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说服二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思福是乘座出租车赶回诸北村的。
  出租车在何思福老屋前的那条路口停下,他付了车费后急切的走到家门口。门锁着,他又赶到屋后那个加工蚌壳的小房子里,小房子里的门也锁着。他来到窗口往里看,只见里面除了设备外,无其他一点产品留存,看样子已有好几天没有生产了。
  “这么好的蚌壳工艺品销售形势,二哥怎么会不生产呢?”何思福似乎想到了什么,他连进老屋放一放行李包都没有,而急急忙忙就赶路去新屋看珍珠粉厂里的生产情况。
  新房子里,老娘正忙着准备夜饭菜。何思福向老娘打听二哥去向,老娘说,他正天跑进跑出的,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从来不跟老娘说的。
  一时找不到二哥,何思福便走进更衣室,换防护衣服,走进了珍珠粉厂里的包装车间。
  珍珠粉包装车间里一片忙碌景象,所有人员全部到场紧张而有序地包装着珍珠粉。
  “我二哥出去了啊?”何思福向包装小组长打听二哥何思康的去向。
  “你二哥又去车站发货了。”小组长包装着珍珠粉,头也不抬地告诉何思福。
  看着小组长的这副样子,何思福已猜想到这段时间的珍珠粉销售形势肯定不错,他更显关心地问小组长:“这几天是不是特别忙?”
  这下小组长抬起头来看着何思福说:“能不忙吗?你二哥一会儿去汽车托运,一会儿去火车站托运,光接单发货都来不及,你说我们还会不忙吗!”
  在与小组长的谈话中,何思福已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准确的。他走出包装车间,又去储存珍珠粉的仓库看,里面同样空荡荡的,一箱珍珠粉的库存也没有。
  何思福走出仓库,去更衣室换上自己这套衣服,就在他穿着自己衣服的时候,一阵摩托车声从外到里,在院子里停了下来。
  何思福想,这十有八九是二哥回来了,便边穿着衣服边走出了更衣室。
  “你还记得回来呀?我还以为那边他们游山玩水把你迷住了呢?”
  何思康这样埋怨何思福不是没理由的。这不,走前何思福说好此去目的是探听一下那边有没有珍珠粉销售渠道,可这十多天过去了,他来一点销售信息都没有,而何思康这边却忙得连自己的蚌壳工艺加工都暂停下来,你说他能不怨不恨吗!
  见到二哥这副怨恨样子,何思福很快想用自己带来的好消息来冲淡他心中的恼火,他一把拉住何思康刚放下头盔的手,拖着二哥往二楼走,边走边说:“你先别恼火,我有好消息告诉你。”
  何喜富跟二哥何思康要说的好消息,就是他已打算跟省城康乐宝集团合作的事。
  原来,何思福在去江西、河南考察的最后两三天里,已对合作打品牌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每次听完厂家关于合作前后对比情况汇报后,他咨询最多的问题,便是合作后的双方投资如何进行、人事等管理权归谁决定、利润分红怎么分等。
  在何思福考察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康乐宝集团分管市场开发的副总和市场部经理都以觉察到,他们认为,对于合作,何思福已到了最高兴奋点,必须趁热推进才是。于是在回省城的那一天,康乐宝集团的两位领导人特地再把何思福挽留了一天,在这一天中,谈的就是合作的细节问题,回答的全是何思福所提问、所有疑惑的问题,可以说是把整个合作方案向何思福交了底。
  对于企业合作方面,像康乐宝这样的大企业,都是有统一推行模式的,特别是几条原则性的东西是硬性规定的。比如说,使用康乐宝注册商标、百分之五十一的控股权、管理层的人事任免权、财务预决算权,必须是由康乐宝集团把控的,何思福自己是不能够单方面决定的,并一再声明,合作后何思福名下的原有珍珠粉加工厂必须注销。
  对于这些硬性方面的规定,康乐宝集团跟何思福也解释的很细致,利益账也算得很清楚。特别是市场部经理,跟何思福说是是更直白,他说:“之所以集团方面对合作条款扣得那么死,一方面是为了康乐宝品牌的价值不丢失,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合作后能认真按照集团总部的决策,顺利完成项目开发和生产正常进行。”
  负责市场开发的康乐宝集团副总,始终在场但言语不多,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也跟何思福作了具体解释,他跟何喜富说:“从这些条款上看来,你管理企业的权利是小了,分红的股分也少了,但实际上你企业的实力是增强了,利益也是最大化了。”
  康乐宝集团的两位领导还跟何思福算了一笔细账,他们说,按照现在何思福的生产规模,一年的最大产值不会超过二百万元,而现在在跟康乐宝集团合作生产规模最小的企业来说,一年的生产利润也有千把万左右,何思福按49%的股分拿分红,至少也有400万左右呀,而且康乐宝打造的是百年企业,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今天吃饱了,明天饿肚子哦。
  对于康乐宝集团方所说的一切,何思福当然是听得进,分析得灵清,所他一路回来的时候是喜气洋洋的。但现在当他同样以喜气洋洋的心情说给二哥何思康听,分析给二哥何思康听的时候,却遭到了二哥毫无疑问的反对。他当即指责何思福说:“我就说你被他们带你去游山玩水迷了心窍,你想想,他们是大企业,里面算计的人多得紧,你是一个家庭企业,一个在农村长大的脑袋,你跟他们合作能占得了便宜?”
