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013 治政(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群臣定睛一看,堆在地上的竟都是些奢侈贵重的珠玉器玩,不少人眼中露出贪婪之色,心中突发绮想:“莫非圣人还要对他们大加打赏不成?”

    李晔挥手一指,说道:“这些珠玉器玩,或为内宫储藏,或为后妃佩饰,朕今日将之悉数取来,要当众卿之面,将之焚毁。”

    众人不明其意,有人心里却大叹可惜,如此贵重之物若遭焚毁,岂不是暴殄天物?

    李晔不管他们怎么想,只是接着说道:“近世以来,奢靡之风愈刮愈烈,像同昌公主,其宅院门窗、井栏、药臼、槽柜等竟都是金银制作,连笊篱箕筐也都是用金缕编织而成,一块“澄水帛”,更是价值千万钱!朕今欲大治天下,须力倡节俭,以绝浮竞之风。来人,点火!”

    李晔亲自指挥宦官们点火,为了增加火势,特意叫宦官们取来油脂与器玩混杂,火燃起之后,就听“噼啪”声中,浓烟随之升腾,一推价值不菲的珠玉器玩渐渐成为了一堆灰烬。

    众臣直到这时才逐渐明白皇帝的心意,圣人今日的这般做法,足可显示其治世之决心有多强。

    烧完珠玉器玩,众臣跟着再次回到了宣政殿,李晔二话不说,又颁布了一道敕书明发天下。

    一、出宫女三千人;二、减省教坊、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总监冗食者五百余人;三、停诸司新添衣粮:四、御马坊场所占陂田悉归有司;……

    唐朝皇宫内的宫女人数,远超后世,承平之时,三大内并西内宛,人数几乎破万,一入宫门深似海,除极少数被皇帝看中,升为嫔妃者,或是更幸运一些,被放出宫外的,大半宫女只能在劳作中日复一日,直至老死。

    现在虽然是末世,时逢战乱,但皇宫里的宫女数量仍旧不少,当不在五千之下,如今李晔一下子裁掉了七成宫娥,只留下千余人供奉内廷,相比以往皇帝遣散百十个宫女做做样子的行为,李晔这次可算是下了血本了,数量不可谓不大,其意在于抑制己欲,节省开支,使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同时,也减轻了一些朝廷的财政压力。

    退朝之后,以杜让能,孔纬为首的一些正直之士,俱都泪水莹莹,直呼:“天子圣明,太平可期了!”

    而一些本已对朝廷失去信心,打算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朝臣们,也都或多或少的展露出了一丝振奋之色,作为士人,他们时刻承受着世人的舆论,对于生仕两朝的士子,世人都会表示轻蔑,讥为“贰臣”,所以士子们都怕碰上亡国之君,死后入“贰臣传”故而本能的希望本朝得以延续。

    李晔在内廷看着百官们纷纷递来的贺表,心想:“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

    大唐文德元年四月初十,李晔来到太庙祭祀,唐朝的太庙,由太祖李渊始建于武德元年,三百年间,大唐历代皇帝不断袝入太庙,规模十分宏大。

    但在饱经了战火之后,太庙变得有些破败不堪了,即便近日有司已对其进行修缮过,但不少地方留下的伤痕已经再难复原了。

    祭祀期间,宰相及文武臣僚都穿朝服各立其位,作为中官之首,杨复恭自持有定策首功,也身穿朝服侍从,而唐朝典制规定这一日所有中官无论品级高低只能鍨衫侍从,无资格穿朝服祭祀。

    以太常博士裴贽为首的一干礼官都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此,坚决反对杨复恭穿朝服祭祀,要不是礼官之首,出了名的好好先生礼部尚书郑延昌以大局为重一力阻拦,恐怕这些以清流自诩的礼官们当场就会发作。

    祭祀典礼完成后的当晚,弹劾杨复恭在祭祀中越礼的奏疏便如雪片般飞到了李晔办公的几案上。

    李晔翻看了几封,其中右补阙里行牛徽奏道:

    “国朝规制,天子祭祀太庙,内臣需服鍨衫。然,观军容使杨复恭却穿朝服祭祀,而臣检国朝故事及近代礼令,并无内官穿朝服助祭之文,故臣以为其越礼违制,需施以惩戒,以正朝纲,望陛下明鉴,臣叩首。”

    李晔看罢奏章正文,着实为他的胆大捏了一把汗,这些清流谏官们胆子可真肥,凭借着朝廷体制护佑,连老虎的屁股都敢摸上一摸。

    审阅完正文,李晔紧接着又看了正文后宰相的堂状,上面写着:北司供奉官向以胯衫给事,今穿朝服,确实有过,但念在初犯,可训诫一下,略做薄惩。

    看完宰相的堂状,李晔就知道其中肯定有韦昭度和崔昭纬这两人的功劳,他们跟杨复恭走得比较近,处理意见自然偏向保守,其中韦昭度还是首相,执中书门下印,专门负责堂状的撰写,他的态度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意见中肯,即便杜让能,孔纬不满意,也只能妥协。

    看完堂状,李晔紧接着又看了枢密院的贴黄,贴黄上写着两位枢密使对宰相堂状的意见:诸公所论至当,然事可从权,勿以小瑕,无妨大礼,训诫之罚,实无必要。

    看到这里,李晔并不惊讶,同是宦官,遇到这种事,他们自然偏袒自己这一方的人,不过这语气似乎有些过于温和了,不大像北司权宦们的做派啊。

    当他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御案旁侍立的左枢密使严遵美时,心中有了一丝明悟,通过前世对历史的了解,李晔知道这个严遵美虽然高居枢密使之位,但为人很是忠谨,奏事向来谨慎,且风骨不让名臣,与前朝马存亮,西门季玄并称宦官中的三贤。

    两院枢密使中,右枢密使王仲先是杨复恭一手提拔上来的,对杨复恭可谓俯首帖耳,以他的脾性,面对此堂状肯定是要大力驳斥的,如今贴黄里的言词能如此温和,估计是严遵美从旁劝导的结果。

    如今恰好左右无人,李晔有心试探一番,他小声问道:“杨国老今日执笏、穿朝服祭祀,致中外(指朝中内外)群情汹涌,不知卿对此有何看法?”

    遇到这种事严遵美也十分揪心,他出自已故老宦官严季寔门下,和杨复恭原没有深厚关系,近两年被提拔为内枢密使,在杨复恭眼皮子底下做事,深怕杨复恭对他疑忌,所以平日十分小心,不敢在皇帝面前多说一句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