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南风惑兮无情思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歇息过后,徐长吟梳洗罢了,去正堂向徐达及谢氏请安。

    徐达与谢氏具是温颜相对,多有宽慰,担心她对此次遭掳之事留有余悸。徐长吟倒是未觉如何,但对这份久违的关怀,她自是感念在心里。

    “菩萨保佑,让你平安无恙归来。这几日你就随我在佛堂斋戒以诚。”谢氏和颜悦色的道。

    徐长吟温驯的臻首,“是!”

    谢氏凝视她对自己恭谨如初的神态,欲言又止。

    “娘,”徐长吟倏而出声,“恭儿说您好生怪责二表姐与三表姐,其实此事并非因她们而引起的。”

    谢氏蹙眉,“若非她们好玩,带你出府,岂会发生那等事?”

    徐长吟轻叹,“女儿以为,纵然不是那日出府,女儿也会有此一劫。”

    谢氏看了眼徐达,徐达道:“琳烟与琅云平素颇为顽闹,让她们长点记性也好!”

    见他如此说,徐长吟也不便多言。

    “那四名匪徒,为父已交由大理寺卿审问,必要将幕后指使者查出!”徐达神情冷凝,“胆敢掳劫我的女儿,胆子倒是不小!”

    徐长吟微抿殷唇,那四人只是小喽罗,幕后主使者针对的是她,还是父亲?

    徐达又道:“后日府里设宴宴请燕王殿下。此番如非燕王殿下,你也难逃灾厄。”

    徐长吟心中叹息。是呀,现如今,他可是她的大恩人!

    翌日。

    一早,徐长吟方起身,娉望便神情古怪的告诉她,昨日关入大理寺的四名匪人无故猝死了。

    徐长吟征忡住了,随即,有婢子来禀,皇上宣她及徐达入宫觐见。

    匆匆随徐达入了宫,适巧遇见同样被召入宫的朱棣。未及与朱棣打个照面,徐长吟即被引往了坤宁宫。

    奉天殿内,大理寺卿跪在当中,正向脸色难看的朱元璋禀告着。

    朱棣与徐达互视一眼,已明白皇上所召为何事。徐长吟被掳之事徐达本无意惊动多少人,看来是那四名大汉猝死反面引来了动静。

    “徐爱卿,朕听说你的女儿被歹人掳劫,是怎么回事?”堂堂天子脚下,竟然发生这等掳持朝廷亲眷之事,竟无人来禀明于他。朱元璋的火气不可谓不大。

    徐达自不能再隐瞒,“禀陛下,臣女前日同家人在郊野游玩,不意被人掳持,后经燕王殿下相助,救回小女。此事小女虽有受惊,但并无大恙,故此不敢惊动陛下。”

    “掳持你女儿的就是猝死在大理寺的四个?”朱元璋将手中奏折往案上一掷。

    徐达看了眼大理寺卿,“臣昨日将那四人交由顾大人审问,今日方知他们猝死狱中。”

    “顾爱卿,你说说,你都审了什么出来?”朱元璋眯眼问向跪在地上的顾定远。

    顾定远脸色发白,颤声道:“臣、臣还未及审、审问,今日提审之时,狱卒始发现四名疑犯具已猝死。”

    “死于何因?”

    “尚、尚未查出!”

    “好的很啊!”朱元璋不怒反笑,“你这大理寺倒是任由人来去,杀人无形,半点珠丝马迹都查不出!”看样子,朱元璋是认定是有人杀人灭口,也是了,再如何巧合,也不会四人同时毙命。

    “臣无能,臣无能!”顾定远不住瞌首。

    朱元璋眼中迸出冷厉的光芒,“你督管不力,留你何用!来人,押他下去!”

    立时,上来两名侍卫,将面如土色的顾定远押出了大殿。

    良久,朱元璋脸色方稍霁,睇眼神色如常的朱棣:“老四,你是如何知道徐爱卿之女失了踪,又如何寻到她的?”

