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懵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由射击,打”
      范力武一声令下。
      两千人手持栓动火铳,开始第一轮射击。
      弹雨袭来。
      一次便有数百人倒下。
      因为知道汉海王国火炮,火器犀利。
      所以蒋琬一开始就选用了一种比较分散的阵型。
      所以造成的伤亡并不算太大。
      但是这依然让后面的蒋琬惊惧不已。
      因为蒋琬发现,汉海王国一次射击,无论是士兵,还是战马,几乎中者立毙。
      但是蒋琬还未多想,也就是眨眼的功夫。
      第二轮弹雨再次袭来。
      第一营士兵只是简单的拉动枪栓,扣动扳机就行了。
      但是当第二轮弹雨击中明军铁骑后。
      蒋琬和士卒都懵了。
      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汉海王国的士兵装填子弹,而是简单的拉了拉。
      第二轮子弹就射出了。
      天啊,这居然可以连射。
      蒋琬和骑兵一脸懵的看着前方。
      而又是一眨眼的功夫。
      第三轮弹雨也袭来。
      紧接着就是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
      蒋琬瞪大双眼,看着眼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
      然而蒋琬根本没有思索的时间。
      因为这事一颗子弹迎面飞来。
      正中蒋琬额头。
      蒋琬只觉得一阵刺痛,之后两眼一抹黑。
      摔下了马。
      六轮射击,也就是一分钟左右。
      蒋琬和自己的五千铁骑便全部葬身城下。
      之后又经过了一些射击后,范力武下令停止射击。
      五千士卒,加上五千匹战马,还有通州副总兵定西侯蒋琬。
      也就是一分钟左右,就全部被打死。
      之后一营前排站起,再次以警惕的目光和警戒的阵型,盯着通州城墙,以及城墙上的人。
      刘海兴见此,意犹未尽的放下了望远镜。
      叹息一声后,与赵德江,侯昉才等人走进了自己的指挥部。
      而这时城墙上的朱永,王通,以及各将,各军都不敢相信的看着城下的士卒和蒋琬。
      又看了看前方那两千依然肃穆在那里的汉海王国一营。
      这些还是人吗。
      这出去才多久啊。
      也就是眨眼的功夫吧。
      不,或许更长一些,但别说一刻钟,半刻钟,或者说仅仅只是一抬手,一跺脚。
      反正就是极短的时间内。
      这五千人就被打死了。
      也就是见过怀表的朱永,差不多估计到这也就是一两分钟的时间。
      不或许一分钟不到。
      朱永一开始也是一脸懵。
      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但当朱永回过神后。
      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那汉海王国在夕阳下笔直站立,一手扶着火铳的士卒。
      燧发火铳朱永见过。
      也见过燧发火铳的试射。
      虽然那是大明自己打造的。
      虽然朱永觉得或许和汉海王国有些差距。
      但是朱永觉得差距应该不是太大。
      从装填到射击,怎么也要一两分钟吧。
      不习惯的或许要两三分钟,习惯的或许也就是一分多钟。
      朱永曾经试射过。
      这也是朱见深的要求。
      让所有明军高级将领都了解燧发火铳。
      但是这种燧发火铳怎么也要停下装填吧。
      怎么可能进行连射。
      而且这威力也太大了点吧。
      早先朱永们曾对燧发火铳进行了极限测试。
      发现现在大明神机营装备的所有战车,所有布甲,或者一些轻一些的铁甲,对燧发火铳都没有防御力。
      反而是由汉海王国传来的整块铁甲和一些重型铁甲有一定的防御力。
      这也让朱永们明白为何汉海王国会选用这种全身铁甲。
      就是来防弹的。
      所以明军如今也再这铁甲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重型铁甲。
      专门来防火铳和燧发火铳的子弹。
      但是朱永现在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汉海王国只是装备了和燧发火铳差不多的火铳。
      但确能做到连射。
      朱永只是看到那些士兵在板动扳机,然后射击。
      虽然距离远,朱永没有看清楚。
      但是基本动作还是看到了。
      是的就是拿着枪,手动了一下,然后就射击。
      之后又动一下,又射击。
      如此反复。
      只是六轮,五千骑兵和蒋琬就战死了。
      这绝对不是燧发火铳。
      这到底是什么。
      为何汉海王国有这样强大的火铳。
      难怪这支南国贼军敢孤军深入。
      六次而已就击杀了五千骑兵。
