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不当编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凤凰军的少帅已然结婚,而且夫妻情深的话,那么他们原本的计划,基本上就无法щЩш..1a
  
  他们可是奔着正妻的位置而来的。
  
  使臣是有些失望的,好好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完全破产。
  
  这一刻的他,有些怀疑余颖是不是在撒谎?
  
  继承人大婚,竟然就没有通知一下其他人,这情况怎么看,都不怎么对劲。
  
  除非是,胡家少帅的身体真得很差,连婚礼都不敢大搞。
  
  所以凤凰军的人都不让他出来。
  
  很有可能!
  
  一眨眼间,使臣就脑补了一番(不当编剧,可惜了)。
  
  而那个赵王的女儿,已经是眼睛里带着几分泪意。
  
  好不容易以为自己钓了一个金龟婿,嫁给凤凰军的少帅。
  
  结果发现一切的想法都是海市蜃楼,怎么不令她失望。
  
  看出来她的很失望,余颖是没有安慰一下的想法。
  
  她只是说“既然你们来目犊,那么就在这里多玩几天。”
  
  “不不不,我们已经出来的太久,还是早点回去吧。”赵王使者说。
  
  这件大事没有办成。
  
  自然要赶紧回去,和王爷说说,看看将来该怎么应对。
  
  这件事挺急的。
  
  那么,余颖也没有留他们。
  
  让人送走赵王的人后,就把这件事抛到一边去。
  
  不过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余颖接到密报,说是赵王前不久派人接触廖家人,想要让他长得妖娆无比的女儿,做阿和的妾室。
  
  知道这个消息后,余颖差点笑喷。
  
  赵王的人可是四处撒网,凤凰军和廖家一个都没有放过,同时进行。
  
  嗯,她不得不承认赵王的人,挺会想方法的。
  
  幸亏是这些反王死得差不多。
  
  不然赵王为了拉拢别人,只怕女儿都不见得够用。
  
  联姻这个手段,想的不错。
  
  把女儿分别嫁到廖家和胡家,就是有一天,赵王最后争夺天下失败,他也是胜利者的皇亲国戚。
  
  赵王的人还搞的是双保险。
  
  余颖一眼就看出来,两者之间,赵王更想拉拢的是廖家。
  
  毕竟阿和是廖家军的主帅,是有实权的。
  
  这些年在西北做事的时候,不需要和长辈禀告,地位要比凤凰军的少帅高上一个档次。
  
  所以,赵王在送女儿过去的时候,认为当妾也是可以的。
  
  女人只要得宠,就可以让男人弯腰。
  
  不是有句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嫖,嫖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正妻因为要端着,往往就没有什么风情。
  
  那么赵王认为自己女儿要是跟着阿和,绝对是得宠。
  
  女人吹枕头风是相当厉害的。
  
  这个计划原本是很好的,只是让女儿去做,赵王坐享其成。
  
  只是很可惜的是,廖家军的主帅和凤凰军的少帅是一个人,这一点赵王不知道。
  
  余颖自然也不会说,就是打算将来坑一下皇帝。
  
  凤凰军算起来,已经成为中原最大的一方势力。
  
  甚至,远远超过了大鸿朝现有的面积。
  
  此刻,京城里知道情况的人一个个都是惶恐不安。
  
  而皇帝是无比的愤怒,那个去游说廖家的使臣已经回来,带来了消息,廖家在西北已经站稳。
  
  皇帝气得把很多东西都要砸了。
  
  好在他的身体弱了点,所以并没有砸多少,就累得不行。
  
  不得不坐下喘气。
  
  为什么?
  
  为什么仅仅是一个廖家?
  
  他们到了那里,就把西北治理好。
  
  而他的人竟然是节节败退,为什么?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这有些不对。
  
  各种情况都很糜烂的西北,最终被打上廖家的标签。
  
  啊!
  
  廖家!
  
  廖家果然所图甚大。
  
  是不是当初的廖家早就准备?
  
  对西北,廖家早就想着拿到手里?
  
  皇帝越是脑补,越是感觉自己想的一切都是真的。
  
  廖家一直在私下准备着,想要造反。
  
  这一刻的他,无比痛恨一件事,当年的草包为什么不一把掐死那个孩子?
  
  他怒了!
  
