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72章 传法脉因果天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盈道庐中,苏幕遮端坐在正中。
  
      坤渊表情肃穆,立在苏幕遮身后,连梦吾都双眸清明,不复先前的困顿,师兄二人分立两旁。
  
      青君站在下方,双手合在胸前,捏宗师法印,后高举眉心,化子午阴阳诀,而后拜倒,三叩首,如是三次,是为三跪九叩。
  
      “徒儿青君,拜见师尊。”
  
      奉了茶,苏幕遮接过,轻轻抿了一口。
  
      “吾昔年,收过许多徒弟,后皆失散了,千年之前,在琅霄圣地立下这般别院,重开山门,首徒为夏鹄,赐法《朱雀焚天经》;二徒为坤渊,赐法厚土诸尘之道;三徒为梦吾,赐法入梦化鱼之道;四徒为醉泉,赐法风水幽冥之道;诸般门徒,皆因缘法而定,诸般道法,皆为贫道往昔所得,今日收你入门下,当赐法《冥河仙君元说血海归元真经》。
  
      你与他们四人不同,日后要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或许更为艰难,他们四人昔年所得,不过为师赐下的道种,不成经典,全凭自悟,但一朝证得道君之境,便为无上法,你们大师兄已经入了道君之境,证得了无上法脉,故有了经文,有了长生前路,坤渊他们还有漫漫长路需要去走。
  
      先前为师不让他们传你道法,是为你好,今日所传你法脉,却不如他们一般,有经文在,有典籍可看,有诸般符篆、法器、禁制、神通傍身,但这条路,或许比他们几人更要凶险,他们需要悟道,而你需要挣扎生死,为师最后一问,今日传你此法,可有悔意?心中可有胆怯?”
  
      “没有!”
  
      “善!”
  
      话音落时,苏幕遮一指虚虚点在青君的眉心。
  
      一道赤红霞光包裹着诸般文字,诸般道则碎片,尽数汇入青君眉心当中。
  
      “谢师尊赐法!”
  
      再看时,苏幕遮的身影已经消散在原地。
  
      青君吐了吐舌头,随着坤渊和梦吾离开正堂。
  
      ……
  
      偏殿,静室内。
  
      苏幕遮盘膝而坐,翻阅着手中诸般玉简,面露苦恼神色。
  
      “长生路……今日看,是走错了么……”
  
      他心有苦恼,自到了琅霄圣地,开了这处别院,至今千年的时间,苏幕遮道法之浑厚,已经远超昔年,甚至秋云子时常感怀,或许一二甲子,苏幕遮便有登炼虚之境的可能,走上通衢仙路。
  
      这是旁人看来,苏幕遮道法莫测,不可揣摩,只当这是他昔年入虚天战场厮杀千年之久的造化。
  
      但只有苏幕遮自己知晓心头的困惑。
  
      这千年之中,他曾经有过苦修,曾经数次去大能处听讲,闻说妙法,感怀大道。
  
      甚至他的浩瀚修为,早已经远超化神道君之境许多了。
  
      便是如琅霄圣地之内,那修了无上道法的道君巅峰之辈,只怕修为还在苏幕遮之下。
  
      早在两百年前,苏幕遮便在疑惑。
  
      修行至此,缘何不见跻身炼虚之境的迹象?
  
      甚至苏幕遮已经无法明悟,这条路走到前方,是否真的还通往炼虚之境!
  
      “炼虚之境,真灵化纯阳,打破虚空,照见鸿蒙,引炁而炼地火水风,将道君之境凝结而成的法天象地化虚为实,彼时道场随身,或千丈之内,或万丈之内,万法皆尊吾道……
  
      合体之境,纯阳真灵与道合真,观览大罗道场,造化而成本真之相,温养于道场高天厚土诸道之中……
  
      道因之境,往昔种种为因,斩灭自身诸般境界,为本真之相的因……
  
      道果之境,今日种种为果,尽斩过去,本真之相结此生之道果……
  
      洞真之境,道果衍化本根大道,化本相,这是洗尽铅华之后的本真之相,悟道,或千古,或万古,一朝悟道成真,入大能之境!
  
