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八章:剑道丰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已深,星月微光朦胧,寒风尽起。
  众人一夜奔波,先后经历了数次战斗,危险不大,却也耗费了颇多内力,加之来回奔波,路途较远,全凭脚力,此时略觉疲惫,便准备离去。
  李晏忽道:“对了,那些魔宗布置的隐秘手段,‘血茧’之物,长孙别驾,还需你吩咐官兵们,彻查广州城,切忌不能漏掉任何一处!死去的民众,唉!”忽而有些意兴阑珊,挥挥手道:“善后的事宜,你们官府自己拿主意吧。”
  “多谢李大侠提醒,本官这便召集全城官兵,挨家挨户的搜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二来呢,也作警示提醒。要是惊扰到了各位,还望见谅。”长孙别驾拱手道。
  众人告辞离去。
  “师弟,过上几日,你和为兄一起,回一趟罗浮。”公羊勇一边走,一边缓声道。
  万春容“呵”的一声,意味嘲讽。
  其他人目不斜视,安静的走自己的路,眼观鼻鼻观心,就像没听见一样。他们知道万春容的意思,李晏说是罗浮长老,却是一次都没去过罗浮,叫人发笑。
  不过,这是罗浮的内部事务,他们哪敢插嘴?万春容,也是她武功太高,又背靠茅山,二者缺一不可。没看龙虎山的鱼鹏举,也闷不做声么?
  李晏一笑,答应了下来,他的确也该到罗浮一趟。
  “李大侠、万女侠、诸位,咱们就此别过!”那来自于瀚海回纥部族的伏帝难三兄弟,双手抱拳,便即几个闪身,落入了一处宅院之中。
  众人相继散去,李晏和王三,也自离开,回到家中。
  清惠和田芬已经睡下,两人轻手轻脚,略作洗漱,便即和衣睡下,一夜安眠。
  ……
  广州城中,一偏僻的宅院,灯火黯灭,无有人息。
  “是这里吧?”一个清脆的声音。
  咻!
  魅影一闪,一人飘身进入,月光映照,方可得见,却是个美貌少妇,看模样不过二十三四岁年纪,微微一笑,媚态横生,艳丽无匹。
  惜乎无人有此眼福。
  那丽人自言自语道:“东郭茂才已死,他藏匿的《清云经》,根据感应,应当便在此处。”
  《清云经》?
  她竟是为了《清云经》而来!
  但……东郭茂才已死,《清云经》之原本,便即消失无踪,世上无人知其藏匿之所,她又是如何得知?
  “嗯?”那丽人微合美眸,略一凝神,忽然微笑,百媚横生,秀丽绝伦。
  呼~
  她飘身而起,宛若飞鸟,一步一步,竟在空中缓步行走!一步一微小剑气,托举其足,色呈玫瑰红。
  那丽人的武功,绝不是先天境,便可以容纳的,所谓最强先天的万春容,比之那丽人,仍要差上好几筹,这已是……内景境的高妙手段!
  她竟是内景!
  宅院的屋顶上,铺满了瓦片,似乎才修缮未久。
  嗡!
  剑气催发,随着那丽人的行进,旧的消散,新的生成,但见她足踏虚空,伸出左手,那手掌真似白玉雕成一般,宛如无瑕美玉。
  那丽人掌心催发真元,咚咚咚!!!连着好几声响,屋顶上的瓦片,忽地波动起来,宛若起伏的波浪。
  那瓦片下,有黑影一闪,以极速穿透空气,肉眼不可见,却在那丽人身前,骤然止息,一动一静,均极突兀,叫人难受得紧。
  那竟是一个黑布包裹,黑布散开,露出里面堆叠好的一排古老龟甲,观其色泽,正是《清云经》的原本。
  那丽人满意,黑布又即裹上,随她飞离宅院。
  突然——
  一绵和苍老的声音道:“公孙大娘,既到广州来,如何不去罗浮一行?”
  那丽人停步,侧首一望,那边厢的屋宇上,一道白须白发的身影,飘身而至。
  那丽人缓缓说道:“元微道人,广州和罗浮,相距甚远,何出此言?”
  那赶至的白发老人,正是罗浮掌教,李晏和公羊勇的师兄,元微道人。
  而那丽人,则名公孙大娘。
  元微道人呵呵笑道:“贫道斗胆,敢问公孙大娘此行,是出于本意?还是圣意?”
  “既知是斗胆,为何还要开口相询?”公孙大娘悠悠地道。
  “贫道痴活百年有余,好奇之心,不但没减弱,反而越发浓重,实在抱歉,还望公孙大娘解惑。”元微道人说道。
  大唐国八大高手:“剑圣”裴旻、罗浮掌教元微道人、茅山“白云先生”司马承祯、龙虎山张天师、闾山掌教七魄真君、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少林寺住持“老安国师”慧安、白马寺住持“金印罗汉”玄印,共此八人,威震天下!
  但……盛世大唐,岂止八位内景?
  周边异族,如吐蕃、后突厥、新罗、渤海国等,暂且不论,光是大唐国内,便有一些内景境的强者,不入八大之列!
  譬如眼前的公孙大娘,任职于皇宫,被誉为唐宫第一舞人!虽不入八大,却是内景境,其用剑之法,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
  便是“画圣”吴道子,也因观其舞剑,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
  八大之中的“剑圣”裴旻,他所体会的剑法,乃自战场上所悟,故为杀伐之剑。那“诗剑仙”李太白,天资豪情,泼洒万古,他的剑法,乃仙人之剑!
  那么,公孙大娘的剑法,便可称盛世之剑!
  观其舞剑,如见大唐盛世风华,妙不可言。
  元微道人久闻其名。
  公孙大娘又是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细齿,说道:“解惑之言,倒不必说。我的确奉了皇命,为收取《清云经》而来。怎么,元微道人,你要阻拦我吗?”
  元微道人道:“不敢。贫道说了,只是好奇。毕竟,帝心难测,岭南道,虽是天高皇帝远,总也要及时跟进最新讯息,方可护佑宗门,不致有倾颓之祸。”负手旁站,意态闲逸,并无阻截之意。
  公孙大娘道:“随你。”身影翩翩,衣袂飘飘,宛若九天上仙宫中的仙子临尘,清美绝伦,秀丽脱俗,美之极矣。
  元微道人手捻长须,目送她远去,面有忧色。
  那位大唐帝国的皇帝陛下,可不是简单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