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死文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群人编造经历,然后理所当然依据其经历塑立应有的人格,通过拨弄命运制造矛盾,塑造悲剧或解决矛盾达成喜剧。说是自演乙也不为过。

    说到底创作这件事情,就是超感体验与共感体验的结合罢了,在超感之中寻共感找带入点,贵族生活混混人生之类,在共感之中制造超感以求不同,恋爱青春悲情人生之类。前者《小时代》,后者《那些年》,要找例子的话,遍地都是。

    说是拨弄命运,不过是拨弄人心罢了。

    这其中结构精巧的,矛盾塑造特别成功的,或者人物的思维体系严谨又充满特色,可谓‘性格鲜明’的,基本具有这几个特征,就足以令人追捧了。所谓的创作,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剖析开了也无非是这样的一种具体技巧,本质上也只是高级技工罢了,这样真正地了解它了,才能具体立出几个点来,也才能做好它。

    过于玄化创作这种事情,疏远与平常人的距离,形而上的东西给人以神秘而不明觉厉的感觉,在宗教上已经足够验证——放诸此道上,也是其从业者的潜意识自觉,并不是真正的有什么客观存在的组织去推动它。它对普通人而言,确乎是距离较远,门槛较高,所以习惯了仰视的姿态。要放开来看一种东西,也要将这种落差考虑进去,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也只是因为优质教育和濡染之下的一种幸存者偏差罢了。

    不必愤世嫉俗地恼火一番,所谓隔行如隔山,这样的非主观洗脑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应该说在等级制或者说阶级差异还存在的时候,这样的事就永远不会停止。我们不过是洪流之中的飘羽,要改变它或利用它,首先都要正视它……”

    有些意犹未尽,但篇幅已经足够长,赵云楷不得不仓促收尾。

    三年高中称霸的议论文,自然不是这个模板,他写得更文学化一点,没有鲜明开来三个分论点然后论据论证。但这毕竟是最好的市一中,毕竟是文科特优班,这份幸存者偏差的自觉,他也是有的,所以他才写出来,也不怕吕毛儿和同学们接受不了。

    掌声中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张明明有些挪揄地打趣他:“文学社那边催稿了?”

    “啊啊……被你看穿了……没办法啊,住了这么久院,刚回来高一的又要放暑假了,过后开学新生进来,我也就准备将副社长位置交代下去了。”

    赵云楷无奈地摊摊手,有些嫌恶阳光地将身体往桌子中间靠了一点,临窗的座位能好好地看风景,也能不好地被阳光第一个直射,即便拉上窗帘,也会有笼罩而来的高温。

    “不是由下任社长指定么。”

    张明明瞥了他靠近的脸一眼,若无其事道。

    “但下任社长都没确定呢,宁嫣想交代一个完整的帮子下去,真是保姆到底,这样下去有什么搞头。”

    赵云楷拿起英语周报作扇轻扇了几下,台上吕毛刚好将他的作文评点完毕。

    “我们学校名声这么好,赞助都是抢着来的,不必担心存活不下去吧?”

    “外联那帮借机逃课出去混吃混喝的,经费当然不至于不足,只是管理方面没有自己亲手组建的班子,始终还是有很多不便的啊,如果我们指定的人他们又互相不和,很容易造成各种事故,高中生的感情可是很脆弱的啊……”

    赵云楷罔顾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的事实,颇为无聊地指点了几下。

    下一个要上去念自己作文的是张明明,于是她不再说话了。

    ……

    活动课无疑是要去社团走一趟的,如他方才与张明明所说那般,高一马上就要期末考升高二了,为数不多的时间,他再不去刷刷存在感,宁嫣肯定不会放过他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了,市一中三团两队一社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三团分别是舞蹈团、器乐团和声乐团。

    舞蹈团属于半官方半民办组织,学校在这方面放得极开,舞蹈团里基本都是b-box和街舞混杂,少有拉丁舞,民族舞之类就更少了,里面的学生基本都是艺体班的,风气自然可以想象,赵云楷甚至想过再过一两届是不是宅舞也能混进去。

    器乐团里除了必需的运动会的号手鼓手之类,其他也五花八门,两台钢琴放进去基本没用过,真正会的人不屑于去那里浪费时间厮混,譬如张明明,不会的人瞎搞一会儿也腻了。其他除了偶尔拿个萨克斯黑管的非主流,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吉他,不得不说弹吉他追妹子这个观念误导了中国学僧好多年,至少赵云楷就见过不止一起的五音不全男耷拉着长发嘶哑着破公鸭嗓子在女生宿舍楼下唱董小姐,基本结局都是在望风的发现保安来了之后携同作案器具一起窜逃。搞乐队这个想法也在器乐团风靡了很久,却迟迟因为没有人做鼓手而作罢。

    声乐团历来都是校园歌手大赛的垄断参与者,美声唱法持有者寥寥无几,如果说真人秀上台唱歌是靠故事,那么这里上台唱歌就是靠外貌和穿着打扮了。楚晴颜进去玩过一段时间,后来的事,赵云楷也不怎么了解了。

    至于两队,则是指一中的足球队和篮球队。不得不说,与社会上对足球的追崇不同,青涩少年少女们都格外欣赏篮球,往往篮球场上和场边欢呼如潮,足球场边寥寥无几。说句不好听的,长得帅的基本也都在篮球队,也就更能吸引小女生们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足球队跟篮球队关系不是很好,然而大的冲突却基本没有过,毕竟从参与人数上,足球队就可以群殴篮球队的人。

    最后的一社,当然就是在学校拥有超然地位的朝昧文学社了。一中毕竟是市内最好的中学,学习风气最浓,学习氛围最好,对于篮球街舞虽然有少年少女们应有的叛逆和追求,但大环境下,真正超然的,还是笔下的功夫。这一点,也是一中与市内其他中学最大的不同。

    关于朝昧文学社,最开始据说是五年前一个青年实习老师在几个女生的撺掇下尝试性地创立的,可以说一开始就是民办,最后那个老师跟其中的一个女生有了恋情,那几刊的题材都是女生不能暴露却忍不住想要暴露的心驱使之下弄出来的,旖旎懵懂,青涩而浪漫。当然,最终被学校发现端倪,处理了二人,但文学社却保留了下来,并且因为这个原因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小女生加入,直接结果就是文学社长必须是女生的传统和惯例。

    民望之下,加之后来的几届中社内确实出了好几个有才情的女生,又有不失能力的搞起了三校共联月刊,集结了新安其他两个重点中学的社团,还积极外联,在一中响亮的牌子下拉起了外联,最后赞助多到文学社竟然能独立举办一次大型七夕楹联诗词活动,期间是周末,却让全校八成以上的学生都来参与庆祝。

    这一次事件后,一中开始真正重视起了朝昧文学社起来,有了官方授权和颇多便利,朝昧的日子更是如日中天,到了在市内大型活动举办,都有校外的商业人员前来邀请的。作为一个文学性质的社团,能做到这一点,已是极致了。

    但社团一直男女比例不协调,赵云楷加入的原因,也是黄荣当初拖着他非要加入的,也才在那里结识了宁嫣……关于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一路漫步,赵云楷终于走到了综合楼三楼,装裱华贵的,文学社室的大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