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章 天外之机铸灵形 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冲霄阁在越衡宗的地位非同小可,俨然此宗制度之柱石。
  
      越衡宗的根本之法,是一部诞生于三十六万载之前的秘法《通灵显化真形图》,此法实为无上妙诀,直指大道,堪称镇宗之本,立派之基。其余无数法门,皆为其旁支变化,注解演变,在修习本经的过程中所积累心得,熔成一家。
  
      但是直接由领悟本经入手。了悟玄机证得大道,却难之又难。非有大毅力、大智慧、大机缘者不能为之。
  
      三十六万载以来,不依傍旁人,观览真经,突破至元婴境界的,不过数百人;初窥道韵,臻至元婴之上的大能境界的,不过十余人而已。有许多原本惊才绝艳、资质超卓的修道种子,竟止步于金丹之前,令人扼腕长叹。
  
      因此,因袭前人转注之成法,是绝大多数越衡门人的选择,这是一条容易而务实的道路。但是凡事有利则有弊,既然承袭前人之路,也就难以突破前人桎梏。修习某一位前辈转注的功法,自身修为至多达到与这位前辈相当的境地,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超越。
  
      如此一来,后来修士所修炼的“成法”是何品级,那就是决定其最终取得何等成就的最重要关口。意欲一窥大道,就必须修炼开辟道途的真君大能留下的功法。
  
      越衡宗修士所选择的道途,由此可以分为三种。
  
      若所修之法承袭自修炼到金丹、元婴境界的修士,这类弟子被称作“外府别传一脉”。此辈是越衡宗中的绝大多数,“廿年踏破九重关”,说的便是越衡宗“外府别传”的真气境弟子。
  
      若所修之法传承自曾修炼至真君大能的修士,那其人的身份便是“内府真传一脉”;此辈人数极少,却是越衡宗传承至今的真正骨干。
  
      若是不依傍旁人,直研《通灵显化真形图》本经,意图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那便属于“求道一脉”。只是这一条路堪称万古绝径,人数之稀有,竟连“代不乏人”这四个字也当不起,譬如以眼下而论,越衡宗就并无一个“求道一脉”的弟子。
  
      说起来,越衡宗创立之初,无有借鉴,其实人人均是“求道一脉”。或者说,现在的每一家所谓“内府”“外府”,都意味着曾经有一位立志于开拓道途的先辈屹立在前--所差别者不过在这条路上走了有多远而已。
  
      一个矛盾由此产生了。须知所修之道愈加高深,所花费的修道外物就愈加庞大。那几乎绝迹的“求道一脉”也就罢了,修习内府真传秘法,意图一窥上境玄妙的弟子,所消耗的资源比之外府别传高出何止千万倍。
  
      若让越衡宗的每一位弟子自行选择,那么毫无疑问,所有人必然只愿修持大能之辈走通道途传下的内府真传功法,无人愿意修持那止步于金丹、元婴境界的外府别传功法。现实当然不能如此。
  
      冲霄阁便是因此而设。
  
      冲霄阁中踏入灵形境界的弟子,在每隔三年一次的“真传铨选会”上优中选优,决出三甲,为真传弟子。
  
      得了真传弟子名分,便能于本门十余家曾经臻至大能境界的道途中,选择最契合己身的一门,从此正式踏入“内府真传”之列。当然,也可选择走那求道之路。不过越衡宗内,已经三千余载没有人选择此路了。
  
      此时归无咎的突破似乎到了极为关键的时候。
  
      洞府之内折冲反复的气息已经渐渐缓和了下来,气流略微淡薄,紫玉珊瑚散发的光华显得明亮许多,一时间朦胧隐耀,如雾中星火。然而归无咎虽然依旧是闭目凝坐的姿势,但眉宇不断有汗珠落下,显然绝不轻松。
  
      外散的气息变弱,是因为其体内博大浑厚的元气进一步凝实所致。归无咎体内所遭受的压力其实陡然增加了数倍。原本狂涌不休的真气之潮似乎变成了浑浊厚实的泥沙,又如同一只精铁打造的扫帚不断冲刷着他的肉身,其中的痛苦超过俗世间任何酷刑。
  
      又过了半个时辰,那如同泥沙般的真气进一步压缩,仿佛一团铁水,沿着归无咎周身百脉循环游动。所行走之处,筋脉肌肉隐隐现出裂痕。
  
      但归无咎坐姿依旧端凝,脊背依旧提拔,仿佛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道途之中,灵根资质是重中之重,每一关,每一步无不体现。
  
      就以现在归无咎由“真气九重”向灵形境界突破而言,周身积蓄的灵气先渐渐散发,汹涌澎湃;然后在渐渐凝练,最终化成元光。在凝练的过程中,这一团狂暴气息在体内游走,洗刷筋骨百脉,其中遭受的绝大痛苦便是一大难关。
  
