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三章 一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武场所处不远,青石铺地、宽阔平坦。四周整齐排列着武器架子,刀叉剑戟、斧钺钩叉,各式兵器释放着幽冷的气息。

    “骑兵之所以难训,是因为在马上难以保持平衡。马奔跑过程中,剧烈晃动,鞋底容易从马镫上滑落,从而引起坠马。”回想之前坠马的记忆,李恪开口道。

    “其次是控制。控制中最难的便是如何让马听话、在不想跑的时候也能全力奔袭。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难处,那随后的冲杀破阵也就水到渠成。”

    听着李恪的侃侃而谈,群臣表现不尽相同。有期待者、有淡漠者更有直接嘲讽者。长孙无忌便属于直接嘲讽者。“困难都摆在眼前,在场谁不知道?关键是如何解决!可蜀王说了这么多,跟解决有关系吗?”

    “你行你上,不行就别……别插话!”三番两次对自己下绊子,李恪早看他不爽了。历史上李恪就是被这东西阴死的,知道他对自己没有善意,李恪自然也对他没有丝毫敬意。嘴中一快,差点说出别哔哔来。

    “哈哈哈,说得好,你行你上,不行就别哔哔!有些人啊,就是多事儿。”出身于草莽的程咬金,一直对长孙无忌不感冒,直接就嘲讽开来。他这一闹,本还准备训斥李恪的皇帝也不禁莞尔。

    “除开训练上的难事,就是消耗的问题了。而这消耗里占首重的倒不是粮草饷银,只要有这么多将士,这些开销就一直存在。所以这消耗的大头还是落在马匹上。”

    “马的蹄壳最多只有寸许,训练又让马长时间高强度的奔跑,这样一来寸许蹄壳能磨损多久?一匹劣马值百贯,一匹良马几百甚至上千贯,而一匹战马……即使有了突厥马场,战马的放养、维护也开销颇大。如果一匹马训练两三波士兵便废了,那分到每个士兵上,恐怕仅马匹消耗就高达几百贯……”

    “儿臣有三策,一曰马靴,二为马刺,三乃马掌。”

    唤来纸笔、招来工匠,李恪图文并茂为他们讲解三种物件的构造。马靴最简单,只需要在靴子后跟钉上一块突出的鞋跟,这样便能卡住马镫。马刺也不难,弄一块儿皮革,钉上些不锋利的钉子,绑在脚跟内侧即可。而马掌也就打造费事点,结构反而不简单。

    皇宫的执行力是变态的,马靴和马刺分分钟就弄好了,而马掌采用铸造法同样很快。将作监有现成的铁水,用黄泥捏出个模子,烤干之后铁水一浇,冷却就完事了。

    “万事俱备,谁愿一试?”订好马掌,刚把马放开,那壮硕的汗血宝马便暴躁的刨着前蹄。

    马蹄上被钉了块儿铁,众大臣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在奔跑的时候出事,万一马失前蹄恐怕就得闹出人命。所以这种情况还是交给侍卫表较好,即便尉迟恭、程知节这样的悍将强烈要求自己上,也被李世民否决。

    演武场检验不出什么,绕城一周才勉强有说服力力。

    “着马靴后、脚下稍下蹬,稳极。冲刺之时,无须挥鞭,以脚跟蹭马腹,瞬间发力……马无异常,步伐协调。城北有乱石之地,往日骑马于此路,必嘶鸣、不可奔行。然今日行于上,飞速而无异样……”侍卫行礼,神色有些激动,但言语上仍简洁有力的汇报整个骑行感受。

    “马掌安稳如初。”工匠监察后回报。

    再巧舌如簧的大臣,此时也变得沉默了,唯独几个武将看向李恪的眼中放着亮光。所有人都明白这三样物件会对帝国军力产生如何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马掌!

    “哈哈哈,给钱,给钱!咱老程就知道蜀王能行,一万贯进账,诸位大臣晚上一同前往翠红楼如何?”大嗓门在空旷的演武场回荡,谁能说他是粗人?

