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4章 炼化笔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元宗虽有碑学传承,但却无一方传世名碑藏存。因而碑学一门临池,便只能靠着原碑拓本或者宗门高手对原碑的临本进行。此时顾云临池所用碑帖乃是卫青阳所临《史晨碑》临本。

    《史晨碑》刻于东汉,碑石位于鲁国孔庙碑林,此碑乃是隶书走向成熟的典范。碑文古朴厚实、端庄遒美,笔法严整,历来被视作书者初学的范本,最适宜新得笔的书童锤炼笔力。

    顾云手中卫青阳所临《史晨碑》,大体保持了原碑的风貌,只是在笔法之上略有裁减,比之原碑的典端端庄,更多了份野性逸趣,倒也与卫青阳的性格十分契合。

    这临本是五色宣纸所书,笔力倾注之下,墨迹透纸而出,细审之下,笔划有如流动的乌金一般,丝滑光亮。顾云将临本摊开,一股清雅的兰香扑鼻而来,帖本之上,两只精致的墨色凤、鸾不住交鸣,五色华光璀璨如星辰一般,瞬间将整个泉潭都映地如梦似幻。

    “这老头平日里疯疯癫癫,大事却不含糊!”顾云满意地点了点头,捧着临本啧啧称赞。

    但凡是书家之作,必是倾注了书者大量的心力、笔力。这临本异象纷呈,甚至都可以与一般的传世名帖相提并美,可见卫青阳所临之时,所用力之深。以顾云如今的境界,看不透这临本中蕴含的笔力究竟有多高,但对他来说,已是足够了。

    法帖临本蕴含的笔力愈高,自然习书者所能从中获取的临池收获也愈大。

    顾云将临本用木架支起,在桌子上垫上一层厚厚的毛毡,用笔锋轻轻舔了墨,铺开五色宣纸,略微凝神思索,便试着临习起来。

    《史晨碑》全文共17行,每行36字,他束手提笔,从第一个字慢慢写起:“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史晨碑》内中所记,乃是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此碑书者已不可考,有传言为半圣钟繇所手书。

    顾云照着临本中字迹笔法,一字一笔的认真临写,不敢稍有懈怠。他写得极慢,每字每划都要反复参酌临本,等到胸有成竹之时才敢下笔,这一番下来,一柱香的功夫过去,只堪堪写了十几个字。

    “此碑果然法度森严,稍有懈怠便座如针毡一般,浑身有难言的烦闷之感。当真是圣贤法帖,威严自矜,不容有丝毫冒犯!”

    顾云写完这一行字,稍稍舔了下笔,心中感觉更加明显。

    他每书一划,若是契合原帖笔法,则是心手两畅,怡然自得,不期然间便能将全字顺利完成。而一旦与原帖有悖,不合笔法之时,手指便有如陷入泥沙之中一般,单是挪动便已十分艰难,而指尖也如同被电击一样,酥麻无比,使不上劲。

    要知道,书者临池,必要催动笔力,而即使是刚得笔的书童,其笔力也有一石之力,是真正的一字千钧,而这番笔力之下,竟仍会滞涩难行,可见碑帖法度堂堂,诚不可欺!

    “嗯?为何我临池之时感觉不到天地元气的震动?”顾云驻笔,心中疑惑道。

    临池要诀所云,法帖所录笔法,乃是先圣感悟天地至理所悟,因而习书者临习之时,若能契合碑帖笔法,自然能以笔法法相天地,引动天地元气,将其凝化为笔力吸纳入智窍。

    然而他连书数字,却丝毫没有丝毫的气感。

    “难道是我所书之字不合笔法?”

    顾云捧起所临之字,仔细与卫青阳临本对照,仍旧看不出端倪所在。

    《史晨碑》乃是隶书典范之作,隶书的特点是“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所谓“蚕头雁尾”,是指笔划起笔如春蚕之头,浑圆凝重,收笔如飞雁掠尾,轻盈迅结。“一波三折”则是指“每作一划,常三折过笔”,即书写时笔法曲折多变,绝不苟同。

    “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都是先贤师法天地万象所悟自然之理,因而施之于书道,也样也是百家宗法的笔法。

    顾云作为圣童,秉受书道传承,通晓历代书论,自然懂得这道理。他临习之时,也格外注意“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要诀,然而书之于字时,却仍是平平无奇,没有丝毫异象呈现。

    “对了!仅仅是‘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还不够!”

    顾云正想得苦闷,茫然间抬头望了一眼天边飞云,忽然间心头一亮,想起自己最熟悉的“七术斩斫笔”,心中大喜之下,不由得大呼一声!

    横,当如千里阵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藏拙守朴,逆入平出!

    竖,当如万岁之枯藤,坚韧不拔,内劲暗藏,苍劲用力!

    撇,其锋锷能在陆地截断犀角象牙,锐利无比!

    点,点如高峰坠石,气势惊人!

    顾云心中默念起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记书法之要,将其施展而开,指导点划意态,而又与“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笔法不相悖离,一瞬间,仿若豁然开窍一般,心手双畅,游刃有余!

    顾云奋笔疾书之下,笔锋与五色宣纸摩擦下,发出沙沙地细微声音。他一侧的泉潭之上,突然间泛起氤氲的雾气,这些雾气随着他点划之势变动不止,竟渐渐汇聚成细细的风线,涌向顾云掌下的临帖之上。

    呼!呼!

    微若无存的风声映入耳畔,顾云只觉得手中之笔恰如御风而行一般,瞬间变得轻盈起来。丝丝的氤氲之气汇聚到笔尖,凝华成冰凉的笔力游丝,透过笔杆传入掌心,最终归入智窍之中。

    “聚气如丝,凝化笔力!”

    随着元气游丝越聚越多,其中一些竟流向智窍中的书魂之中,顾云只觉得脑海中轰地一声,书魂猛地一震,墨色的“雄”和“坚”字书魂被元气游丝润养之上,竟瞬间变大,绽放出五彩祥光!

    “呼!”

    “呼!”

    原本艳阳高照的晴空瞬间聚满烟云,四周元气汹涌卷袭,如旋风一般汇入顾云笔尖。

    “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动息之间,《史晨碑》后半部分已如玉盘石坠般,瞬间落满纸间!

    顾云愈写愈快,早已进入忘我之境。他手中笔锋如龙蛇游走,落纸烟云,一瞬间,整张五色宣纸遍布字迹,蔚为大观!

    “祖碑书魂!”顾云脑海之中,猛然间喊起巨钟长鸣般的大吼,一股浩瀚如潮的笔力复涌向笔锋,竟催动笔锋游走变幻,将原本庄重典雅之字带上雄浑古气!

    “轰!”

    天地间猛地响起一声炸雷,如潮般的氤氲元气凝聚在泉潭之上,俨然化为有如冻玉般的实质!顾云体内笔力被“雄”字书魂催动,游走于笔锋之上,与天地元气交叠相汇,将更多的元气凝聚为笔力游丝,重新流回智窍,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顾云心中大喜,他已能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识海中的笔力正在缓慢增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