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溃兵回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即,李渊下旨给李孝恭和李靖,催促二人尽快发兵,但李渊并非昏聩之辈,他也是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深知隔空指挥乃是大忌,故此,圣旨上虽措辞严厉,却并未规定发兵时间。
  裴寂说道:“圣上,臣以为可遣使者往歙县顺说汪华,此人在当地深得民心,很受拥戴,若其能效忠陛下,可与杜伏威联手抵抗新柳军。”
  李渊不由点了点头,若是以往,对顺说汪华他没多少把握,但现在倒是大有希望。
  汪华这个人可不简单,与萧正一样,也是底层草根出身,萧正好歹还有父母抚养至十几岁,汪华却自幼父母双亡,是在舅舅家中长大。
  长大后,汪华拜师于高僧罗玄,学习武艺和兵法,后来应募成为郡兵。
  当时匪患十分严重,汪华在历次作战中表现都极为出色,屡立战功,渐渐在郡兵中崭露头角,深受将士拥戴,成为郡兵中的精神领袖。
  后来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隋朝统治,自任代理刺史。自此,汪华高举义旗,相继攻占周边郡县,目前地盘已扩至新安郡、宣城郡西部、遂安郡、鄱阳郡北部以及余杭郡南部,拥兵十万,自称吴王。
  汪华得割据之实,颁布了一系列使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辖内政清人和,百姓得以安生,对其非常拥戴。
  但汪华并未野心膨胀而大肆征兵,相反,稳定地盘后,他很少主动出击,基本都以自保为主。
  以前,李渊也曾派使者前往顺说,但汪华却没有表态,观望的意思十分明显。
  而李唐实力还够不到新安一带,所以事情也就此搁浅,但现在情况不同,杜伏威一旦战败,新柳军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汪华。
  也就是说,汪华已经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李渊觉得裴寂提议非常可行,而且此事也必须成功,当即,李渊下旨派宋国公萧瑀为使者前往歙县。
  同时,李渊以商议军情为名,下旨召杜伏威入京,以目前萧正的实力、名望,足以让杜伏威重新做出选择,后果十分严重,李渊不得不防。
  李渊见众人纷纷建言,唯独李世民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心中十分不快,他以为李世民是在计较派往河北的慰抚大使郑善果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在这关键时刻,如此不顾大局吗?
  “世民,可有心事?”
  “啊?”李世民一愣神,“父皇,儿臣失礼。”
  李渊一脸不悦。
  “父皇,儿臣是在思索河北之事。”
  “哦?”李渊不敢相信儿子会如此直接,语气十分冰冷,“河北已定,还有何事让你如此忧心?”
  李世民玲珑剔透,顿时明白父皇误会了,心中虽然不快,却也没计较。
  “父皇,萧正为人深谋远虑,儿臣在想,他为何置河北于不顾?”
  “我朝有裴、崔等人相助,但萧正也有王伏宝,且在渤海郡屯集重兵,优势不输于我,可萧正对河北似乎没有一丝觊觎之心,这太过反常。”
  李渊面色变得凝重,他不得不承认,萧正城府深沉心思缜密,不会看不到河北群龙无首的局面,此事确实有些不寻常。
  “世民,以你之见,是何原因?”
  李世民说道:“儿臣反复想过,除了突厥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但以目前萧正的实力,也未必太过惧怕突厥,所以,儿臣也想不明白。”
  李渊点了点头,河北可不能再出事了,否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叔达出班启奏道:“陛下,臣以为可召窦建德旧部如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人到长安,以高官厚禄待之,河北当无忧矣!”
  李渊眼前一亮,“子聪高见!”
  李世民也不由点了点头,对陈叔达的建议颇为赞同。
  数日后,不少襄阳溃兵相继逃回长安。
  溃兵中官职最大的是个叫韩通的车骑将军,被李渊召入皇宫,询问襄阳战事详情。
  李渊离开龙椅,亲自上前关心其伤势,让韩通感动不已。
  “臣乃是李司马麾下,负责从房陵押运粮草至襄阳大营,新柳军围攻之时,臣正在运粮途中,在大营西侧骤然遭遇新柳军伏兵,臣不敌,致损兵折将丢失粮草,罪莫大焉,请圣上责罚。”
  李渊亲手相搀,“韩将军辛苦了,襄阳之败并非你之过错,切勿自责。”
  “臣谢陛下宽宥!”
  “韩通,朕没想到襄阳会败,更没想到会败的如此彻底,十万之众几乎全军覆没,你可愿为朕与众卿解惑?”
  “韩通,此事关系重大,不要有任何顾虑,尽管直言,朕会为你做主!”
  韩通急忙施礼,“臣不敢,臣定会知无不言!”
  “回来路上,臣曾总结过,襄阳之败主要有两点。”
  “其一,枣阳败的太快,张镇周未能及时相援。”
  李渊点了点头,他已就此事深责李瑗,但那毕竟是自己侄子,也不忍处罚太重,高举轻放已经揭过去了。
  韩通继续说道:“其二,新柳军士兵衣甲远远优于我军,臣已经带回了几套,请陛下与众位大人一观。”
  “哦?远远优于我军?”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父子三人都来了兴趣,唯独李元吉不屑的撇了撇嘴。
  “衣甲在哪?”
  “就在宫门外,臣于返回长安途中遇到不少溃兵,其中就有一队人携带新柳军的五套衣甲,领队为旅帅杜旭,臣以为此事至关重要,便将杜旭带到宫外,准备启奏陛下。”
  “把他带到演武场。”李渊吩咐道。
  韩通道:“陛下,据此人所说,李司马、窦仆射早就发现了新柳军衣甲特别之处,特意派人在战斗中收集。”
  “收集之后,本想派人送回长安,但未等成行,大营便被围攻,这些负责保管衣甲的将士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便趁乱而走。”
  “臣与他们在上洛郡相遇,遂一同返回长安。”
  李渊听罢,对李大亮的阵亡,窦轨的被擒更感难过,也越发憎恨豆卢行褒、苏世文和张镇周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