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九章 猪一样的队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潜对《13号别墅》十分看重,否则不会一回杭城就给剧组打钱。不过,他再怎么看重,也不会随随便便把钱投给剧组,起码对方要给出一个能够说服他的理由,而顾达志所谓的“等米下锅”显然不能成为理由。

    他之所以愿意投资《13号别墅》,一是因为这部微电影的剧本很出彩,有成功的潜质,而且经过修改后十分有利于融通行的宣传;二是因为投资额度不大,预算只要一百万,融通行出七十万,王人杰出三十万。

    在投资协议中,融通行的七十万华币将分三次支付:第一次十万元,已经支付;第二次三十万元,计划在开机后三天内支付;最后一次同样是三十万元,将在拍摄进度达到50%后的三天内支付。现在剧组还未开机,顾达志便要求融通行第二次付款,这明显违背了之前的协议。

    简潜虽然相信对方不是骗子,但也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把钱打过去,而是决定严格按照协议来。想到这里,他当即应道:“我听着呢,按照协议,第二次付款不是要等你们开机之后吗?你放心,只要你们已经开机拍摄,我一定在三天内支付。”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对《13号别墅》的看重,不是因为对顾达志的信任,他绝对不会回答得这么心平气和,而会直接质问对方之前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一直以来,简潜对这种毫无契约精神的行为都十分痛恨,这跟他以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他在刚加入《华国建材导报》时,特别容易相信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客户。客户说今年销量增长80%,他傻傻地相信,到处跟别人说谁谁谁好厉害,一年销量逆市增长80%;客户说想要在《华国建材导报》上做广告,他深信不疑,屁颠屁颠地免费服务了一年,结果什么都没落着。

    等各种空口白话听多了,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客户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十有八九是吹牛,客户所谓的承诺,说了跟没说一样,即使签订了协议,最后也很有可能会落空。

    在形形色色的客户中,有一位据说特别大方,只要有媒体找上门,他都愿意签订广告投放协议,然后让人拿到财务部门去盖章。不过,协议虽然签了,但上面的签名却别有讲究,如果是草书,财务会答复公章不在;如果是行书,财务表示可以盖章,只是要等老板娘决定是否付款;如果是正楷,那才真正畅通无阻。

    这种事情,经历得越多,越是深恶痛绝。在简潜看来,在没有签约之前,或者在协议允许的范围内,耍一些手段无可厚非,利益受损的人只能自认倒霉,最好能吃一堑长一智。至于那些**裸地践踏协议的人,他向来是忘而生厌,有多远离多远。

    他不希望顾达志是这种人,他希望对方是事出有因,而且是能够说服他的因,才会提前要投资款。

    顾达志听到他的回话,心下松了一口气,解释道:“简总,谢天谢地,幸好你那里没有出什么状况!按正常情况,融通行的第二笔款在开机后打过来是没问题的,不过王人杰那里出了状况,他的第一笔款迟迟没有到,我们实在坚持不下去,只好向你求救了!”

    他对王人杰十分失望,干脆直呼其名,不再“王公子”、“王总”地叫。

    听到他的话,简潜大吃一惊,终于明白顾达志为什么向自己开口要钱了,光靠融通行给的10万元确实不够花。

    拍一部微电影要多少钱?在鹏城的时候,顾达志跟他详细计算过,八九千块钱就可以搞定,多一点也只要十几万,几十万已经算大制作,上百万更是绝对的大制作。

    简潜没好意思告诉顾达志,他大学时曾在一部微电影中跑过龙套,这部微电影的制作费用为零。这是一部由他们班自制的微电影,演员全部是班里的同学,片酬为零;拍摄器材和场地由学校提供,同样不要钱;服装、道具由演员自备,或买或借,不计入成本。

    问题是,《13号别墅》不但要付演员片酬、器材和场地的租赁费用,以及服装、道具等费用,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在简潜的要求下,这部微电影既然属于偶像剧,那整体环境一定要符合偶像剧的气质,不能出现服装一穿就皱、道具一看就是泡沫pvc做的、演员长得歪瓜裂枣等情况。总而言之,他是将《13号别墅》当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来要求的,其与大荧幕上电影的唯一区别,就是播放时间要短一些,只有四十来分钟。

    任何一名微电影的导演,其梦想都是拍一部真正的电影,一部可以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这些导演之所以选择拍微电影,一方面是因为暂时没有机会拍大电影,只好寄希望于通过微电影赢得投资商的支持,从而获得拍大电影的机会;另一方是因为拍微电影可以积攒一定的经验,拍电影最难的不是拍,而是对整个剧组的掌控,在这一点上微电影与大电影是一样的。

    简潜要求将微电影当大电影拍,这无疑正中顾达志的下怀,令他在最初组建剧组时便奔着大电影的节奏去,使前期的各项开支也努力向大电影看齐。

    如果不是王人杰的投资出了问题,剧组在财务方面即使有很大压力,也能挺得过去。因为按照协议,他的投资虽然也是分三次支付,但每次支付的额度都是一样,也就是说每次都是十万元。

    换句话说,剧组在开机前本应收到二十万元投资款,但实际收到的却只有十万,还有王人杰的十万元并没有及时到账。在钱只有一半的情况下,剧组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难得了。

    想清了大致的来龙去脉后,简潜勃然大怒:“王人杰在搞什么鬼,说好了投资又变卦,变卦了连通知也通知一声,这不是故意坑人吗?”他恼怒的不仅王人杰,还有裕盛,因为《13号别墅》的制片人是由裕盛派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