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南风漏兮连夜雨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翠色浮空,幽净古朴的庙宇笼罩着缭绕云烟。

    秦王妃拢袖款步在前,苏绣茵容色无表的尾随于后,心下却是忐忑不安又疑窦重重。

    佛前低喃竟叫秦王妃听去,若然其告之徐长吟或旁人,她必然有得消受。然而,其先前那言又是何意?

    仿佛知她百转千绕的心思,王君撷在一棵菩提树下顿足,侧首打量她一眼,唇边噙起一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佛前的那一席话,可是当真?”

    苏绣茵未敢露出异色,故作不解的反问:“不知王妃娘娘指的是哪一席话?”

    似也知她不会轻易承认,王君撷不以为杵,缓缓说道:“你不喜她,我亦不喜。你要对付她,我也要对付她。”

    这个她,不言而喻,指的正是徐长吟了。

    苏绣茵暗自一惊,下意识的张望四下。侍卫与侍婢都退避甚远,并不能听见她们的谈话,然她仍有不安,压低声道:“妾身不知娘娘在说甚么。”

    王君撷露出嘲弄之色,“素闻茵夫人爽直果敢,却不知是连自己说过的话也不敢承认之人。”

    苏绣茵被激,倒也并未冲动,依然谨慎而言:“王妃娘娘教训的是。”

    王君撷冷笑,“你既不敢承认,我也与你也无话可谈。你愿被她压制一世,也由得你。”话罢,她一拂袖,就欲离去。

    苏绣茵心头一动,情不自禁的出了声:“王妃娘娘,请留步!”

    王君撷唇边逸出一丝笑,回头望向她时却是面无表情。

    苏绣茵上前一步,欲言又止。王君撷倒也不催促,任她踌躇半晌,方犹豫的道:“王妃娘娘言下之意是……”

    “茵夫人是聪明人,难道会听不明白?”王君撷的语气不冷不热。

    苏绣茵微眯眼眸,也不再拐弯抹角:“不知您与燕王妃有何嫌隙?”

    王君撷慢慢侧转过身,眼底迸出一丝阴冷:“嫌隙?倒也不然。不过是知她与邓妃交好,让我不快罢了!”

    苏绣茵愕然。秦王妃与侧妃邓氏不和,她久已耳闻,却不曾想其憎恶邓妃如斯,竟将仅与邓氏关系尚睦的徐长吟也厌恶上了。这个理由,她该不该相信?

    “有女无子……看不出你也憎她极深!”王君撷眸光微转,将话题转回了苏绣茵身上。

    苏绣茵慌忙欲辩,王君撷却抬手打断了她:“我与你说这些,并非为套你所言来陷害你,而是想与你连手,让她吃一吃苦头!”

    苏绣茵沉默不语。让徐长吟吃一吃苦头,她何尝不想?但这位秦王妃能做甚么,或者她究竟想做甚么?

    碧沼湖畔,绿柳成行,悠远的笛声参差而起,在湖面萦绕不绝。

    湖心亭里,徐长吟执玉笛于唇边,敛眸凝神,专注的吹着笛子。绵延空灵的笛声自她唇间逸出,在湖面悠悠飘荡,惹人沉醉。一侧,刘丹瑶惬意的托腮聆听,却是忘了她是来学习的。

    一曲终了,徐长吟缓缓睁眸,睨向意犹未尽的刘丹瑶,嗔笑道:“可还要学?”

    刘丹瑶忙不迭大点其头,“要的,要的!我都还未学会呢!”

    “既是要学,便不要只顾着听曲,仔细注意气、指、舌三点。”这支曲教了十余次,刘丹瑶却仍是曲不成曲,调不成调。

    刘丹瑶满脸佩服:“娘娘吹奏的笛声太美妙了,我不由自主便听得入了迷。”

    她的夸赞让徐长吟摇首一笑:“若你待会听了嫣夫人的琴音,怕是连魂也得勾去。”

    “娘娘委实折杀妾身了呢!”一记柔袅的女音含笑传来。

    徐长吟笑目迎去,果见赏汝嫣捧琴而来,“有无折杀,听琴为证即是!”

    赏汝嫣款款入亭,向徐长吟施罢一礼。她捧琴放在石几上,浅笑道:“请娘娘见谅,妾身有个不情之请。”

    “但说无妨。”徐长吟点头道。

    “早前宁国公主曾对妾身盛赞娘娘琴艺之决绝,妾身便一直想与娘娘共抚一曲。”赏汝嫣诚挚的提出请求。

    徐长吟尚未言语,刘丹瑶已兴冲冲的拍掌道:“我今日可是要大饱耳福了呢!”

    徐长吟轻声一笑:“我尚需取琴,你便先抚琴一曲,让刘姑娘饱一饱耳福吧!”语落,她遂而吩咐罗拂回东园去取琴。

    赏汝嫣依琴落坐,玉指抚上琴弦,那纤白如玉的葇荑在漆木琴的映衬下,愈发盈白如雪。

    她朝徐长吟与刘丹瑶嫣然一笑,而后秋眸微敛,纤指一扣,一阵泠泠清音已流泻而出,那琴音清灵无比,勾人耳鼓。琴声时而高亢如凤鸣,时而低回如秋风细喃,闻者无不醉在了其间。

    徐长吟亦是醉了,惬意无比的听雅音闻雅韵。倏地,她轻蹙起秀眉,眸光睨向赏汝嫣,赫然就见一道冷厉的银芒掠过眼前,疾袭向赏汝嫣的脸蛋。她霍地一惊,下意识的伸手拦去,旋即就觉手背一阵刺痛,她不禁吃痛,低呼了一声,而周遭也响起了众人的惊呼。她拧眉收手,手背上已然多了一条刺目的血痕。

    赏汝嫣花容失色,“娘娘,您受伤了!”