      至于大能,则不可知……”
  
      轻声呢喃着,苏幕遮神识念头沉入体内那须弥一界。
  
      天甚高,地甚厚。
  
      有混沌果树扎根厚土,破开界壁,接引混沌之炁,炼化地火水风。
  
      有诸般道则演化着万物。
  
      混沌果树生机磅礴,遮天华盖上有三千青果。
  
      今日看时,那青果已有五枚,似将要成熟。
  
      那西极之地,昆仑山上,本相龙君静坐道宫之内,观览此界诸般道法,欲悟道而成真。
  
      收回神念,苏幕遮静静的婆娑着手中的玉简。
  
      “如我这般,是道君?还是炼虚?合体?道因?道果?甚至是……洞真?”
  
      没有人能够回答苏幕遮,他只是静静的坐着,偶尔外泄的气机,依旧是道君一般……
  
      ……
  
      神洲,玉京山。
  
      正殿大堂,群修林立,放眼望去,位列之人,竟有十之七八,皆为大能!便是余下诸修,也都在洞真之境。
  
      门扉被人轻轻推开,一稚童少年身披天青道袍,前绣阴阳,后印八卦,着三才法冠,踏九宫龙靴,手捧一玉杆拂尘,缓步走入大堂之中。
  
      不知何时,那空荡荡的高台上,忽的有一苍老道人现身。
  
      那老道现身时,现是上首处数位大能出列,恭敬跪倒。
  
      “吾等,叩见师尊!”
  
      而后,方是群修出列,山呼跪拜。
  
      “吾等,叩见老天尊!”
  
      老道清瘦,面容如隐在迷雾当中,只能听到他沧桑的声音传出。
  
      “诸修免礼。”
  
      如是,诸修方起身,重立两侧,眼观鼻,鼻观心。
  
      “引师何在?”
  
      “秉老天尊,贫道玉京山玉灯大能,为引师!”
  
      “保师何在?”
  
      “秉老天尊,贫道玉京山葬瘟大能,为保师!”
  
      先前诸修叩拜之时,唯有这二人立在高台两侧,之时朝着老天尊遥遥拱手。
  
      听闻两人之言,老天尊也朝着两人点点头。
  
      “堂下何人?”
  
      闻言,玉灯大能手捏法印,朗声开口:
  
      “回禀老天尊,堂下稚童,俗名牧雨宁,心性非凡,天资夺目,欲拜老天尊为师。”
  
      “可堪造就?”
  
      闻言,葬瘟大能手捏法印,朗声开口:
  
      “此子心性纯良,有夺目不忘之能,可堪造就!”
  
      “善!”
  
      如是,听闻老天尊之言,那叫做牧雨宁的稚童,三跪九叩,再起身的时候,额头已染血迹。
  
      老天尊起身,走到了稚童身前,轻轻抚着稚童的发髻。
  
      “小宁,为师此生,收徒之数有八,你是为师的第九徒,亦是关门弟子,这里有道经一卷,名曰《黄庭经》,今日传你,来日需你承为师衣钵。”
  
      听闻老天尊之言,满堂哗然,不少大能都无法镇定,便是老天尊的几位弟子,也神情各异。
  
      对于这些,老天尊视若不见,牵着稚童的手,缓步走入了后殿。
  
      少顷,诸修皆缓缓走出大殿,铜门缓缓关上,回首看时,那牌匾上一古篆书就三字——
  
      紫!霄!宫!
  
      ……
  
      说回东山洲,琅霄圣地,云澜别院。
  
      苏幕遮正捧着玉简愣怔失神的时候,忽的有人急敲门扉。
  
      开门观瞧时,秋云子已经立在门外。
  
      “道兄,醉泉那孩子,出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