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22章 新的商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文提到的春根姐弟几个盖房子的事情,除了前期春根帮着张罗了几件大事之后,后期在老郭的监督之下,进展的一直都还是挺顺利的。
  美娟的大哥和老郭的儿子也都知道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所以这哥俩也真是下力气。老郭可是一点不惯着这两个小老板,天天安排他们和其他工人一样,该和泥和泥,该搬砖搬砖。
  这个小施工队也开创了一个先河,由于是几个房子同时在建造,加到一起的工人数量还是不少的。以前不管是谁家盖房子,都是由主人负责安排施工的师傅们伙食的。只有这个施工队从一开始就没有让主人家安排伙食,这是春根和老郭事先就商量好了的。
  该干活干活,该领工钱领工钱,他们是最先实施计件工资制度的工程队。因为主人家不需要安排伙食,这无形当中又给主人家省下了一笔开销。
  春根的工厂现在有了自己的食堂,每天中午美娟的三弟都负责开车把饭菜直接送到各个工地,春根家里只要负责提供足够的饮用水就可以了。
  加上大姐夫家提供的特色饮品——冰镇过的豆浆以及夏天的消暑神器——大西瓜,这些干活的师傅们倒也没有哪个人对饮食提出过抱怨。
  由于这几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春根姐弟几个的房子不光质量上乘,就连工期都比其他人家节省了很多时间。这些都被周围的老百姓看在眼里,这几幢房子还没干完,就已经有人预定了接下去的工程建设。
  在江南的农村,老百姓们对于风水这些事情还是挺在乎的。以前大部分的人家都是2层的楼房,甚至有的人家还住在平房里面。前几年能吃饱饭就已经算好日子了,也没有人张罗着盖新房的事。
  但这两年不一样了,不光种地的收入比前两年多了很多,家里的剩余劳动力也有了用武之地,当地的农民家庭多出了很多挣钱的途径。
  日子好了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着改善居住条件了。平房的想建楼房,二层的想改成三层。特别是左右邻居有谁家的房子翻新了之后,大家又出现了攀比的心里,那一段时间成为了建新房的高峰期,这也间接成全了这个小施工队的发展。
  放下盖房子的事情不表,咱们再把目光转回到春根自己的买卖上来。
  被服厂的新厂长也还算有点本事,自从他上台之后接连的几条整改政策逐一见效。被服厂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放下了国营工厂的身段,主动加强了和春根工厂的合作。
  那段时间这位新厂长经常往春根的工厂跑,不是请春根吃饭就是邀请小表弟和美娟二弟喝酒。现在依靠这春根厂里接过去的订单,就完全能够维持被服厂的正常运营了。加上上级部门发先来的加工订单,小日子也是过的红红火火。
  春根家自己开发的款式也越来越多,再想像原来那样一招鲜吃遍天是不太容易了。即使春根家开发的新款式,投放市场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同样的款式,当年成全了春根的复制大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
  为了尽量多的占据市场,春根家也改变了一些经营的方式。商城里的其他商户如果觉得可以,也可以帮着代销春根家的衣服,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春根家都给他们留出了盈利的空间。
  这样的行为也很快被市场里其他几家有生产能力的商户所效仿,市场里面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这些人把这种经营户称为——搬砖头,他们自己没有生产或者进货途径,就在商城里承包一个摊位,摊位上摆的也是玲琅满目,但是这些货物其实主要还是来自几个大的经营户。
  这些小摊位干的时间长了,手上也都有了几个自己的老客户,虽然短时间内发不了大财,可是收入也比挣死工资的人高出了许多。
  肖乾和肖隆哥俩就是搬砖头大军的一员,上次被少华教训过一次之后,这两兄弟也转了性,把精力放到了干正经事上来。一开始肖乾主要是想给自己弟弟找个事干,少华的一砖头还是给肖隆造成了点后遗症的。
  表面上看这小子和正常人并没有区别,可是接触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他的反应还是有点迟钝的。特别是有的时候还会发呆,口里还经常念念有词。
  刚开始大家也没太在意他说什么,都以为他是在自娱自乐,哼着什么小调呢。后来才发现,这个小子嘴里翻来覆去说的就是一句话“敌人的炮火太猛烈了”。
  而且这小子特别怕见到少华,只要少华从他家摊位前面经过,他要么躲到他哥哥身后,要么就是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好像生怕被少华认出来一样。
  春根和少华看着他那样,有的时候也挺内疚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照顾这哥俩的生意,春根还特意把两个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介绍给了肖乾,让他从中赚个差价。
  有了这两个长期的稳定客户,小哥俩的摊位也维持了下来。加上肖隆每个月还能从春根厂里领到一份固定的工资,他们家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少华也有意地增加了跟肖隆的接触,一开始春根和肖乾怕肖隆害怕少华,一直都陪着他俩一起聊天吃饭。
  后来接触的次数多了,肖隆也慢慢地能够和少华单独相处了。他后来还特别喜欢让少华骑摩托带他兜风,和少华接触的多了之后,他的那句口头禅说的也越来越少了。
  最近这段时间,出现了一款特别流行的裤子。春根他们当地都把这种裤子叫做——脚踏裤。其实就是舞蹈演员的练功裤,因为有一定的弹性,穿着也比较舒适。一经推出就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春根家也是比较早开始生产这种裤子的,裤子是小梅去广州带回来的。刚开始家里的姐妹几个都不好意思穿,觉得那裤子太紧身了。后来还是春根老妈第一个穿的,老太太说穿着干活方便。
  春根去上海的时候,发现上海有一些比较摩登的姑娘腿上居然也穿的这种裤子,他赶紧回家开始研究起这种裤子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