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章 寒门子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贺韬还了解到,那次大战后地界虽然关闭,但因孔圣人救世,儒家因此大兴。后有孟子、荀子、子思、颜子、列子、曾子六人因曾受孔子亲传得悟大道陆续封半圣,仅次于亚圣。

    时过境迁,后期人族经儒家六位半圣相助,多人再次悟道,先后有墨家墨子、兵家孙子、法家韩非子、农家许行、杂家吕不韦、史家司马迁等人相继封半圣。

    直到巫族得佛家相助,大巫嬴政转世人族统一六国成就千古一帝,巫者神通自带,不敬天地,为巩固江山嬴政焚书坑儒,至此儒、道没落,佛教渐渐兴起。

    因嬴政本为巫族,虽然转世为人身,但残暴不仁,使得民不聊生。孔圣人以仁为本,不忍看人族为奴,没有遵守道祖之令,竟然破界屠巫,此役致使三教参战,儒、道、妖、蛮、巫大战不休,眼看人间、地祖二界再次遭难,孔子为人族大义,甘愿身损护卫人族。

    圣人损落后,圣体化为三道天地正气,一道入天下化为龙脉与国运相容,一道入边关融入万里长城永护人族,最后一道散入三万弟子。

    孟子、荀子、子思等六位半圣得孔子逸泽相助,而儒道更进一步封儒家亚圣。直到霸王项羽反秦,汉太祖刘邦斩蛇妖起义,再次开启百家争鸣天下一统。

    但是汉末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所谓物极必反,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孔圣人尚曰:“慎独!”且他人呼!因此文曲星蒙尘,儒者仅仅以治国护族之功德勉强传世。

    之后,大儒董仲舒自省,悔恨万千,经天师张道陵开导大悟圣人孔子胸怀,更得亚圣子思传至圣文,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大彻大悟,最后大儒董仲舒提出了师承百家的思想理念,至此百家争鸣终归儒。

    儒家至此才靠着国运和教化功德传世,而大儒董仲舒,得治国平天下之教化功德封儒家半圣,但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虽然董仲舒得以封圣。至此儒家经过后期完善秉承孔子遗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才是举。还共创立十二文位与佛、道系统呼应,分别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文宗、半圣、亚圣、教主、圣人。

    此后神州大陆同样经历了三国、两晋佛教东传时期、五代十国,目前神州大陆除蛮族立六国外,人族共有十个国家。

    虽然修道者,炼日月天地五行之力,结丹化婴,渡劫飞升。修佛者更是铸金身,凝舍利,成就罗汉、菩萨、佛陀果位。

    但是读书人只能随着文位越高,那么才气国运就越多,引用掌控的天地灵气就越强,修至大儒即可纳天地元灵为己用。

    而为孔圣人舍身成仁,所以孔子教学所建造的曲阜书院改为圣院,与道家天师观、佛教万佛寺共为人族三大圣地,地位超然。

    了解了自己身处环境的贺韬再次陷入沉思,在一个月前贺韬参加了三年一度的道家门派灵药宗的灵根测试,但被测出是五行废灵根,就算用灵药强堆最高成就也就是炼器大圆满,终身无望筑基,与仙道无缘。

    回家后贺韬决定一心修儒,还报名了今年的县试,一心想要考取功名,让母亲和萍儿过上好日子。

    但是那个贺韬对自己的儒道前途同样充满绝望,因为贺韬是个典型的寒门子弟,父亲贺文刚刚获取举人功名就不幸战死了,可以说他贺韬是毫无根基。

    在神州大陆,那些名门望族,或者官宦豪门,乃至众圣世家孔府学子都可以不用为吃喝发愁,更不用为生计家庭分心,他们还可以选择最好的学堂和私塾,甚至是最好的书院和最好的先生,这些周韬同样不行。

    而且他们还有数不清的儒家经、文、籍来阅读,也有无数道家典籍参考,而对于贺韬这些统统都做不到。

    对于贺韬这种毫无根基的寒门家境来说,能有灵根入的各大修真门派是最好的出路,因为寒门子弟能活着就已经很难了,可以读一些书就已经是极限了,至于光耀门楣,金榜题名等等这些都超出了寒门子弟的能力范围。