      上等资质的修道者,一息之间气行三十六周天,整个突破过程只需短短半柱香的功夫,以修道人的大毅力和经历了“淬凡四关”的肉身底子,并不难以渡过。但若是最低等的灵根资质,三十六息行气一周天,突破玄关便长至几天几夜,其中的痛苦绝不是肉体凡胎所能承受。
  
      世间偶尔有那灵根低劣的修士,因意外机缘服用灵丹、灵草,竟能修行到真气九重境。此辈在试图侥幸突破灵形时,无不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失败,严重的甚至血肉爆裂而死。
  
      眼下归无咎体内的真气涌流进一步压缩凝实,却好似一只黑色的耗子在体内游走。这黑色的“耗子”移动速度可比真正的耗子迟缓多了,单以速度而论,比喻成一只未成年的小乌龟似乎更为恰当。
  
      归无咎此时已圆睁双目,咬紧牙关,周身上下微微发颤。他原本面容颇为俊秀,此时却如罗汉怒目,狰狞可怖,显然已经忍耐到了极限。换作常人,恐怕此时早已昏死过去。
  
      然而归无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跨过这一步,就将迎来命运的转折!
  
      冲霄阁弟子理应是资质万中无一的天才,最低也是四品灵根。依眼下这归无咎的突破速度来看,气息凝练冲刷的过程长至数个时辰,推算下来,似乎灵根品质只有七、八品的样子。
  
      又过了一个时辰,先前洞府中种种气息已经消散无踪,归无咎体内真气进一步凝练,化作一枚龙眼大小的黑团在体内上下游动。在旁人看来,归无咎与寻常打坐入定无异。
  
      实则到了此时,最难熬的时刻已经过去,这已经凝练到极致的黑色气息看起来极为安定,哪里还有半点狂暴肆虐之意?这团气息静静地绕着归无咎周天经脉行走,非但没有继续破坏他的肉身,反而不断溢出灵气,修复他受损的经脉肌肉。只要以心意牵引,导气归元,便可大功告成,成为一名灵形修士。
  
      但是归无咎此时脸色煞白,双目似闭,两道微不可察的目光呆滞无神的看着前方,竟似乎在这数个时辰的苦熬中受了重创,精力耗尽,油尽灯枯。
  
      眼看将要功败垂成的时刻,屋顶那格格不入的无名墨珠忽而飞跃下来,落在归无咎头顶,微微一颤,放出璀璨光华。
  
      只听“叮”的一声,归无咎顿时从浑浑噩噩中醒来,只觉不但身体上伤痕尽数缓和,精神上所受创伤也如泉水洗净泥垢,没有半点踪影。
  
      不但如此,心境更是进入一种万物皆空,诸尘不染的玄妙境界,仿佛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细细审视这具身体上的筋骨血肉,气脉轮转。这身躯中的每一点细微之处,血气丰润或贫瘠,肌理圆满或伤损,如平湖映月,纤毫毕现。
  
      归无咎此时无心多想,以心意徐徐引导体内最后一小团凝练到极致的真气周游百脉。
  
      这团真气缓慢的沿着二十八主脉游走,所到之处,经络血肉所受之伤一一修复,骨骼致密,肌肤莹洁。这团真气也渐渐随之愈来愈细,愈来愈小,最后宛如一只黄豆大小的小蝌蚪。而身躯上所蕴藏的精力生机却似乎愈来愈盛。
  
      归无咎耐心十足,只要依旧能够感应得到这股微弱真气,便依旧运功驾驭,使之周游全身。
  
      终于,这股真气流转了三千六百转之后,在沉入丹田的一刹那,化为虚无。这小心维持、意念导引的气息倏然消散后,归无咎只觉此身突然空空如也,一无所有,无气机,无血脉,无筋骨,无肌肉,无神意。内外通透,了无形迹。
  
      归无咎双眸灵明洞彻,毫不慌乱。心无所住,动静安然。
  
      归无咎在这在这物我息数归空的玄妙境界中不知盘桓了多久,像是三四个日夜,又像是三四个时辰,又仿佛只是三四个呼吸。
  
      归无咎蓦然觉得自身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变化。周身上下虽然依旧是空空荡荡,仿佛全然不存一般,但似乎多了一股生机盎然的味道,再也不是如同混冥般绝对的“无”。
  
      铛!
  
      有归于无,无中生有。
  
      归无咎只觉耳边响起一道极洪亮的金钟之声,眼前光明大放,筋骨节节复生,血肉块块凝结,神意瞬间恢复到圆融至极的地步,仿佛一只水杯被注满清水,随时可能溢出。
  
      丹田之中本已消散无形的气息陡然再次凝实,然后极速扩大,瞬间充盈全身。仿佛是一只小小的气泡被迅速的吹起来,紧紧贴在自己皮肤上。眨眼间自己四肢躯干,无不晶莹圆润,宝光隐隐,仿佛披了一件由溶溶月华所织成就的“膜”。
  
      灵光覆照,形神朗耀,是谓灵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