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 林则徐的故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

    林浩低吼一声,一记猛拳砸在野猪王的脑门之上,直接将其砸得脑浆崩裂,血如泉涌。

    “叮!”

    “击杀二级妖兽1只,获得经验值20点。”

    “当前经验值25点,距离高阶武士还需15点经验值。”

    脑海中响起救清系统的机械声音。

    “嚯嚯,击杀一只二级妖兽居然能获得20点经验值,看来我的辛苦没白费啊。”林浩在心中暗自窃喜。

    其他人则皆是松了口气,满脸的胜利喜悦,花了这么多工夫,这只野猪王总归是被干掉了。

    很快,阿瘦等人提起斧头,对野猪王的尸体进行了开膛破肚。

    一炷香的工夫之后,终于掏出了储藏在野猪王肚子里面的那块二级兽晶。

    难以想象,身躯如此庞大的野猪王,它体内的二级兽晶居然只有杏仁般大小。

    阿瘦将这块二级兽晶收入囊中,然后走到野猪王的脑门前,将那两根长长的獠牙给弄了下来。

    一根二级妖兽的獠牙,在专门的收购市场上也能卖到三五千块灵石,懂行的阿瘦自然要将其取下来。

    处理完这一切之后,伤得较轻的搀扶着伤得较重的,九人按照原路返回。

    由于先前前往密林深处之时,一路宰杀了许多头野兽,所以这次九人按照原路返回,一路上并没有见到多少头野兽。

    仔细数数也就两头野猪和三头野狼,共计五头野兽。

    当然,这五头野兽全部都是林浩自告奋勇击杀掉的。

    斧头帮的兄弟们见林浩兄弟一路保护他们,每逢可能对大家带来威胁的野兽,便是毫不犹豫地将其灭杀,心里对他是既感恩又戴德的,觉得他为人十分仗义。

    然而,只有林浩他自己知道,他陆陆续续击杀这五头野兽完全就是为了经验值而已。

    倘若有哪个不开眼的说——林浩兄弟,你辛苦了,赶快歇歇,这头野兽就交给俺吧!

    林浩一定会送他俩字——滚蛋!

    ……

    公元1838年11月27日,大清国福建省福州府海口县,清凉村村口。

    今日,是林浩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三日。

    或者更确切点说,是林浩来到这个清凉村的第三日,因为他人压根就没离开过这个小小的清凉村。

    一大早,林浩的身影便出现于清凉村村口,他和村里的阿瘦相约今日清晨于此地会合。

    至于会合的目的,其实就是一起启程赴县,将昨日上午得到的一块二级兽晶和两根二级妖兽獠牙给卖掉。

    很快,经过一天一夜的调养,伤势恢复了七七八八的阿瘦,牵着一匹黑色骏马赶过来了。

    这匹黑色骏马,乃是阿瘦适才在村长家借来的,整个清凉村,也就村长家才有骏马,而且只有这么一匹骏马。

    阿瘦费了诸多口舌,最后许诺下午回来以后,给村长捎上三坛烈酒作为好处,这才借到了村长的这匹骏马。

    于是乎,阿瘦和林浩骑在同一匹骏马上面,朝着县里的方向策马奔腾而去。

    约摸一个时辰之后,俩人终于抵达县里。

    清凉村在行政区划上附属的这座县,唤作海口县。

    海口县,乃是当朝重臣湖广总督林则徐的故乡所在之地。

    也正是因为这里是林则徐的故乡,所以这个海口县才会相当之大。

    多年前,林则徐尚未成为朝廷重臣之时,这个海口想只是一个小县,全县上上下下加起来也不过才数万人口。

    多年后,当林则徐在官途上步步高升,直至位极人臣之时,这个海口县已经渐渐地扩大到了数十万的人口规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倒不像是座县,倒像是座城。

    林则徐的影响力,对这个海口县的逐步发展,固然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里人声鼎沸,往来百姓不绝于眼,官道中间的行人摩肩接踵,官道两边的商铺层出不穷,周围的楼阁建筑亦是鳞次栉比,富丽堂皇。

    林浩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区区的县,居然会是如此缤纷繁华的热闹景象。

    这哪里是一个县啊,这简直就是一座城,而且还是一座富饶的城啊!

    在林浩的印象中,历史上的大清国,乃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国家,政治腐朽落后,经济腐朽落后,军事腐朽落后,文化腐朽落后,外交更是腐朽落后。

    然而,此刻呈现在他眼中的景象,当真是让他对大清国的看法有所改变。

    当然,只是有所改变,并非彻底颠覆。

    林浩猜想,这座海口县在规模上的庞大,经济上的发达,很有可能来源于位极人臣的林则徐的个人影响力推动。

    相对于整个大清国数以千计的县来说,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深想一番,看来自己拯救大清的终极计划,还远得很呐。

    两人一边在县里走着,一边找寻着收购兽晶兽齿的店铺。

    前方,有一个四抬大轿向这边移了过来。

    四个身强体壮的中年汉子,抬着中央的红漆花雕木轿。

    在木轿的前后两方,各有四名护卫在守护着,警惕着随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那八名护卫,个个是肌肉结实饱满,充胀得衣服高高鼓起。

    四抬大轿,外加八名护卫,如此大的排场,在这海口县里,想必只有知县大人才能承受得起。

    再结合那些护卫身上的着装打扮,头顶红纹暖帽,左胸口处印有“衙”字,便更加证明了坐在轿子里面的,就是这座海口县的知县大人,整座海口县最大的地方官员。

    往来的行人,在看到这座四抬大轿之后,皆是自觉地向两边移了几步,为四抬大轿的畅通无阻提供条件。

    待到四抬大轿顺利通过之后,才会继续各走各路。

    林浩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琢摸着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可能原因。

    其一,百姓爱戴知县大人,自觉地为四抬大轿让路,恭恭敬敬地等待着四抬大轿慢慢过去。

    其二,百姓畏惧知县大人,小心地为四抬大轿让路,胆胆怯怯地盼望着四抬大轿快快过去。

    林浩在心中思考着这两个可能原因,不过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无法证实,究竟是哪个原因使然。

    即便纵观清朝历史,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官吏皆是贪污腐败之辈。

    毕竟,十个官吏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是清正廉洁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