    “父皇容禀,儿臣日前听闻徐小姐在寻一册古籍,适巧那册古籍昨日被儿臣得到,故而想成人之美,令人将古籍送去魏国公府,始知徐小姐失踪之事。儿臣甚为担心徐小姐安危,故命府中侍卫在京中打探搜寻。偶然在一间酒楼听及一名送柴的小贩说起,有四名大汉带着一名女子往孙陵岗方向而去。那名女子被席帽遮住脸面,双手似乎被捆缚着,却在途中时而遗下一截线绳,行止颇是奇怪。儿臣遂命人寻踪查探,果真在途中发现不少线绳,即此发现囚禁徐小姐之处。”朱棣微顿,又道,“儿臣赶至之时,囚禁徐小姐的石屋外燃起大火,而徐小姐不见踪影,已逃了出去。”

    朱元璋与徐达神情意外的互望一眼。朱棣遂将徐长吟放火引开四名大汉注意,略施小技撂倒一人逃走,最后又藏于最危险之处,终躲过一劫之事如数道来。

    “徐小姐机敏非常,儿臣若未赶去,她也必能无恙。”朱棣此话倒是推许为多。

    徐达也是初知详情,听罢之后心中不禁慨叹。自打赛马场之后,他对这个女儿已有几分刮目相看,此事原委尽悉后,对她的机敏沉着又生一份怜惜。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看了朱棣须臾,捋须而笑,“徐小姐果不愧为女诸生!徐爱卿,你当真有个好女儿!”

    徐达笑道:“若非燕王殿下,小女也不会如此顺利的脱险。当日臣业已寻及一条线索,却不知越寻越远。幸而后得燕王殿下派人相告,故知上了当,被引入贼人故意设置的迷障!”

    “叱咤沙场的徐达竟也会中这种招数!”朱元璋颇是调侃。

    徐达汗颜的拱手道:“老臣惭愧。”也该是他心中担心徐长吟安危,否则岂会着了贼人的道?

    “看来,此事并非偶然,此人既伺机良久,故意设障引开你,又让四个小喽罗死无对证,其身份必不寻常。胆敢向朝廷命官下手,此人不查出,何以民安?来人,着刘惟谦彻查此事!”朱元璋一声令下。

    “遵旨!”传令官立即上前领命。

    徐长吟被马皇后召入坤宁宫,向马皇后细细禀明了原委,约略提及放火出逃之事,倒也替朱棣美言了不少。

    “幸而只是受了惊吓,也亏老四寻着了你。”马皇后颇感宽慰的慨叹,忽而抿出了一丝笑,“说来,老四对你着实甚为上心,漏夜彻查救回了你!”

    徐长吟脸靥微潮,含糊的应了几声,却不知说了些甚么。不管朱棣是真上心,还是假上心,他能率先寻及她,总算是对她有几分关心的吧!

    “今日召你入宫,也是突知你遇了此事,心中挂念,如今见你无恙,我自也放心了。”马皇后慈和的轻拍她的葇荑。

    “让皇后娘娘挂心了。”徐长吟不免感怀。

    “嗯,你且好生歇息几日,我会让萧宫正送些压惊的补药过去,你也不要再担心。”

    “是!”

    是夜,魏国公府设宴,朱棣赴宴。

    谢氏亲自为徐长吟打扮了一番,席间更将她安排在了朱棣身旁。待晚宴罢了,谢氏婉言要求她引朱棣在府中散步。作为当事人的她,没有反驳余地,只得在朱棣的似笑非笑中,引着他在府里四处闲逛。

    万枝秋袅,桂香满园。

    依然荫翳的苍松下,徐长吟轻敛罗袂,盈盈福下身:“多谢王爷救命之恩!”

    朱棣深沉的眼眸定在她身上,眉宇微舒,语气低缓,“你这不情不愿的,何必委屈自己?”

    徐长吟心中腹绯,若非娘耳提面命的令她务必对他道谢,这记多谢她才说不出口。那日,她分明是能自救逃出的。她嘴上仍含笑说着:“王爷的恩德,长吟自是铭记于心的。”

    朱棣略侧首,若有似无的笑道:“此话本王记下了。”

    二人又不言不语的往前走着,倏地,朱棣一派云淡风清的道:“那四人是滁邑人,只是寻常山贼。二日前到了京师,在京畿盘桓。他们的首领在他们被捕后已失踪。”

    徐长吟顿了顿,“会不会也……死了?”

    朱棣点头,“有此可能。若指使者不想被牵连出来,必会杀人灭口。”

    杀人灭口?徐长吟的眉头攒得紧紧,她的日子素来平稳安逸,怎么突然间就与这些事扯上了牵系?

    “对于掳持你之人,你有何想法?”

    徐长吟略有沉吟,道:“我素未与人结怨,实想不出谁会如此。”胆敢在大理寺弄死四名大汉,其势力必不可小觑。

    “你认为此人是针对令尊?”