    娉望焦急嚷道:“奴婢这就去请御医!”说着,她慌不迭就要去找御医。

    “不必!”徐长吟抚住火辣辣疼痛的手,佯作无碍的笑了笑,“不过是划了下,不碍事。况且,刘姑娘就是大夫,何需去惊扰旁人?”

    刘丹瑶一见她受伤,便已掏出一只药瓶。她拢眉拉过徐长吟的手,却见手背上的伤处溢出不少鲜血,并非只是划了下而已。

    赏汝嫣咬着殷唇,满颜歉疚:“是我不好,该仔细看过这琴。”

    “当真无碍,上点药便好了。”徐长吟宽慰着她,眸光略瞥琴面,那儿散落了一根琴弦,正是伤着她的“罪魁祸首”。方才她听及琴音有些许变化,讶然之余瞧去,便见琴弦折断,袭向赏汝嫣。若是被琴弦伤着脸,保不准会破相。

    刘丹瑶利落的替徐长吟上药,然手边并无可供包扎之物,便道:“娘娘,还是回东园,让我仔细给您上药。”

    徐长吟亦是觉疼,也未勉强,臻了臻首。

    如此,赏汝嫣上前扶起她,将她送回东园。不多时,湖心亭便清冷了起来。

    垂涤遮避的岸边,重重阴影里,一双阴厉的眼眸紧紧凝视着往东园而去的徐长吟与赏汝嫣,露出了一丝冷笑……

    幽月落了一湖碎银,风拂过渐笼凉雾的湖面,花瓣落在湖面,依稀见得湖中有锦鲤交织嬉戏。

    徐长吟支着团扇,有些无奈的看着正向明诚吩咐话的朱棣。不过是断了根琴弦,让她流了点血,他竟命明诚将府里所有的琴给焚了,另做新琴,这可有点小题大做了。

    少顷,朱棣走至她身边,看着她包扎严实的左手,皱眉道:“这两日就不要抱淮真了。”

    徐长吟登时不依:“不成。这点儿小伤,何需大惊小怪?嫣夫人的那把琴也不能毁,那可是她珍爱之物。”

    朱棣看她一眼,“无需我毁,嫣儿已将它焚了。”

    徐长吟一怔,旋即无奈叹息:“她何必如此?”

    朱棣拿过团扇,替她扇着:“母后让你明日带淮真入宫,你手上有伤,明日我会替你回禀,待伤好了再进宫。”

    徐长吟抬起左手,摇首又叹。她瞟眼朱棣,他一直瞅着她的手,眼神里流露着丝许不快,似乎对她的受伤甚为不满。她忽觉好笑,又觉窝心。尽管他什么关心的话也未说,但仍让她有种被在乎之感。这种感觉令她心里份外充盈,忽觉这伤受的也算值得。

    “淮真今日乖不乖?”朱棣的话题转到了女儿身上。

    徐长吟臻首,有了笑意:“午歇一醒来就四处瞅着爹爹呢!”前些时候,朱棣都是每日回府陪淮真午歇。今日他未归,方学会扭颈转脖的淮真,一醒转便睁着乌溜溜的大眼,扭来扭去的四下瞧,似乎是想瞧瞧爹爹去了哪!

    朱棣微微一笑,眼底逸出一抹宠溺。

    徐长吟也抿唇轻笑,故意说道:“淮真的个性亏得遗传了我,方足三月,便已如此乖巧呢!”

    朱棣挑眉,“你怎知是遗传了你,而非遗传我之故?”

    “自然是遗传了我,你瞧她不喜哭不喜闹,与我幼时一样。”徐长吟一派理直气壮,又促狭的打量他一眼,“我可听母后说了,王爷幼时可爱哭闹了。”

    此话一出,朱棣的眉头渐渐拢紧,眼底掠过了一抹淡淡的哀色。他略敛笑,淡声道:“是母后说的吗?”

    徐长吟瞧出他的异样,心头一突,恍惚间,耳畔传来一阵阵隐藏在刺耳窃笑中的谣言……

    她张唇欲语,朱棣却已起身,平静的道:“回房吧!”扔下话,他即欲转身离去。

    徐长吟心头一慌,下意识的握住他的手,“我的事你全知道,难道你的事就不能让我知道?”

    朱棣低头默默看着她,半晌,他抽出手掌,淡淡一笑:“回房吧!”

    他不愿说!

    徐长吟退后一步,咬着唇瓣,怅然不已。

    日头艳丽,阶柳庭花,满园芬芳。

    徐长吟恹恹的困在软榻上,脑海里不断回忆着昨晚与朱棣的谈话。

    与他成亲至今,细细思来,他从未向她提及过自己的事,无论事大亦或事小。她素知难以从他口里问出话来,故而也鲜去多问。然昨晚他明显黯淡的神情,无不催使她去了解,了解那些令他不愉快的事。可是,他依然甚么也不愿对她说!

    说无所谓,那是骗人。然而她在乎又如何,若他不愿说,也只能证明在他心中,她并非能让他倾述,能够信任的那个人!

    她深深吐出口气。或许,这一辈子她都不会是那个人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