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三章 曾经善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奴婢一定将姑娘的意思带到。”如意和吉祥笑着给秦宜宁行礼,“姑娘若无旁的吩咐,奴婢们就告退了。”
  
  “姐姐们请便。”秦宜宁笑着点头。
  
  秦嬷嬷见状便也给秦宜宁行礼:“姑娘,奴婢也告辞了。”
  
  “我送嬷嬷。”秦宜宁一手做请的手势,极为客气的虚扶着秦嬷嬷下了台阶。
  
  “姑娘请留步。”秦嬷嬷出言婉拒,可心里却是十分欢喜的,对秦宜宁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饶是秦嬷嬷再三婉拒,秦宜宁依旧是客气的将人送出了院门,秦嬷嬷给秦宜宁再度行礼后才告辞。
  
  转回院中,看着快要堆成小山的一应物事,秦宜宁道:“将老太君赐的东西登录在册,詹嬷嬷就暂且安置在厢房吧。”
  
  “是。”祝妈妈吩咐着人去整理起来。
  
  瑞兰则是站在秦宜宁的身侧,低声道:“姑娘,这事蹊跷,昨儿个詹嬷嬷还是单独来教导您的,怎么才一夜就变了卦,这事儿难道大夫人也允准了?”
  
  “必然是允准的,詹嬷嬷是因长房的关系才来的,若无大夫人点头,别人就是说破了嘴詹嬷嬷也不可能答应的。”
  
  瑞兰闻言一时间竟气的脸色发红,“这也未免太没道理,他们根本是欺负姑娘,姑娘有的,他们就眼红,就想法子分走您的东西!”
  
  秦宜宁笑着安慰道:“莫要动气,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
  
  瑞兰一时间没有明白秦宜宁说这句话的含义。
  
  看秦宜宁要回正屋去,瑞兰便也跟随在一旁服侍着。
  
  然而路过厢房时,看到祝妈妈仔细的嘱咐小丫头打扫厢房归置詹嬷嬷的东西,瑞兰一下子就明白了。
  
  詹嬷嬷肯在接受了教导全府姑娘的邀请后立即搬回雪梨院与秦宜宁同住,难道还不说明问题?
  
  转念一想,她方才气的那个样子,难道作为当事人的姑娘会不生气?可是她都快要一蹦三尺高,姑娘却依旧冷静,头脑清晰的迅速分析清楚局势,当真做得到宠辱不惊。
  
  烦乱的心情立即沉淀下来,瑞兰忽然冒出个念头:以后跟着姑娘,定能一步比一步走的高!
  
  **
  
  时间过的极快,转眼便是十月初五,要将抄写的《孝经》上交的日子。
  
  这两日秦宜宁过的极忙碌,上午同姐妹们一起与詹嬷嬷学习规矩,下午在外书房与西席学习诗书,晚上詹嬷嬷还会为她单独开小灶,闲下来的时间她要抄写《孝经》。
  
  秦宜宁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像是乍然投入水中干燥的海绵,不知疲倦的迅速吸收着新的知识。
  
  她做事认真,极有毅力,因为经历过更多的困苦,所以学习这类事再辛苦她都不觉得疲惫,在别的姑娘叫苦连天时,她始终都保持着珍惜的态度。
  
  她有聪明的头脑,几乎过目不忘,加上后天的努力和为人处世的风度,才不过短短两天时间,就博得了詹嬷嬷进一步的好感,几乎是要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这两日翻看《老子》,偶然间看到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句,再分析现在她的情况,倒是真的符合,让秦宜宁在百忙之中不禁会心一笑。
  
  秦宜宁带着瑞兰和秋露去慈孝园昏省。
  
  才进院门,就见大丫鬟如意正在廊下吩咐小丫头做事。
  
  如意见了秦宜宁,立即笑吟吟迎上来,屈膝行礼道:“四姑娘安好。”
  
  “如意姐姐好。老太君今日身子可好?早膳进的香不香?”
  
  “老太君很好,这会子慧宁姑娘、三姑娘、六姑娘、七姑娘、八姑娘都在呢。四姑娘请进。”
  
  说话间已至廊下,如意亲手为秦宜宁撩起暖帘。
  
  进门后,秦宜宁将一件新作的猩猩红镶白兔风毛的斗篷交给瑞兰,转过“喜上眉梢”插屏进了屋。
  
  姑娘们或站或坐,姿态都很轻松。
  
  秦慧宁正端过一个描金的精致盖碗服侍老太君吃茶。
  
  听见脚步声抬起头,就瞧见了穿了身牙白褙子的秦宜宁,她瞳孔不自禁缩了缩,面上挂着笑,道:“小溪妹妹来了。”
  
  秦宜宁闻言,觉得腻味的很。
  
  看来她也不必高估了秦慧宁此人的格局,这般小家子气的人怕来回也就这些手段了。一个称呼而已,乡下叫狗剩、驴蛋的孩子不是照样能长大?总是挂在嘴边有什么意思。
  
  秦宜宁根本懒得理会秦慧宁,仿佛屋里没有这个人似的,端正的给老太君行大礼问安。
  
  八小姐却是看不惯秦慧宁,嘲讽的道:“看来慧宁姑娘的记性没的治了。连四姐姐的名字都记不清。”
  
