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29章、拓展新业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上,李满堂给王栋介绍怎么送轮椅、怎么取轮椅。

    还有收押金、收租金的情况。

    王栋点头:“嗯,以后我自己来回跑就行了。”

    想租轮椅的这人在东二环附近。

    也是个带着老人旅游的外地人。

    只租五天。

    送完轮椅回来时,黄毓也回来了。

    饭都做好了。

    吃完饭又匆忙出去,到酒吧唱歌去了。

    李满堂则赶紧过来看老光棍强子。

    敲一敲门,强子懒洋洋地出来,把钥匙放到李满堂手上。

    话也懒得说一句便关上门了。

    李满堂回来后就和王栋一起,把屋子里的四个轮椅搬进了小仓库。

    反正小仓库还有地方。

    他们顺便也把几样不用的东西也一并搬了进去。

    屋子里顿时宽敞多了。

    王栋饶有兴致地翻看着李满堂的《穷爸爸富爸爸》。

    李满堂则翻看着账本思考自己的生意。

    十五个轮椅眼下使用率已经很高了。

    平常至少有10个轮椅在外面循环着。

    要不要再增加轮椅呢?

    李满堂和黄毓这几天已暂停发放小广告了。

    但还时不时有人打电话过来卖二手轮椅。

    如此看来,供方市场是大于买方市场的。

    好像应该暂时停一停。

    但李满堂仔细想了想,又觉得租轮椅的市场还远远未开发完。

    李满堂和黄毓只是在二环沿线的几个景点和两三个医院里散发小卡片。

    要是再把其它的大医院、其它的景点跑一跑,市场容量起码能翻几倍。

    可出租轮椅这买卖虽然上手容易。

    但却太耗费人力和物力了。

    也就等于说投入产出值不算太高。

    虽然东子加盟以后,李满堂和黄毓都轻松多了。

    但要是再增加轮椅,恐怕就手忙脚乱了。

    如果有固定营业点能好点。

    可李满堂他们眼下还不具备开公司的实力。

    不说别的,光是开公司的各种费用他们都拿不起。

    李满堂正胡思乱想着,王栋突然坐起来,李满堂吓了一跳。

    “怎么了?”

    “这本书写得真好!”王栋由衷赞叹。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好汉不挣有数的钱’。这本书就是这个意思。”

    “是啊,要让钱生钱,而不是人去挣钱。”

    “可惜咱们本钱太少,不然还可以继续干买卖。”

    李满堂叹息:“咱手里这点流动资金,眼下也就能干一干出租轮椅的活儿。”

    “我觉得还有个活儿咱们可以干。”

    “啥活儿?”

    “路上的时候你不说了吗?就是胡同游啊。”

    “那种人力三轮车更贵了,新的估计得一千多,旧的也便宜不到哪去。咱拿啥买啊?”

    东子指一指书本:“看这本书我突然想起来了。”

    “想起什么了?”

    “咱不花钱一样可以组织胡同游。”

    “怎么组织?”

    “你没发现吗?胡同周边有的是趴活儿拉人的老大爷。咱揽着活儿再包给他们,大家都有钱赚。不挺好吗?”

    李满堂笑了:“你真是活学活用啊。不过,咱们外地人肯定玩不转。这事儿还得跟周大爷商量。要是他愿意跟咱们一块儿干那就成了。”

    “嗯,找个机会跟他商量商量吧。”

    租仓库和买三轮车都是赊的。

    李满堂手里的钱刨去生活费也足够买传呼的了。

    第二天就赶紧给王栋配了台汉字机。

    哥仨就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

    刚到广厦周刊的时候,李满堂还觉得那些大块儿头文章挺难写的。

    在李主任指导下试着写了几回后,这才相信郝延说的了。

    简直太简单了,基本就是东拼西凑。

    写一篇两千字的稿子,一个小时都用不上。

    采访也很简单,就是给你点资料。

    还时不时参加房地产企业的新闻发布会。

    每一次的车马费也都不算少。

    李满堂到周刊刚两个星期就拿了两次车马费。

    一次是300元,一次是500元。

    转眼又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了。

    虽然分配到周刊还不满一个月。

    可两头写稿子,工作量比上一个月多多了。

    起码写了两万多字。

    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一下就跟正式员工拉平了。

    拿了三千多。

    算上车马费,这个月就等于拿了4000多元。

    这个月,出租轮椅也挣了3000来块钱。

    王栋加入后,黄毓酒吧跑的更勤了。

    一个月下来拿了2000多块钱。

    不过,哥仨眼下吃的是大锅饭。

    挣得钱都拢到一块儿,计划着花。

    李满堂统一管账。

    李满堂和黄毓第一个月的时候,每个人身上只揣50块钱的零花钱。

    眼下有钱了,每人零花钱涨到100元。

    在外面忙活的时候可以买点水、买点零食啥的。

    正好十一假期,哥仨儿就拎着东西来探望周大爷。

    顺便谈谈他的口风。

    看能不能一起干胡同游。

    来到澡堂,周大爷正好下早班儿了。

    “走!哥儿几个,到我那里喝两口儿!”

    周大爷家离澡堂不远。

    步行七八分钟就到了。

    也在一个大杂院里。

    不过要宽敞一些。

    有一个厨房两个屋子。

    周大爷的老伴儿已经做好饭菜了,正在等着。

    “三个小哥们儿。”周大爷挥挥手介绍说。

    老太太点头:“赶紧屋里坐。”

    这老太太有点虚胖,看起来病恹恹的,没什么精神。

    饭菜也都是现成的。

    像首都的大部分老人一样,他们做菜爱放酱油。

    菜看起来都黑乎乎的。

    而且周大爷喜欢喝白酒。

    李满堂和王栋勉强能够应付。

    黄毓就力有不逮了。

    也不好意思张嘴要啤酒喝。

    只能跟着瞎凑合。

    刚吃喝了几口,李满堂就开门见山。

    “周大爷,您以前不是说想干胡同游吗?”

    “是啊,怎么?你们小哥们儿对这个买卖感兴趣?”

    “我们合计了一下,也觉得不错啊。”

    周大爷挺高兴:“来!喝一口。”

    几个人喝一口酒,吃一口菜。

    “其实啊,我早惦记这买卖了。只是我老胳膊老腿儿,一个人也张罗不了。”

    “嗯,我们帮您一起干。”

    “那你们有什么想法?”

    李满堂看了看王栋:“我们觉得胡同口有不少趴活儿的大叔大爷,揽到活儿以后就直接雇佣他们,这样风险也比较小。”

    周大爷却摇头:“咱首都的糙老爷们儿都懒着呢,他自己干不好也不听人使唤。包括我自己在内也这毛病。你要是雇佣他们,钱赚不着不说,不定给你惹什么气受呢。”

    “哪怎么办?”

    “咱自己买车,自己雇人干。”

    “那能行吗?买车得好些钱呢。”

    “你们哥儿几个现在攒多少钱了?”

    “这个……”

    李满堂和黄毓、王栋面面相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