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76章 青色长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宁县郊外西北郊外古战场沉寂数十年后,终于再次人声鼎沸,虽非残酷战事,但剑拔弩张之紧张感浓厚异常,当下,人人一身杀气,怒目相视,互相戒备堤防,单为一个瘦小女孩脚边的青色长刀!

    青色长刀,长约三尺,宽厚刀身锈迹斑斑,锋利刀口存有细微残缺,赤色刀柄沾着零星土块,看上去毫无特殊之处,好似一把普通士卒佩刀,平平无奇。

    此刀若是放在平时自然无人问津,可此地刚刚出现青光祥瑞,预示神器即将现世,在广宁县守候多日的道家各派众人们岂敢疏忽大意,哪怕这把破刀卖相实在一般,也势必要抢到手来,好好研究一番。

    难保是神器尚未觉醒认主,光华内敛之假象,自家师门秘籍上都有“神器自有器魂,认主方可显威”的记载。

    此刻,已有近三十人,或道门乾道坤道,或江湖高手少侠,或自由散人游侠,以衣衫褴褛的小姑娘和其脚边长刀为中心,形成一个严密包围圈。

    其中以小姑娘正面一伙身穿黑色道袍之人为众,五名年轻道士持剑而立,神采奕奕,当前两名年老道士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负手而立,当真道门高人出尘风范。

    眼见继续僵持下去,此处神器现世的消息必然走漏,届时大量道门高手弟子赶来,神器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一名瘦高黑袍老道咳嗽一声,慢慢上前一步,尽可能地和颜悦色说道:“小姑娘,莫怕,贫道乃洞渊派欧阳泽,敢问小姑娘芳名?”

    “芳名?我不叫芳名,我叫甜甜。”小姑娘看着眼前和善的老爷爷,怯生生地更正道,虽然不知何为洞渊派,但听起来不像是坏人。

    老道士欧阳泽微微一笑,又上前了几步,如此便与甜甜和长刀不足十步远,其他门派众人见此,愈加紧张起来,有些人更将手搭武器之上,暗运真气,一旦欧阳泽动手抢长刀,就群起而攻之。

    欧阳泽岂不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身后哪怕有五名同门相助,也不贸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看着蹲坐在草地上的甜甜,再次问道:“甜甜姑娘可知这长刀从何而来?”

    “嗯,知道!”甜甜点了点头,脆生生地回答道,恐惧害怕的心里已是稍微缓和一些,起初看着那么多人围着自己,大眼瞪小眼,什么都不说,确是吓了一大跳。

    “呵呵,可否告知贫道一二?”欧阳泽长得慈眉善目,十分符合人们口中救苦救难的慈悲高人形象,眼见得知长刀如何出现,心中大喜,虽然对于和甜甜此等凡人小孩一问一答十分不耐烦。

    甜甜歪头看了一眼长刀,说道:“它自己飞过来的!”

    “哈哈!没错了!!!”

    欧阳泽眼中金芒一闪,身上黑色宽大道袍骤然无风鼓起飘动,长袖一抖,一把金色古朴长剑握于右手上,剑身剑光阵阵,似有铮铮之声。

    “欧阳道长!你莫非想独吞神器否?”

    “你们洞渊派不要仗着人多,就以为我们南宫宗就怕了你们!”

    欧阳泽突然间亮出兵器,意思不言而喻,洞渊派左侧一伙四名身穿浅蓝直裾男子拔出随身长剑,焦急不满地呵斥道。

    争吵之间,其余六名洞渊派道士早已越众而出,守卫在欧阳泽身旁两侧,面对怒气冲冲的众人毫无惧色。

    欧阳泽慢慢转过身来,思善面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一副肃杀威容,不屑地一咧嘴,沉声说道:“贫道丑话说道前头,今晚谁要是窥探此刀,便是与我洞渊派为敌,便是与我为敌!”

    南宫宗众人虽然气愤洞渊派欧阳泽的强横霸道,无奈人家有硬气的资本啊,洞渊派的祖庭就在离此地不远的马迹山上,派内高手重大,掌门叶善真人乃九重天合体期高人,据说距离洞虚境界只有咫尺之遥,随时就会突破,其次便是九大长老,十二供奉,个个都是道门中有头有脸的厉害角色。

    而面前这位一身澎湃金炫真气的欧阳泽位居九大长老之首,也是九重天的老怪物,没看他刚刚露了一手袖中乾坤,凭空变出金鳞鱼纹宝剑。

    别看洞渊派只来了七人,难保没有大队人马埋伏左右,掌门叶善为了避免江湖上流传洞渊派以多欺少的恶名,护其名声,特命欧阳泽带着派中几名精锐弟子下山寻宝,而自己带人在暗中戒备,以备不时之需。

    叶善固然爱惜名声,但对于自己眼皮底下的神器乃势在必得。

    天下道门曾经以上清派、三皇派、天师派、闾山派这四个传承最悠久的门派为尊。

    随着上清派覆灭于朝廷大军,三皇派内斗高手陨落众多,天师派投靠刘氏以求自保,闾山派法坛分散人心不合,古老的太上正一盟已然名存实亡,如今道门百家争鸣,各门各派明面上相敬如宾,暗地里却较劲比量,都想坐那号令道家的一枝独秀!

    洞渊派自祖师王篡偶得《洞渊神咒经》,建派弘法已有数百年,香火兴旺,俊才不断,不少弟子名扬江湖,成为无数少男少女争相追捧的一代传奇,即便如此声名远播,洞渊派却始终无法获得道门其他门派应有的尊重。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字,底蕴!

    洞渊派虽传承数百年,却一直偏安于幽州边界,创派伊始的家底就极其寒酸,自学成才的王篡一身修为不俗,凭着一本《洞渊神咒经》就开宗立派,没有宝器,没有神兵,从一个小小草屋,一步步地艰难壮大到如今房屋百间,占地数十里的繁荣兴盛。

    只顾弘法传道的王篡根本就没有意识给后人积攒家当,从不费力锻造华而不实,噱头十足的神奇宝兵,更不会花大价钱自外购求,有想法估计也买不起,往后几代掌门的务实思想同出一辙,认为与其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如在自身修为上多用用心,已求早日得道升天,面见祖师。

    底蕴这个东西,对于道门来讲就是家底厚不厚,藏有几件祖师先辈们传下来的无价之宝,好比三茅宫的龙形剑,光是静静地摆在架上,那古朴苍桑之感就扑面而来,更别说催发剑意后的虚空龙舞了,时人无不赞叹三茅宫的底蕴深厚,道法精湛。

    九华派的九黎壶,正一门的绝刀雷剑,灵宝派的绿沉枪,哪一个不是名声响当当,历史悠久的神兵宝器,甭管威力最终怎样,可摆在那里足以唬人,足以代表整个门派啊!

    叶善自接任掌门第一天开始,便翻箱找柜地寻找足以代表门派颜面的镇派之宝,可除了几本即将风化的竹简手札外,啥也没有,叶善总不能拿着竹简到各大门派掌门面前显摆,“瞧!这是我们祖师亲手写的道法心得,你看这木简年头多老啊,稍微一碰就断了!“

    不想贻笑大方的叶善亲自走遍晋国十三州只为找到洞渊派的“底蕴”!

    如今,天赐良机就在眼前,隐身躲在小山包后的叶善真人目光炯炯,亢奋激昂!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