而出的离开了贡院。
  
  谢至从贡院出来的时候,王守仁便已经等候在了一边。
  
  “走,在下请你吃酒。”
  
  王守仁邀请,谢至也没拒绝。
  
  现在只剩下一个殿试,殿试结束后,他就该干一番大事业了。
  
  这些年,整日待在宫中研究那些经史子集的,也是累坏了,是该好生放松一下了。
  
  “好啊,守仁请,某何乐而不为?”
  
  答应了王守仁后,谢至直接打发了贺良自己回去。
  
  自从谢至中了解元后,谢家人对他的进步也都已经习惯了。
  
  他的这次会试,家里对他的安排与以往相差无几,但却是没有了先前乡试那般的紧张了。
  
  谢至打发贺良回去,贺良也并未拒绝,只是安顿道:“少爷早些回来。”
  
  贺良的安顿,谢至应承着便是。
  
  腿长在他身上,何时回来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会试结束后,那些参考的士子皆都大肆放松,往返风月场所的,在酒楼大吃二喝的。
  
  科举考试虽说是不再限于门第,但参考之人也还是以高门大户居多的。
  
  那些高门大户家的子弟能够混到会试,在家中自是宝贝的很,进京参考携带的银子自是不会少到哪里去的。
  
  王守仁和谢至在八仙酒楼寻了处僻静的角落,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酒,便开始了会试之后的放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