  此刻的他完全忘记,当初为了名声问题,才不得不让那个孩子,多活了几天。
  
  要不是余颖到来,只怕阿和早就死在别人的漫不经心上。
  
  在皇帝大发雷霆的时候,已经无法保证身体的平稳,玉旒在相互碰撞着。
  
  作为帝王的他,在朝堂上所看到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低垂着头颅,不敢和皇帝对视。
  
  就是看,也会发现他们的脸上都仿佛带着面具,让别人看不清他们有什么想法。
  
  帝王想要喷火的眼睛一扫,令那些人不敢动一下。
  
  他们都知道,在皇帝知道廖家真的造反后,他对所有的人都带着一种防备之心。
  
  对待大臣的时候,也变得更加的刻薄寡恩。
  
  刚才那个使臣,就把拉下去准备打死。
  
  其他大臣根本不敢出声。
  
  他们一个个也是心惊胆战的,早知道就应该外派。
  
  当然,现在就要想要外派,也不行。
  
  大鸿朝就没有多少地盘。
  
  金銮殿上,皇帝大喘气的声音让跪在地上的大臣们心里是惴惴不安的。
  
  尊贵的皇帝陛下,坐在那里,伸出手,却感觉自己的脑袋一阵阵地眩晕,然后眼前一黑。
  
  这些年里,内忧外患让他急剧衰老。
  
  “陛下!”
  
  金銮殿上一片混乱,那些做臣子的看到皇帝倒下,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一点,皇帝是绝对没有想到。
  
  皇帝昏过去这件事,闹得不小,连被封住宫的张后都知道。
  
  对此,她只是冷冷一笑。
  
  早就该死。
  
  但,皇帝并没有死,他竟然还是活下来,甚至还是坐在那把龙椅上。
  
  张后并没有在意,她已经是对皇帝没有任何挂念。
  
  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念佛上。
  
  唯一还放在心上的时候,儿女两个人活得怎样?
  
  在天变凉,或者变热的情况下,她都会担心,他们兄妹两个人有没有照顾好自己?
  
  直到某一天,她在自己抄写佛经的地方,发现了一封信。
  
  看到信封上的字体时,她心脏跳个不停。
  
  那是儿子的笔迹。
  
  她伸出手,手在颤抖着。
  
  在碰到那封不应该存在的信时,她眼睛瞪大着,想要看清楚。
  
  这是在做梦吧?
  
  不,这不是做梦!
  
  她拿起信,眼睛却看了一下四周,没有人,就连阿春也不在,她去给张后做点心去了。
  
  有些哆嗦着打开信,看见开头,她的泪水出来了。
  
  是他!
  
  他给自己寄信过来。
  
  闭了一下眼睛,她才含着泪水看下去。
  
  信里刚开始写了一下其他情况,最后说,遇到她的一个故友。
  
  看到儿子谈到那个人时的情景,张后拿着信纸的手,哆嗦得很厉害,同时是心跳如鼓。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是她,是她!真的是她。
  
  上天保佑,她还活着。
  
  虽然不知道她是怎么活下来的,但人家就是活着。
  
  不过令张后想不到的是,她在遇到自己儿女的时候,竟然没有出手,并没有迁怒自己的孩子。
  
  换成自己,张后有些苦涩地想,只怕会杀了他们泄愤。
  
  自己就是不如她!
  
  在知道这个秘密之后,张后并没有想着告知皇帝。
  
  告诉他这个秘密?
  
  那是做梦!
  
  既然她让儿子和她联系,那么她就知道儿子会问自己这个做母亲。
  
  她的儿子女儿身边,应该有人盯着,张后很快就判断出来。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绝对不会告知皇帝。
  
  要不,倒霉的人就是她的儿女。
  
  想到这里,张后把这几张信纸又看了好几遍。
  
  然后就忍住心痛,把这一封信点着,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被火舌一点点吞没。
  
  一直等到烧到最后,张后才不得不松开手,看着黑色的灰烬落进铜盆里。
  
  此刻的她眼睛里,带着一点点泪水。
  
  虽然很想拿这些东西留着,然后有机会一遍遍地看,就仿佛是儿子女儿依旧是留在自己的身边。
  
  但她不能。
  
  这些东西留下来,只会是把柄,甚至暴露她想要藏起来的秘密。
  
  不不不,当年的她对不起她。
  
  如今她并没有孩子出手,张后心里承情。
  
  而且她的儿女都已经放弃了皇族的地位,那么皇帝宝座换人坐,她很乐意。
  
  张后很明白自己做不到她那样,但作为一个恨着自己夫君的女人,是乐意看着皇帝吃瘪的。
  
  看到铜盆里的灰烬,还是比较大,于是她又用铁钎子把它搅碎。
  
  她还活着这个消息,真的让她整个人变了。
  
  也许,有一天,她能走出这个牢笼,去看她的儿女。
  
  她要好好活着,留着自己有用身。
  
  好在,因为皇后这个位置就没有人抢,她位置依旧是皇后。
  
  甚至连那些宫妃们也是态度有所变化,她们想过,万一张后死后,会不会还有人成为皇后?
  