    现在贺韬发现自己已经身处绝境,就在三天前自己赶往考场时被几个人用麻袋套住打成重伤,回家后久治不愈身亡了。也是在那一刻,两个世界的灵魂融合在了一起。

    “到底是谁想阻止贺韬赴考?要知道,神州大陆十七岁还没有获得秀才功名,那就开不了智海就只能做个普通人。”

    最后贺韬经过推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父亲贺文曾得一灵宝,名为凝水珠,这串珠子在贺文战死前,托同床好友带回老家交给了贺韬的母亲,并留下遗言交代贺母等在贺韬长大后交给贺韬。

    凝水珠内含有一个小空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凝聚天地间的水灵气,并储存珠内,十二颗珠子可以储存一缸之水,道家大宗门才会有很多类似的法宝,可以在炼丹时,取水之用。

    所以在修真门派里也算是很珍贵,这串珠子对儒修更是不小的宝贝,考得秀才文位后就可以纸上谈兵,用这凝水珠之内的无根之水可以提高战诗词半成威力。

    贺韬在无望修仙后,为了给自己置办笔墨纸砚等物备考,所以贺韬拿出了母亲交给他的凝水珠,在几天前他带着珠子到县上最大的当铺抵押,本意是活当,换取一些银两,不想被来霸县收账的杨家三公子杨学智看上此宝,正好去年考得秀才文位的杨学智竟然逼迫贺韬死当。

    可是这串凝水珠,是贺文给儿子贺韬留下的唯一的遗物。所以贺韬自是不肯,最后惊动县衙官差,杨学智强买不成怀恨在心。当时杨学智留言要贺韬自求多福。

    这杨学智乃是津州和平府名门杨家长房之孙排行第三,其兄更是烈火宗的筑基修士。

    而且这杨氏一族在汉国也是大有来头,和平府杨家虽是旁支,但也是杨氏一脉呀,这杨氏一族的族长正是汉国四国师之一,所以杨学智这杨氏分支,在和平府说是手眼通天也不为过。

    但是,霸县县令乃武相李云龙一派,更是两榜乙等进士出身,为官清廉正直,所以明里贺韬到是不怕,但是这暗箭难防啊,这次贺韬遇袭就是最大的警示。

    此时贺韬知道,自己既然活着,那杨学智一定还会继续报复的,斩草除根是豪门世家永世不变的信条,现在自己怎么也是逃不掉了,唯一的出路也被断送,本来有了童生功名在考上秀才文位,自己就能拿到俸禄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也能让自己和家人暂时安全。到时候就算他杨学智是名门子弟,也不敢公然在霸县杀一个有国运加身的儒生。

    事与愿违,自己还是早了暗算没有如愿。要知道,在神州大陆十七岁之前没有考中秀才,那就没有机会在参加考式了。

    因为在国家眼里童生就是储备人才,而到了秀才就是基础人才了,所以县试也不是很难,主要就是考圣言贴经和诗词两科,而经义、策论,齐民、治国等科目要等以后才考。

    圣言贴经就是和地球华夏时的填空题差不多,写上上句考生填下句,或是写一段圣人之言要考生补全上或下面的话语。还有就是一些问答,考这些主要就是测试考生的儒道基础是否扎实,而考诗词是为了引动才起,要求必须是荣乡以上的诗词才行。

    诗词越高引动的才起越多,到时去圣庙拜圣时所开的智海就越是广阔,成就也就越高。

    所以在十七岁还没有考上秀才,那么就代表毫无潜力和培养价值。既然没有价值,那么也就只能是平头百姓。

    明白了来龙去脉后贺韬却觉得很庆幸,因为虽然面临困境,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唐朝以后的所有朝代,这对于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资本。也就是说,他有幸穿越到了一个儒道佛并存的世界,并且书生也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要知道自己可是正经八百的重点大学文科毕业生。现在的自己可是有者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贺韬知道自己还有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