  何思福解释说:“这并不是谁占谁便宜的问题,都是有合作章程订在前面的,再说,就是因为我们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所以更要与他们合作,不是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吗?”
  “你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古言,我还想跟你说一句‘三三四四杀头牛,不如独自杀只狗’的古训呢!”何思康的声调比刚才提高了许多。
  就在何思福哥弟俩为企业合作之事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母亲何紫娜过来叫他们吃晚饭了,一看兄弟俩这副样子,还以为是为是何思康业务上出了什么问题,一询问知道是为了这个问题,就再也没说话,顾自下楼去了,走出门外才回头说了一句:“记得下来吃饭哦,人家工人忙忙碌碌干到现在了,也该肚饿了呢!”
  对于母亲的不乐而离,何思福心知肚明。自母亲因那次珍珠交易失败,对家庭造成如此重大损失后,心里总有着抹不去的愧疚感,儿子间有经营方面争论时,总是不敢多言,不敢多听,多是沉默地离开。
  每次看到母亲这种反常表现,何思福兄弟三都是难过的,他们不希望母亲再有一种愧疚感,眼看母亲这样默默地离开,何思福当即就轻轻埋怨何思康:“二哥你在妈面前说这些干嘛呢?现在这个珍珠粉厂何去何从,不就是我们哥弟俩的事情吗?”
  这时,何思康很明朗地更正说:“就是你自己的事,你下定决心要合作,我也管不了,反正我有那个蚌壳工艺加工干着。”
  “好,有了你这样一句话我就够了,这合作之事我是下定决心了,但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说完这话,何思福一把拉过二哥说:“我们快去吃饭吧,免得母亲再难过地等着我们吃饭。”
  不管有怎样的争论,在何思强、何思康、何思福三兄弟中已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办企业、做生意中这个份上,最终还是服从何思福的,除非何思福不坚持自己的主见。
  为了避开母亲的关注,吃了晚饭后,何思福跟何思康两人在安排好珍珠粉厂生产任务之后,就到老屋去继续商谈谈合作之事。
  说是商谈,其实不如说是听何思福作合作过程中自家业务上的安排。何思福对何思康说,接下来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跟镇政府要地,一旦要地成功,接下来就是融资办手续,所以家里的珍珠粉厂和蚌壳加工都将归属二哥何思康管,他给何思康计发管理工资,所出利润都四六分成,何思康得六成,项目引进一旦成功,这个珍珠粉厂就必须注销,蚌壳工艺加工企业就归何思康个人所有。
  这样的安排,何思福早在回来的火车上就思考好了,他认为这也算是对二哥的优先安排。
  对何思福的好意何思康当然明白得很,但他反对何思福跟康乐宝集团合作,并非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问题,只是担心自己阿弟的吃亏。
  “其实我反对你合作考虑的并不是我个人的问题,只为我们兄弟俩,在如今珍珠粉市场趋好的形势下放弃这个业务而可惜,你想想,在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们会愿意主动跟我们合作吗?”何思康再次提醒何思福说。
  “这个我知道,但他们主动跟我们合作,不单单是因为看好我们的珍珠粉,而是我们这边区域优势,我们这边的珍珠资愿,我们兄弟几人的诚信品质,而对于我们,就是要趁着他们这个兴奋度走进他们的圈子,加入到大产业、大企业的行列当中去,这才是发展之计、长远发展之计呀。”此时的何思福仿佛成了何思康的哥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