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十九章:元灭 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出乎李晏预料的是,越过河南,驰入河北境内,连过三城,均是望风而降,无一城反抗。
  
      众人笑道:“鞑子人心向背,覆灭之期,已不远矣!”
  
      李晏不置可否。
  
      他低声吩咐众将领,为防元兵有诈,派出一**的斥候,前后巡查,却始终一无所获。
  
      “难道……元廷真的放弃抵抗、投降了?”
  
      李晏有些疑神疑鬼。
  
      抵达保定,忽有一队士兵纵马驰近,大声呼喊:“报!徐达大将军率兵攻克大都!鞑子皇帝北逃了!”
  
      所有人一呆。
  
      他们大军开进,尚未赶至大都城下,便已被人率军攻陷,鞑子皇帝都逃走啦?
  
      众人面面相觑,只听得那队传令官不住的大呼:“鞑子皇帝北逃啦!”
  
      “你过来,我有话问你。”李晏一招手,那队传令兵的将领,当即驱马过来,翻身下马,跪下道:“盟主!”
  
      李晏问道:“徐将军攻克大都城,是什么时候的事?城中百姓死伤如何?”他一股脑的抛出了一堆问题。
  
      那传令官道:“禀盟主。三天前,徐将军率军打到大都城下,城中鞑子官员开门投降,没有发生战斗。大伙入城才知,早在十多天前,鞑子皇帝、大臣,就携了家眷财宝,弃守大都城,向北逃了。”
  
      李晏哑然,他的确没料到,这一个元朝皇帝,会直接弃城北逃。
  
      “唔,这样也好,少了一场战斗,就少了多少死伤?”
  
      李晏吩咐左右道:“下令:加速行军,争取三天内,赶到大都!”
  
      “是!”左右亲兵领命,传令去了。
  
      张三丰、殷天正、灭绝师太等江湖人士,亦露出笑容。大都攻克,数百年沦陷的胡虏北地,终于复归汉人之手。
  
      更何况少打一场仗,他们的门人弟子,可又能活下很多。
  
      每一场战斗,都是拿人命在填!
  
      ……
  
      三天后,大都城。
  
      “卑职徐达{常遇春},拜见盟主!”徐达、常遇春出城迎接。
  
      “两位将军请起。”
  
      李晏下马,牵马进城。徐达、常遇春只觉臂下有一股刚猛的力道,却极柔和,轻轻一托,身不由主的便站将起来,却没见李晏伸手拂袖,都是惊疑不定,心想这般武功,隔空托人尚且做得到。倘若他有恶意,隔空杀人,势必也不算难,当即心头更多了一分敬意。
  
      “徐将军、常将军,鞑子皇帝、重臣,北逃的路线、方向,可有所获?”李晏问道。
  
      进入大都城,道旁百姓注视着入城的军队,大声呼喝,神情振奋。他们在元蒙的统治下,从宋蒙联手攻灭金国,时至如今,已有了一百多年,倘若算上金国、辽国统治时期,岂止一两百年?
  
      时人看来,他们是北人,归属于北朝,而宋朝,却是南朝,更何况宋朝对外行事作风,实在叫人提不起归属感。因而对宋朝少有归属之心。
  
      但元朝暴虐,百姓苦不堪言,重压之下,势必谋反。强大的蒙古帝国,只在区区几十年间,便被赶回大漠,这种高压非人政策,实乃罪魁祸首。
  
      汉盟北伐,元廷皇帝官员北逃,百姓们喜极而泣。
  
      徐达回道:“回盟主。根据探子来报,鞑子皇帝、官员,是往漠南境内的上都而去。”
  
      “漠南上都?”
  
      李晏若有所思。
  
      徐达道:“此地乃大都城正北方,距离漠北之地,已不远矣。”
  
      漠南,大致在今内蒙古境内,漠北,则是今蒙古国。
  
      漠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原领地。汉武帝时期,卫霍北伐,汉朝便在漠南置郡,虽非漠南全境,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自从铁木真崛起,蒙古统一漠南漠北,而后又经托雷、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终于攻灭南宋,统一天下。
  
      李晏笑道:“且不管他,丧家之犬,早晚有一天,会死在我的屠龙刀下。北地收复,可要好好庆祝,犒劳三军。”
  
      “盟主说得是。”
  
      众人都道。
  
      这晚城中大肆庆祝,祝贺北地收复,李晏坐了首席。
  
      他在与众人恭贺之时,心中却想:“大都城攻下,元朝灭亡,比历史上提早了十年时间。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至于北逃的皇帝官员,就交给新朝统治者了。”
  
      李晏已心生去意。
  
      神秘图腾异动,离去之期,本就不远。他创建汉盟,收罗江湖门派,联络各路反王,只是为了覆灭元朝,如今功成身退,正是合理。
  
      正如他先前所想,真要继续下去,意图建立新朝,汉盟因内部矛盾,会即日瓦解不说,各路反王,尊敬你,却又岂会真的听命于你?
  
