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章 北风忪兮多芜事 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长吟将淮真放在身侧坐下,示意婢女带人过来。过不多时,荆苏携着两个小厮绕过曲桥来到亭前,拜道:“微臣给娘娘和小郡主请安。”

    “请起。”徐长吟抬了抬手,微笑着问道,“荆长史今日是有何事?”

    荆苏略侧身,露出两个小厮手中所捧之物。两厮手中各捧一盘,盘中摆放着十余册厚厚的书籍。一见封皮上的异型文字,徐长吟已知是何物,不由欣喜的说道:“这些便是前朝皇室藏书?”

    荆苏拱手道:“是。属下据王爷的吩咐,整理出这二十四册,包括北边疆域及草原分布、星象气候、民情风志等!”

    徐长吟拿起婢女呈上的书册,略略翻阅,旋即叹笑:“读书还需得先识字呀!”她又问荆苏,“荆长史可通蒙文?”

    “微臣不才,识得不多。”荆苏晓得徐长吟有意学习,便道,“王爷早些时候让微臣在内城挑了数名识蒙文的宦从,娘娘可需要送几个过来?”

    这时任怡探过头来,撇嘴道:“何需找别人,我就会呀!”

    荆苏一见是她,恭维道:“任姑娘真是博学多才呀!”

    徐长吟笑道:“我倒忘了你世居此地,当是精通的!”

    任怡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道:“娘娘只管放心,有我在,包准让您半月便能写能读还能唱!”

    徐长吟失笑,“这能唱什么?”

    “这唱嘛……”她骨碌碌一转眼珠,陡地清了清嗓子,檀口一张就唱了起来:“人老去星星非故,春又来年年依旧。最喜得今朝新酒熟,满目花开似绣……”

    她嗓子清脆圆润,唱来煞是好听。娉望轻扯徐长吟衣袖,掩笑朝荆苏一指,就听荆苏情不自禁的跟着唱道:“愿岁岁年年人在,花下常斟春酒。”

    “咦,你也会唱《琵琶记》?”任怡甚是惊喜。

    荆苏倏地回神,意识到自个的失态,是大感尴尬,也不好意思回任怡的话,只连忙对徐长吟道:“娘娘,微臣告退!”

    徐长吟哂笑着点头。待荆苏退下后,徐长吟瞧向一脸莫名其妙的任怡,笑道:“你家中给你许了人家没有?”

    任怡落落大方的道:“我妈妈自小不在身边,而我爹打小将我当做男孩子教养,也没想到这些事儿。”

    莫怪她一个姑娘家敢孤身远行了,这做爹爹的“责任”不小。不过,徐长吟一直羡慕和佩服她能仗剑走天下。她当年也曾这么干过,只是没多久就给朱棣“逮”住了。

    “那你觉着荆长史如何?”徐长吟也问得直接。

    任怡一愣,朝荆苏离开的方向瞟了眼,随之撇嘴道:“长得挺是白净,只是我喜欢英气勇猛的男子,不能只晓得之乎者也,武功必需比我强!”

    徐长吟顿时咽了话声,荆苏倒是俊朗中透英气,只是据她所知,他是纯粹的文官,一点武艺也不懂。看来打小在武馆里长大,让任怡的眼界也变得“局限”了许多。

    比起应天燕王府,这座前朝旧宫改建的燕王府,在规制与规模上都壮观了许多。不过,徐长吟多只在宫门以内活动,再不然去去书堂,前殿六局诸类司职殿所,她无甚兴趣,也没有去的需要。好在她的日子并不空虚,淮真他们正是逗人又好玩的年纪,有时陪着他们晃眼就过了半日。另外一边随任怡习蒙文,一边打理府里内务,毫不觉无趣。

    整座府邸的仆婢比起以前多出一倍有余,有以前府里的旧人,也有一直留在旧宫的人。这些人因为南北两域的民风,以及各自习惯了的府规府条,在磨合期间难免生出矛盾。好在明诚很得力,这些事鲜少吵闹到徐长吟跟前去,但并不代表她不知情。

    这日,她午歇醒来,见娉望她们都伏在桌案上打盹,便也没叫醒她们,径自轻步离了内殿。

    守门的侍卫见着她忙行礼,她竖指在唇边,示意他们轻声,随即低声嘱咐:“我去花园透透气,不必跟着了!”

    妍丽的花园里,花影随风摇曳,绰约怡人。日头不烈,间或凉风吹着,让人倍觉懒洋洋的。

    园里鲜见人迹,她信步游赏,不尽惬意。陡然,一阵满含怒气的高嚷打断了这份宁静。

    徐长吟不禁顺声望去,赫见得垂枝掩映的碧沼边上,几名婢女正围在一棵树前争执着甚么。她蹙眉行去,渐听一名缥衣婢女忿忿地嚷着:“你只说把东西取出来,我不都还你了幺,凭什么还赖我?”