  秦慧宁在心里大骂八小姐是个蠢材,当着老太君的面也敢与自己放肆。
  
  她气的涨红了脸,声音颤抖的道:“八妹妹,你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都不懂,看来慧宁姑娘不但记性不好,脑子都不好了!大伯父明明说了四姐姐的闺名是宜宁,你却偏偏总抓着这一个称呼不放,真是小肚鸡肠之辈。”
  
  “你!”秦慧宁气的眼中含着泪,求助的看向老太君。
  
  老太君不喜他们姐妹在自己面前拌嘴,就沉声道:“宝姐儿,你说的什么话。”
  
  八小姐还想继续与老太君掰扯一番,却被三小姐和七小姐拉住了。
  
  六小姐则是冲着秦慧宁挤了挤眼睛,斜睨着正跪在地上行礼的秦宜宁。
  
  他们拌嘴的功夫,秦宜宁已经行过礼了,但因为老太君并未发话,秦宜宁也没有起身,平白的就多跪了这么一会儿。
  
  秦慧宁低垂着头,让旁人看不清她的神色,暗地里得意的撇了下嘴,六小姐的脸上直接挂了微笑。
  
  倒是八小姐有些懊恼。
  
  老太君也是一时忘了,并没有要多刁难的意思,瞪了八小姐一眼就道:“宜姐儿起来吧。”
  
  “多谢老太君。”秦宜宁站起身,立即收到了八小姐歉意的笑容,她知道八小姐是无心之失,也回以微笑。
  
  正当这时外头又有婢女通传“大夫人、二夫人、三太太到了。”
  
  女孩子们闻言都站起身,依着长幼顺序站好。
  
  秦嬷嬷便引着孙氏和二夫人,三太太先后走了进来。
  
  老太君的身子端坐的更加笔直,待到儿媳给她行过了礼,就笑着吩咐落座。
  
  秦慧宁见人已到齐,立即从碧桐的手中接过了一沓纸,双手捧到老太君跟前,屈膝垂首道:“老太君,孙女心直口快,前些日子无心之失却闹的家宅不和,这是孙女抄写的十遍《孝经》,还请您过目。”
  
  老太君见秦慧宁这般恭顺,话也说的妥帖,就接了过来随手翻了翻。上头的字迹娟秀工整,足可见是认真写过的。
  
  “嗯。你写的不错。”看向秦宜宁,老太君道:“宜姐儿,你的呢?”
  
  “孙女这就命人拿来。”秦宜宁说着,向外唤了一声“瑞兰。”
  
  外间的瑞兰立即应是,抱着厚厚的一摞纸进来,给屋里的主子行过礼后,将那一摞纸放在了老太君跟前的矮几上。
  
  弯腰随意的捻起几张,一看上头的字,老太君的脸一瞬便黑了。
  
  “这就是你抄写的?”
  
  秦宜宁忙道:“是。”
  
  众人都在观察老太君的脸色,见她如此生气,不免也都有些好奇,就都伸长了脖子去看矮几上的字。
  
  这一看,众人表情各异。
  
  孙氏一瞬间就沉下脸来。
  
  二夫人和三太太则是好整以暇的摆弄起袖口和衣摆上的花纹,就仿佛没看见一般。
  
  姐妹们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唯独六小姐,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低声嘟囔道:“这就是你的字,怎么比狗爬还不如。”
  
  二夫人闻声,就极为威严的看了过去,将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六小姐唬了一跳,当即就噤了声。
  
  老太君将那一摞子纸张都抱在了膝头,将秦宜宁写的字与秦慧宁写的放在一处,对比更加明显了。
  
  她到底还记恨孙氏胆敢与秦槐远吵一架就回娘家的事,不免出言责怪。
  
  “孙氏,你也该好生督促宜姐儿的功课,你看她写的像是什么样子!放一只蟑螂墨汁里滚一圈儿都比她爬的工整!可惜了这么多纸墨!”
  
  孙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狠狠的瞪了垂眸不语的秦宜宁一眼,却也不服气老太君,竟直接了当的道:
  
  “老太君这话没道理,她才回来几天,就是字儿不好也怪不得是我教的不好啊,我倒是有心教导,奈何老天不给我们母女团聚的缘分!”暗指是因为秦槐远开罪了人才让他们母女分离的。
  
  老太君气了个倒仰!
  
  这么一想,这个情景似曾相识。
  
  那个叫余香的家生子来告状时,她在气头上也曾经口不择言的训斥过秦宜宁。当时秦宜宁可是有礼的应下,维护了老太君和孙氏体面的。
  
  如今做母亲的敢当面就这么顶嘴,竟还不如个丫头片子处事豁达。
  
  眼见着屋内的气氛冷了下来,一旁服侍的秦嬷嬷看了看秦宜宁和秦慧宁上交的纸张,适时地打破了屋内的沉默。
  
  “老太君罚两位姑娘将《孝经》抄写十遍,这会子两位姑娘都交上来了,不如点一点数目?”玩笑似的补充道:“瞧瞧哪位讨巧,少写了一遍两遍的。”
  
  老太君也不愿意事情闹的太难堪,就顺了秦嬷嬷的意思,白了孙氏一眼,懒洋洋的道:“那就点一点。”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