      要是十次,百次,千次呢。
      一次几百人,一次上千人。
      天啊我大明要多少人命去填啊。
      在想想那恐怖的火炮。
      朱永打了一个冷颤。
      开始怀疑这次大明会不会谈过一劫了。
      “将,将军”
      王通在一边搀扶主了朱永。
      朱永挥了挥手。
      “好了,我没事,传令众军,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能出城迎战,违者立斩不赦”
      朱永说完,王通点了点头。
      而这时,城外一阵军号响起。
      朱永和王通定眼一看。
      “抬铳”
      只见范力武大声吼着。
      两千士卒立刻将手中火铳扛起,放在了肩膀上。
      “向右转,齐步走”
      范力武再次说道。
      两千士卒听着指令,开始走着。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两千士卒听着口令,大声说着。
      声音洪亮,划破了黄昏的寂静。
      城头上的明军见此,想想刚才所发生的战事。
      这完全就不能叫战事了。
      明军纷纷瘫坐在地上。
      就感觉死神回家了一样。
      而朱永和王通脸色一沉。
      久久不能言语。
      “传令,把定西侯与五千勇士好生收敛,厚葬,并立刻向陛下求援,贼军不是我们这十五万人能赢的”
      朱永挥了挥手,心情沉重离开了。
      王通便退下传令了。
      这是战场的惯例。
      自古以来,虽然华夏战事都是尔虞我诈。
      但收敛自己军队的尸体,另一方是不会派人阻拦的。
      毕竟华夏的观念是死者为大嘛。
      这就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人不遵守规则和约定。
      最后只会得到另一方无情的报复。
      朱永返回了通州城内的县衙后。
      一下子瘫坐在地。
      眼泪汪汪的,止不住的往下掉。
      就在刚刚,已儿时的玩伴,最好的战友战死了。
      而自己确懦弱的不敢出战。
      重器兄啊,我对不起你啊。
      朱永哭着。
      并不是朱永胆小,不敢出战。
      只是战场发生得太快。
      完全超出了朱永的认知。
      而当朱永回过神来时。
      朱永看见的,仅仅就是五千俱尸体而已。
      而且当时朱永第一反应,就是想倾巢而出,和汉海王国拼了,为自己兄弟报仇。
      可是朱永很快就放弃了。
      因为有这样的火铳在。
      这十五万人根本不够填的。
      别忘了这两千人后面还有六万大军啊。
      要是人手一把。
      那自己这十五万人不就都战死了吗。
      那这通州还能守吗。
      京师还能保吗。
      所以回过神后,朱永才下令坚守城池。
      至少有这坚城在手。
      朱永也没什么好怕的。
      只是。
      兄弟啊,老哥对不住你啊。
      朱永一夜难眠。
      然而第二日一早,一阵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确让朱永大吃一惊。
      朱永顶着黑眼圈,走出了县衙。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了”
      朱永看了看左右,问道。
      “将军不好了,贼军攻城了,这是贼军火炮的声音”
      左右士卒立刻向朱永说道。
      朱永听后大惊。
      这火炮动静也太大点吧。
      朱永定眼一看。
      只见城门方向早已被炸得火光冲天。
      哪怕是通州城内也不能幸免。
      而且更让朱永难以置信的是。
      朱永看到一个个士兵被倦到了天上,又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忽然朱永想起了从天津卫传来了消息。
      那顾宗献不就是如此死的吗。
      朱永双手握拳,心中的坎坷难以言表。
      这火炮的威力也太大了点吧。
      大得有些不正常了。
      我大明的火炮那是远远不如啊。
      为何这样强悍的火炮会在汉海王国之手。
      还有昨日那火铳。
      通州还能守吗,京师还能保吗。
      朱永心中飞快的转着。
      “王主事呢”
      朱永问道。
      “禀将军,王主事已经被炸死了,将军快逃吧,通州城墙根本挡不住贼军的炮火,贼军第一轮就把城墙炸出了一个大窟窿,在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通州就要破了”
      左右亲卫上前拜道。
      “逃,哪里逃,重器兄也死了,王主事也死了,我自己逃了算个什么事啊,传令下去,不怕死的,不是孬种的都给我拿起武器,杀,死,我也要与通州共存亡”
      朱永说完,拔出腰间的战刀,翻身上马,往城门跑去。
      左右亲卫一路跟着。
      没有一个人逃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