    徐长吟摇了摇首:“没有证据,不便妄测。”突地,她想起他在孙陵岗时说的话,“三哥英雄救美未果,本王倒是又得罪了他一回”。

    “我听娉望说,当日家父并未将我失踪之事宣扬出去,王爷与晋王殿下又是如何知道的?”

    朱棣睇她一眼,“魏国公府并非铜墙,也无铁壁,刻意不宣扬,却非无人会透露。”

    徐长吟眯了眯清眸。难不成他们皆在魏国公府里有眼线?

    朱棣自不会替她释疑,往前行去,“看来,三哥也对你动了心思!”

    徐长吟一怔,冷不丁“噗嗤”笑出了声,“看来我如今真成了香饽饽!”朱棣因谶言要娶他,朱棡对她动了心思,又是因为甚么?

    她笑噱不止的模样让朱棣也微自一笑,“父皇甚得父皇宠爱,让他看上,徐小姐可是不简单。”

    徐长吟一脸敬谢不敏的摆手,“承蒙晋王殿下错眼之识,我可不敢当。况且,我记得,晋王殿下已有一位王妃。”

    朱棣笑了笑,“若三哥没有王妃,你可愿嫁?”

    徐长吟皱眉,微睐双眸:“王爷言外之意,那一纸契据可不作数了?”

    见她神情不快,朱棣略扬嘴角:“本王与你结为秦晋之心不曾有变。不过,三哥一旦想得到的,不会轻易放手!”

    徐长吟深凝他一眼。倏地,她取下颈间的白玉童子,“此物是家母遗物,皇后娘娘是认得的。”说着,她纤手一翻,伸在他面前,“礼尚自当要往来,王爷可有信物相赠?”

    朱棣沉眸望住她嫣然绽笑的容颜,信手取下腰间玉佩,放在她的掌心:“此为父皇亲赐之物,非我家人,莫之能许。”

    徐长吟拿起来细瞧,正是那块夔龙玉佩,玉面之上刻有一个燕字,精致无双,果是皇家之物。她将手中的夔龙玉与朱棣手中指甲大小的玉珠扫了一眼,啧啧有声,一副占尽便宜模样:“这回可是赚到了。”

    “此物为凭,”朱棣将手中白玉童子纳入怀中,一步步往她逼近,目光更是一瞬未瞬地定在她脸上,嗓音低沉,带着一丝蛊惑的魅力,“你将会是我朱棣的王妃!”

    徐长吟被他深邃不见底的眼神牵引,不自禁的昂起首与他对视。

    朱棣的指尖触上了她的脸,渐渐锁住了她的下巴,带着让她酥麻的悸动,她的心怦然跳动起来。

    “任何事情也无法改变此约定!”朱棣缓缓倾下身,徐长吟能闻到他身上带着的淡淡檀香味,以及他拂在她脸颊处的温热气息。

    骤然,一记尴尬的轻咳声在徐长吟身后响起。徐长吟渐现迷离的眼眸登时清明起来,满面红云的退开他几步远,扭头望向出声的人,竟是徐管家。

    “燕王殿下,小姐,老爷夫人请您们前去正堂。”徐管家恭声道。

    朱棣微眯眼眸,收回空空的手掌,负在身后,提步往正堂走去。徐长吟心头怦怦直跳,落后几步随在了后头。走了数步,她忽地醒悟过来,她是不是又让自己跳入了他的陷阱里?

    事隔数日,一切似已平静如初。大理寺卿左迁,而幕后主使者仍无线索。

    又经三日,京师中另起一事,朱棣与徐达相继离京。

    说来也怪,自打宴请朱棣之后,谢氏便未再提及袁瑛,更未再提及与袁家结亲之事。听娉望说,袁瑛投来的拜贴也让谢氏以她微恙为由婉拒了。渐渐地,再无人送礼,再无人投拜贴,而马皇后召她入宫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这一日,徐长吟应召入宫。到了坤宁宫,却得闻马皇后去了太子宫,吩咐她可自行在宫中走动。她自不会浪费这番恩典,想了想,打算去大本堂瞅瞅瞅。

    秋风摇曳,水瘦气凉。时晨尚早,讲读官们尚未授课,皇子皇女也未至。

    堂前守着二名侍卫,徐长吟有印象,和气的与他们打过招呼。

    二名侍卫也记得她,前一回她与朱柠在田间比试,技法娴熟利落的令人侧目。

    “我来瞧瞧田里的庄稼,不知能否进去?”徐长吟问得客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