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9章 封神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原大地之上,风声鹤唳。
  
  一道道的消息传出,真假虚实,小道消息漫天飞,仿佛让人身处迷雾之中,找不到东西。
  
  大秦锐士频繁动作,向着咸阳开进。
  
  大秦帝国有意识的,有规模的收缩,引起了天下各大势力的警觉。
  
  毕竟这是历史上,大秦帝国第一次收缩,甚至于将数十万大秦锐士,全部调集在咸阳附近,只为了拱卫咸阳。
  
  如此巨大的动作,就算是想要不被关注都不行。
  
  这一刻,咸阳之中发生了何事,就像是一团团迷雾笼罩,外面的水已经被搅浑,根本无法看透里面。
  
  而此刻的大秦帝国,正按照秦君设计的方向不断地前进,一切都已经搭建,只等着秦君出关,一步踏出咸阳宫大门。
  
  只是此时此刻,秦君正在盯着五色祭坛观察,在他看着,这个祭坛有大秘密。
  
  一个对于炼器有所加成的祭坛,对于大秦帝国简直就是一种天降横财。
  
  这等于日后利用五色祭坛炼制大秦锐士的兵器,必然会强大无双,拥有不可思议的威能。
  
  一念至此,秦君的兴趣是越发浓郁了。
  
  只不过,他研究了半个时辰,依旧是毫无所得。
  
  “难道是朕天资不足,不能一眼看透这五色祭坛的奥秘?”心中念头闪烁,秦君语气幽幽,将五色祭坛收了回去。
  
  “咯吱——!”
  
  咸阳宫之中的气息收敛,五色光华消失,宫门大开,秦君从里面从容走了出来。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尉缭与荀子见到秦君出关,连忙迎了上来。
  
  “两位爱卿辛苦了——!”
  
  对于荀子与尉缭,秦君还是很看重的,毕竟两个人不仅战力惊人,更是一派登峰造极之人,对于知识,秦君还是很尊重的。
  
  “为陛下守关,臣等不辛苦!”
  
  两个人同时摇头,在秦君闭关的这几天之中,他们心下也是有些感悟,可以说是收获颇多。在他们这个程度上,更进一步太难。
  
  正因为如此,荀子与尉缭心下没有不满,反而很是欣喜。
  
  毕竟,在他们这个层次,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堪比登天。
  
  “哈哈.......”
  
  大笑一声,秦君对着尉缭,道:“东皇太一从骊山回来了么?”
  
  “禀陛下,东皇还未到来!”
  
  尉缭清楚,东皇太一前往了骊山,是奉了秦君的任务。
  
  此刻秦君询问,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甚至于关系到秦君这一段时间的谋划。
  
  “陛下,你这是打算重聚气运神龙?”尉缭语气幽幽,他可是清楚,如今王贲,王翦,蒙恬,蒙毅,项羽等人齐齐聚集咸阳。
  
  可以说,大秦帝国之中,全部的力量都在咸阳,这等于是孤注一掷,生死全部靠在一起,成功了一飞冲天,一旦失败必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嗯。”
  
  点了点头,在这个时候了,秦君也不打算继续瞒着尉缭等人:“朕打算重聚气运神龙,建立运朝,分封天下官吏,彻底掌控大秦。”
  
  “运朝?”
  
  心中不解,荀子不由得抬起头,望向了秦君。
  
  “哈哈.......”
  
  大笑一声,秦君摇了摇头,道:“此事解释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等到运朝建立,具体好处尔等自己感受。”
  
  “尔等只需要记住一件事,那便是只要运朝建立,大秦帝国的实力,将会不逊色练气士联盟,能够开始真真正正的统一。”
  
  “诺。”
  
  .......
  
  “陛下,骊山龙脉已经树立而出,全部都在标注之中,无一遗漏!”就在这个时候,东皇太一匆匆赶来。
  
  “东皇辛苦了!”
  
  秦君清楚寻龙的艰难,有道是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而东皇太一并非此道高手,若不是骊山龙脉本就是大秦帝国的祖龙脉,这点时间,根本没有作用。
  
  目光一闪,秦君突然望着东皇太一,道:“东皇,此去你觉得骊山龙脉如何?”
  
  “禀陛下,骊山龙脉中气不足,有些虚弱,想必是天下大乱所至!”
  
  “嗯!”
  
  点了点头,秦君目光骤然间变得凌厉起来:“传诏,大秦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齐聚咸阳宫前广场——!”
  
  “诺。”
  
  见到东皇太一离开,秦君转头对着尉缭,道:“太尉,由你统摄大军,以半卷《尉缭子》镇压,以浩荡战意封锁咸阳上空。”
  
  “诺。”
  
  秦君心里清楚,这件事只有手握半卷《尉缭子》的尉缭才能做到,就算是用兵如神的王翦也不能够。
  
  这便是兵家之中,着出兵书的圣人,牛逼之处。
  
  这也是历代着书立作的大才很多,但是兵法很少的原因所在。
  
  在这一点之上,也许只有武安君白起,才能强压尉缭以及吴起等人一头。
  
  因为按照大秦皇室的记载,武安君白起已经到了另一个境界,超越了凡俗,不借用大秦,就可以横扫化神。
  
  要不然,也不会引来不详,逼得强大而骄傲的昭襄王下旨赐死武安君白起,背负千古骂名。
  
  ........
  
  这一刻,秦君在心下回想着自己的准备,按照铸天庭之中的要求,必须要一方玉玺,镇压天下气运。
  
  玉玺,将是一国至尊象征,大印一出,四方震动,收集一国之运,集聚天运、地运,镇压一国,镇压一朝,镇压天下。
  
  在秦君看来,任何一方炼制而出的玉玺,其作用都远远不及传国玉玺。
  
  其次便是这样一卷封神榜。
  
  封神榜是秦君按照前世封神演义之中所做,用以赏罚天下,册封朝臣,是皇帝下达天意命令的本源。
  
  到时候,这封神榜,将成为天下万旨之尊,牵连一国国运。
  
  上沟通天地,下复查民情。
  
  到最后,不仅是一卷杀伐大器,更能够代天封神,赏罚天地。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秦君的设想,距离达到这一步,还很遥远。
  
  今日,传国玉玺,以及封神榜早已经准备妥当,运朝建立,已经算是水到渠成,而且,秦君更为了以防万一,秦君打算动用五色祭坛,可以说是万无失一。
  
  如今大秦帝国高台筑成,就等着秦君建立运朝,威震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