      更何况李晏心慕长生,什么皇帝太祖,不屑为之,凭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组建汉盟,只是不愿见到天下百姓受苦,元朝统治下的百姓,尤其南人,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极难得活。
  
      李晏扫视一圈,堂上各人兴奋之余,huǒyào味已经突显,江湖门派之间的恩怨、各路反王之间的征伐,在他的武力威胁下,元朝的威胁下,暂时可让他们放下矛盾,齐心协力,共kàngbào元。
  
      到了今天,矛盾便已无法调和。
  
      这个时候的人,看惯了生死,自己的性命,虽然看得重,却不会因为性命威胁,再与仇人同盟。
  
      原先是大义当头,不得不为。
  
      “罢罢罢!我寻个由头,脱身就是。”
  
      李晏轻轻敲了敲桌案,运使内力,众人滔天的喧嚷声,便被掩住。众人望向李晏。
  
      李晏从左至右,缓缓的扫了一圈,说道:“诸位,元朝即灭,汉盟亦无存在的必要了。当日汉盟组建之时,我便说过,元朝覆灭之日,就是汉盟解散之时。今天,我宣布汉盟解散!”
  
      鸦雀无声。
  
      汉盟的局势,但凡有识之人,谁不见得到?
  
      李晏说出这话,实不出乎众人预料。
  
      李晏笑了一笑,一口饮尽杯中茶水,便即回房休息。
  
      ……
  
      徐达攻克大都城,李晏解散汉盟的消息,同时传播开来。
  
      各路反王义军,登时率兵折返,北地虽大,精兵良将也是不少,但他们的根基地,是在南方。
  
      而江湖各大门派,厮杀之声亦是渐起。
  
      便是武当派,和明教之间,亦有死伤恩怨。
  
      十余万汉盟大军,便驻守大都城,在殷天正、杨逍等率领下,抗拒北元,时而南下。
  
      却是直到数年之后,朱元璋兴兵一统,先后击败华中、江淮、北地的各路反王,大势已成,提兵百万之众。其时殷天正已老,杨逍德薄,虽统率了十余万大军,驻扎大都城,却万万不能与之争皇帝位了。
  
      朱元璋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逝,徐达终究不免于难。
  
      只是朱元璋得国之途,依赖了明教教众之力,他亦出身于明教,因而国号为“明”。
  
      ……
  
      李晏背负了屠龙刀,离开大都城,一路北上。
  
      上都。
  
      “陛下,南朝贼子强盛,咱们北逃避祸,却要何时,才能再去大都呀?”一个妖娆美丽的妇人问道,语声清脆,听来年纪甚轻,只是她的语气,却又温柔甜腻。
  
      元顺帝脸一沉,说道:“怎么?你想念大都城的繁华了?”
  
      那女子连一下跪倒,颤声道:“不敢!请陛下责罚!”她趴伏在地,额头触地,青丝披散,露出白皙如玉的脊背,丰满的臀部翘起,元顺帝瞧得心头火起,一把抱住这女子。
  
      这女子格格娇笑,忽不见元顺帝后续动作,回身一看,只见帐中站着一个黑袍男子,手执一柄厚重宝刀,元顺帝的头颅,被他一刀削首。
  
      她瞪大了眼睛,不敢尖叫,颤声道:“大侠……”
  
      “你是死是活,就看你运气了。”那黑袍男子脸露微笑,掀开帘子,大踏步走了出去。
  
      只听得帐外喊声四起,有人冲进帐来,这女子方才一下晕厥过去。
  
      那黑袍男子正是李晏。
  
      他赶到上都,潜入敌营,击毙了元顺帝,至于那女子,与他无关,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她手段如何了。
  
      李晏已至先天,手执屠龙宝刀,杀伐无双,冲出大营,抢了一匹烈马,纵马西去。元兵追杀一阵,便不敢再追了,而后方的军令流水价似传来,只得撤回。
  
      “屠龙刀,不屠一条‘龙’,怎称得上这个名字?”
  
      李晏悠哉悠哉的骑着马,汉盟已散,再无琐事纠缠,一身轻松,只等回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