    沉默气氛被打破,终于有其他大臣站出来。“咳,陛下,有此三者,国朝骑兵强盛将指日可待,事关军机需慎重对待啊!”魏征及时上前,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经他这一提醒,大臣们顿时明悟,纷纷出言附议。

    “传令下去,今日之事乃头等机要,敢泄漏一言者,夷三族!”爱民如子的李世民,很少下这么严苛的命令。然而这次,即便总爱跟皇帝对着干的魏征也没多说什么。

    至于吗?三个小玩意儿就砍了人家三族,忒残暴!李恪吐吐舌头。看着纷纷热议的诸位臣工,他有些不满,东西好歹是我给的,不能用完了就把咱扔一边吧?

    “长孙相公,承慧五万贯。您是自己拉国库去,还是本王代劳呢?”翻翻帽盔中的纸条,找到长孙无忌的那张一看,李恪顿时就怒了。尼玛,老子本金才一万六千贯,如果输了估计都不够赔其他大臣的,你丫还下五万贯,就这么想要香皂作坊?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专找自己难堪,长孙无忌顿时有些怒了,还没等他开口,李恪又开始撒盐了:“啧啧,五万贯就这么没了,长孙相公家底儿真不是一般的厚!不过,您这么干是看上我那瞎捣鼓的香皂作坊了吧?早说啊,五万再加点我差不多就卖给你了。何必呢,您这么一来,多伤人品啊!明白人知道您是捐钱为国,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那使绊子、谋求爱国者家产的小人呢……以后您可得加点小心……”

    无欲者刚,李恪不指望大臣们什么,甚至也不指望李世民什么,所以他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用顾忌影响。了不起不就是一顿训斥吗?无所谓。但你一门心思的坑小爷,就别怪小爷扇你老脸!

    静,非常静。静的众人都可以听见一道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目光汇集,但焦点却转到了李恪身上。只见他面挂和煦的笑容,笑容中充满了坦诚,仿佛刚说的都是一片肺腑。

    他怎么敢这样?玄龄不解,如晦呆滞。举朝有名的房谋杜断都想不通,其余大臣更是呆若木鸡。李世民倒没有呆,他还在思考李恪话中深意。

    这小子真是变了!无忌行事确实欠妥当,可这小子反击真是够凌厉……想到之前李恪要求就职的事,李世民反而觉得他的行为正常。都打定主意做太平王爷了,你难道还指望人忍气吞声?

    “恪儿,不得放肆!朕虽然不准你去封地就职,但你也不能因此生出懈怠之心!”

    大臣们恍然大悟,甚至连怒气蓬勃的长孙无忌听到此话,也渐渐平复了气息。人家现在无欲者刚,只要不造反就是铁打的亲王,不用看你脸色。谋人产业自然心虚,真要发火反而自取其辱。

    “陛下息怒,此事微臣确实欠妥当,不怪蜀王。”狐狸现在还不老,但已经初具老狐狸那种能屈能伸的阴险气质。你来我往,君臣互相说点场面话,这事就算过去了。

    “父皇,此次押儿臣输者共十七万三千贯,扣除程公一万贯、国库可进十六万三千贯。”李恪将单据理顺,躬身开口道。

    “哼哼,你这是在提醒朕兑现一县之地的诺言吗?”

    “呵呵……”李恪搓着手羞涩的笑了起来。这幅模样顿时把臣工也逗乐了。

    “给你也无妨,先说说你是何目的。”

    “儿臣闲来无事,改造了几件农具,需用一县之地试行。”

    “陛下,万万不可!农耕无小事,若蜀王改造成功则好,若不成功恐会耽误耕作、影响收成,这将使一县百姓如何度日?”魏征急忙上前。一县,对一国来说无足轻重。但如果改造不得力,耽误了农耕时节,恐怕那些农夫一年都不好生存。客观来说,如果不是李恪有十成把握,直接拿一县的生计来实验,确实有些唐突。

    种种事实让李世民明白一个道理:对这三子的事,不能急于否定。听了魏征的话,他不置可否,扭头看向李恪。

    “魏公所言在理。”李恪点头道。“不过本王香皂作坊略有盈余,若真对一线民生有不好影响,本王愿那盈余去补全百姓损失。还请魏公代为监察!”

    “如此,微臣也无话可说。”

    “各位大臣可有其它异议?”李世民扫视一眼,顿了顿见众人没反应便继续道:“着蜀王李恪暂代渭南县令,一应处理县治之下民生政务,但不可扰乱民生、不可骄横妄为。”

    “儿臣遵旨!”

    ps:请给位帮忙,给个收藏或者推荐票。谢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