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71章 标记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不对。”沈轲摇头。
  他这两天看了无数病毒类数据,可以肯定,袁子睿的话不成立,虽然MERS-CoV来自于单峰骆驼。
  但是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体内的病毒,有本质差异。
  这层差异在病毒学上称为种群隔离。
  如果没有这个保护机制,野生动物身上那么多病毒,早就全部传给人类了。
  之所以各种冠状病毒,能够从动物传入人体,只是因为一个原因,突破了种群隔离。
  而要突破种群隔离,其病毒一定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未必是蛋白结构的变化,未必是基因序列链的变化。
  那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变化?
  “诱导酶。”
  拥有顿悟技能的沈轲,皱眉思索好一会,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个名词。
  “没错,就是诱导酶。”
  病毒本身不含酶,但是它要复制扩散,就需要借助寄生体的诱导酶,让它能够寄生并且靶向复制。
  因为单峰骆驼体内有其专属诱导酶,所以MERS-CoV能在单峰骆驼体内存在。
  本来人体内没有其专属诱导酶,但是不知发生了什么,MERS-CoV发生了某种变异,导致其接受的诱导酶信息因子发生变化。
  而新的专属诱导酶,存在于人的体内,于是MERS-CoV就可以在人体生存了。
  现在只需要找出这种诱导酶,就能确定MERS-CoV的靶向。
  这一点,恐怕也有病毒学专家想到,包括余博士。
  但是……这些病毒学专家绝对想不到沈轲此时脑海里构建的,找到单峰骆驼体内诱导酶的方法。
  他们可以想到通过诱导酶找靶向,难的是,如何确定单峰骆驼体内的诱导酶。
  沈轲想到的方法极其简单,就是通过另一种病毒,进行双病毒干涉跟踪试验,标记诱导酶。
  这种病毒就是229E病毒。
  既然人体的229E能与MERS-CoV发生结合,那单峰骆驼体内呢?
  余博士他们肯定想不到这一点的原因是,他们只会病毒学,只有沈轲这几天把生物学的书都看完了。
  才会知道,生物体内的活性酶,是如何诱导抗体工作的。
  这属于生物学范畴。
  或许余博士再过几年也能想到,但是现在刚刚确定229E能与MERS-CoV结合,仓促之间,余博士又哪里能想到自己并不擅长的生物学办法?
  如此看来,国内的全科科学家,真的太少了。
  无论是医学,还是其他各个科技领域,真的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很多门类科学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科,在任何领域都将是大势所趋。
  “子睿。实验室有保留单峰骆驼的病毒血清原液吗?”沈轲问袁子睿道。
  “有。”袁子睿立即点头。
  “拿出来,再取229E的病毒血清,咱们再做一次动物血清病毒感染试验。”
  袁子睿和潘雪怡虽然不知道沈轲要干什么,但还是积极配合,袁子睿去取血清,潘雪怡检查试验用具。
  此时已经晚上三点,整个东南大学一片安静,只有实验楼的三个人,还在紧张地忙碌。
  “这个原液……”
  沈轲看到袁子睿拿出的单峰骆驼血清原浆,顿时愣住了。
  “怎么了?这个血清不对吗?”袁子睿立即问道。
  “不是。”
  沈轲摇头,可是心里已经破口大骂。
  “尼玛的,早拿出这玩意不就行了?”
  还没做试验,沈轲只看这血清原液,就知道自己猜测对了。
  沈轲现在可是有药材识别的神级技能,相当于一生浸淫药材的医学天才。见识过无数的药物,知道无数药物的药性。
  无论中医西医,只要是能治病的药,沈轲基本都能认识。
  面前这份血清,从颜色看,沈轲就知道感染了病毒,里面的结合蛋白已经受损,导致颜色趋暗。
  但这份血清,沈轲却知道它能被注射进入感染229E的患者体内,因为血清里面含有MERS-CoV病毒,会与229E病毒结合。
  然后因为其诱导酶的不同,两者结合,反而会导致MERS-CoV全部失去复制功能,连带着229E都会被灭活。
  这就是动物血清治病的基本原理,因为诱导酶的不同,让两种病毒都在人体内坏死。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以毒攻毒吧。
  “卧槽,早点拿出这玩意,我特么还用折腾三天?”
  沈轲简直想打自己一巴掌。
  不过现在都还只是推断,虽然脑海里的药材知识,都相当于是无数医学名家的经验,但实验是严谨的,必须证据确凿。
  三人开始做动物血清感染试验。
  一个小时后,结果出炉。MERS-CoV和229E发生结合,可是全部失去活性。
  然后再做体外血清感染试验,再次得到同样结果。
  袁子睿和潘雪怡两人,兴奋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可是他们知道还有最关键的一步试验,只有最后一步成功,才能算真的试验成功。
  两人压抑住狂喜的心情,大半夜的精神抖擞,打起十二万分注意力,进行第三次试验。
  “双病毒干涉跟踪试验。”
  潘雪怡紧张地看着沈轲操作实验仪器,不断在高倍显微镜里观察病毒状态。
  这边的袁子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划过屏幕的每一个位点都不放过。
  突然,一个红色的标记位点,出现在屏幕上。
  袁子睿感觉整个人好像灵魂要出窍一般,颤抖的手,紧紧握住鼠标,点击,定格。
  接着,袁子睿发出震透实验楼的叫声。
  “成功了,标记成功了。”
  袁子睿一下子从椅子上崩了起来。
  潘雪怡第一时间跑过来,看向电脑屏幕,看着屏幕上那个红色的位点,愣了几秒钟,立时喜极而泣。
  “我们成功,我们成功了。”
  两个并肩作战四年的好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沈轲从显微镜前抬起头,看着拥抱的两人,脸上也露出会心的笑容。
  不知为什么,这一刻沈轲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公司,看到袁子睿和潘雪怡流泪,沈轲只是莫名的感动。。
  或许这就是真正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最真实的一面吧。
  国家多少这样的默默付出者,成功时有多喜悦,就知道他们失败时有多落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