  天啊!
  
  两任皇后的遭遇都不怎么样,她们绝对不要。
  
  一想到这个,那些掌握宫权的妃子们并没有苛刻她的待遇,所以张后活得还好。
  
  反正她的年纪已经超过三十岁,所以就当自己提前养老。
  
  现在有了儿女的消息,张后觉得自己要好好的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把信烧掉之后,张后还是抄佛经。
  
  抄完后,她就把看着不好的纸张扔进铜盆里烧点。
  
  烧掉的那封信,就完美得被掩饰掉,并没有人知道张后还收到一封信。
  
  张后不敢有一丝丝马虎,那是她的儿女。
  
  只是她一个人的儿女,和皇帝无关。
  
  时间又过去几年,凤凰军和西北的廖家军并没有大肆扩张地盘,而是在内部调整。
  
  大鸿朝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这些年来,张后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儿女的信,这令她欢喜万分。
  
  当然,她也是有些惶恐的。
  
  就怕有一天有些人会找她办事,毕竟她拿到好处。
  
  但一想拿不到孩子的信,她又做不到。
  
  有了孩子们的消息,她才可以在冷宫一样的地方活下去。
  
  差不多一年来一封信,她知道他们两个人结婚了,有了孩子。
  
  在她知道这点点滴滴的消息时,是惊喜万分的。
  
  他们不单单是活着,甚至有了下一代。
  
  虽然儿女们嫁娶的人,不是所谓的名门闺秀,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但他们在凤凰军的地盘上留下来,生命有了保障。
  
  她更加虔诚地拜佛。
  
  当然,张后现在念佛的时候,会为一个人祈祷,祝她心想事成。
  
  现在的她,只能说世事无常。
  
  曾经的她,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命?张后有时候会想这个问题。
  
  两任妻子都和他离心离德。
  
  可惜的是,他现在不知道,很想知道他知道后,会怎么样?
  
  只怕是暴跳如雷吧!
  
  不不不。
  
  应该是被气昏吧!
  
  哈哈哈!
  
  想想就好笑,皇帝绝对不会高兴的。
  
  皇帝当然不高兴,这些年来事事不顺,他简直就是倒霉到了极点。
  
  他对儿女们也没有好气,他们一个个见着他,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看着就不爽。
  
  此刻的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件事。
  
  他整个人变得更瘦,眉头紧张,那个英俊的青年早已经变成了一个面色阴沉的老者。
  
  看人的时候,眼睛带着点鬼火。
  
  望而生畏。
  
  那些皇子和公主自然不敢和他亲近,包括皇帝最看重的皇子也是。
  
  而皇帝这些年来一直在想,为什么好的政策就是没有人听?
  
  税收越来越少,国库就没有满过。
  
  再这样下去,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明明凤凰军那里就推行得很好,所有的人该纳税的就都纳税。
  
  这让皇帝气得不行,都是一样的要求,为毛凤凰军那里行,到了他这里就不行。
  
  为此,他气得差点吐血。
  
  好在的是,朝中的大臣们算是熄了投奔凤凰军的念头。
  
  他们想要做官,很大的原因就是在外面能够作威作福,家里的土地不用交税。
  
  至于土地买多,自家人种不了,这都不是事。
  
  那不是有大把大把没有地的泥腿子,想要当佃户吗?
  
  直到这时候,他们说起来对凤凰军是诸多看不起,就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人,能走多远?
  
  这是他们的想法。
  
  但其实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凤凰军竟然一路走得很好。
  
  诚然,是有那种想着当官发财的人去了凤凰军,但想要伸手捞钱的人,最终都死在贪上。
  
  皇帝知道后,看着朝中百官的样子,很不好看。
  
  官员也是一脸的无奈,大鸿朝官员的俸禄,真的不算多。
  
  仅仅靠官员的那些俸禄,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勉强保持住,家里要是多点人,只能是靠白菜豆腐为生。
  
  那么,他们自然想着捞钱。
  
  也有人对于俸禄根本就不感兴趣,因为原本就是家财万贯。
  
  但就算是他们不想着贪污受贿,但对按土地交税,自然是没有好的想法。
  
  只想着和以前一样,有了官职就可以免税。
  
  于是皇帝和官员自然是走不到一处,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而皇帝在是看着手下有钱,而又在一直哭穷没辙。
  
  最后朝堂上不欢而散。
  
  那些官员也只能是跟着皇帝,毕竟他们和凤凰军的理念是不同的。
  
  不然,早就投奔而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