    另一边穿翠衣的婢子死死抓着她的胳膊,满脸的怒气冲冲:“你丢我的东西,又弄坏了它,我不找你找谁?原来你们南方人如此蛮横霸道!”

    缥衣婢女一听也气了,使劲挥开她的手,喊道:“你们北方人才……”

    “出了何事?”缥衣婢女还未喊完,徐长吟已然走到近前,笑眯眯的出了声。

    众婢一扭头,见是她,莫不一惊,慌忙跪倒:“参见王妃娘娘!”

    徐长吟扫过她们,视线落在她们围着的杏树上。就见那树的根处有个碗大的洞,这会里头正往外涌着水,树前的草地上有只湿漉漉的青皮球,球面上原似绘有图案,这会却已晕成了一块块的颜料,已经瞧不大清原样了。这般一瞟,她心下已知出了何事。想必是这青皮球掉进了洞中,有人灌水入洞将之取出,却也因此将球上的图纹洗掉了。她示意众婢起身,温和的问向那翠衣婢女:“这是怎么回事?”

    翠衣婢女听她问话,似是觉得无比委屈,未语眼眶已见红,可她却是摇了摇头,低声道:“奴婢们是在玩闹而已,惊扰了娘娘,请娘娘恕罪!”

    这话一出,众人无不怔愣,尤其是那缥衣婢女迅速错愕的瞅向了她。徐长吟不由兴味,细细打量起翠衣婢女。身量甚高,眉眼称不上清秀,可也生得乌眉大眼,透着北方女子特有的英气。她又看向缥衣婢女,“是这样幺?”

    缥衣婢女支吾不清。见此徐长吟也未再追问,径而行前拾起仍在滴水的青皮球,掏出帕子擦拭。徐长吟拭干后,与那怔怔看着自己的翠衣婢女笑而招手:“你随我来!”

    翠衣婢女一语不发的随她走到凉亭坐下,徐长吟将青皮球放在玉几上,和善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乌日珠!”翠衣婢女脱口说道,旋即有些不自然的道,“奴婢叫芸珠!”

    看来是前朝人无疑了。徐长吟笑了笑:“乌日珠,这名字是多子多福之意么?”

    乌日珠一愣,继而轻轻点头。

    徐长吟托起青皮球,又道:“这球上绘的是八吉祥?”

    “娘娘怎么知道?”乌日珠讶然道。

    徐长吟一笑,指住球上一处线条:“虽说看不大清了,但与我前两日在书上见的图案甚为相似。是你的家人替你做的?”

    乌日珠抿着唇又点头,“这是家母临终前给奴婢做的,那时奴婢刚七岁,随后就进了皇……”她一收话,改而说,“进了前朝的宫里!”

    徐长吟轻抚球面,叹息道:“既是遗物,该要好生保存着,何以弄得这样?”

    乌日珠的眼眶霎时又见红,“奴婢见今日天气爽朗,便拿出来想晒一晒,却被、却被……”

    她实是不埋怨旁人,显见其性情豁达。先前与缥衣婢女争执,想必是急怒攻心。这会冷静下来,便也没想要告状。徐长吟不由赞许的看着她,道:“她们将此物落进了洞里,拿水灌出,也毁了图纹,然否?”

    乌日珠咬着唇瓣仍不说话。

    徐长吟托起青皮球:“此物你可放心交给我?我替你将这图纹重新绘制了!”她能明日乌日珠的感受,故而甚想补偿其。而先人遗物并非旁物能替代得的,倒不如将东西还了原样,尚能抚慰些许。

    乌日珠闻言大喜,但瞬即也意识到不妥,连忙道:“这种事怎敢劳烦娘娘?”

    徐长吟以指描绘着图案,浅笑:“你且安心,我断然不会糟蹋了这件宝贝!”

    “宝贝”二字让乌日珠的眸子里顿时浮起了水雾,她突地“扑通”一声跪下:“奴婢叩谢娘娘恩德!”

    徐长吟扶她起身,叹道:“你不埋怨那些丫头,是她们的幸运。而我以往没有调教好她们,才会让她们行事莽撞,终生出这些事来,该是我得补偿你呀!”

    她平易近人又谦和的态度让乌日珠是大为感动与窝心,连连摇头:“奴婢也有过错,不该激将她们!”

    “两个地方的人定然有着许多不同的习惯,生出矛盾也在所难免。但无论是从何处来,如今既然都为燕王府的人,便要以此为家,以彼此为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和乐才能生福呀!”徐长吟语重心长。

    乌日珠颇是委屈的道:“娘娘,奴婢也努力想与她们相处融洽。只是她们尽说些南边话,提南边的事,叫奴婢们想融进去也难。”她所说的“奴婢们”,指的自然是北边人了。

    徐长吟安抚的拍拍她的手,“我明白,适才你且不愿状告她们,便足见你的大度。”强制让她们和乐定然行不通,得想个法子使她们打破隔膜才对。她稍有思虑,道,“此事我会逐磨,明日此时你到前殿找我!”

    乌日珠不知她有何计较,困惑的应了声“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