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章 如此跋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皇帝这边收到刘良佐起兵的消息的时候,负责查探消息的锦衣卫也几乎同时派人将消息传给了在芜湖的钦差大臣苏仪。

    苏仪接到消息之后,心中佩服皇帝预判的同时,便匆匆的招来了新晋靖南侯黄得功,将刘良佐起兵的消息告诉了他。

    黄得功刚刚封爵,又对皇帝极有好感,此时算的上正是皇恩浩荡的时候,一听刘良佐起兵,当即怒发冲冠,向苏仪表示自己愿意带领本部人马前去平叛。

    苏仪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从怀里掏出第三封诏书当场宣读,皇帝命令一旦刘良佐有异动,便让黄得功率众平叛。

    黄得功听说皇帝早有预判,心中凛然,对皇帝更是敬服,接了诏书之后便急忙去整军备战了。

    第二日早朝,一上朝,皇帝就当堂宣布圣旨,刘泽清谋逆,按律当斩;刘良佐起兵附逆,着靖南侯黄得功率兵平叛。如捉到刘良佐本人当送回京城一起问斩。

    满朝文武之前根本没有听到消息,此时忽然听说刘良佐也起兵了,一时满朝哗然,议论纷纷。

    不待众臣发表意见,皇帝开口了。

    “朕本大明宗室,躬逢乱世,为了大明江山国祚绵延,黎民百姓不至生灵涂炭,勉为其难,暂居大位,统领万民。可如今二刘却以为朕继位借助其力,骄横跋扈,竟悍然起兵谋逆,简直罪大恶极,目无君父。传朕旨意,二刘罪不可赦,该受剐刑。其亲族全部捉拿到京,由锦衣卫审理定罪。”

    皇帝这番话杀气腾腾,堂下众臣都不敢言语,只能喏喏答应着。

    而东林党及一帮自认为从龙有功的大臣却从皇帝这番话中听出来另外一个意思,当下都有些心中惴惴不安。

    皇帝这番话表面上是说二刘的,但是其实也是给他们这些所谓的从龙之臣听的。二刘恃功而骄,起兵造反,老子都不怕。你们以后谁在敢依仗所谓的从龙之功跟老子讨价还价,那定然让你们这帮家伙有好看的。

    这是一层意思,关键是皇帝如今这番话是锐气逼人,完全不像当初刚继位时候的隐忍温和了。东林党人一直以为皇帝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现在看来皇帝已经不太受他们的影响了。

    皇帝可没心情搭理东林党人的心思和感受。他这段话之所以没提到高杰,那是在给高杰一个机会。

    如果高杰再不识相的话,那么黑犀军就直接开过去了。以黑犀军的战斗力,高杰的部下根本不是对手。

    对于江北的局势,皇帝暂时不太担心。以黄得功部的战斗力收拾刘良佐还是妥妥的。

    他现在的目光已经转向了武昌的左良玉。

    左良玉号称八十万大军,其实根本也就是二十多万。左良玉以前也算的上是一员猛将,曾经追着张献忠疲于奔命,还把老张给收拾的血流满面。

    崇祯末年的时候皇帝还给左良玉封了爵,作宁南侯。不仅如此,皇帝给给了左良玉十几万两银子犒军。

    只是没成想,左良玉被张献忠给骗进了包围圈,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差点把自己也给交代了。从此以后左良玉就变的怂了起来,再不敢跟张献忠李自成对上了。

    左良玉自恃有功,麾下军兵也一个个跟土匪似的。杀良冒功、劫掠百姓、奸污妇女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以至于湖北的百姓“恨兵不恨贼”,比起那些流贼来,左军显然更让老百姓痛恨。

    左良玉自从兵败之后就没有了北图的雄心,反而个人野心逐渐膨胀起来。再加上朝中跟东林党人勾勾搭搭的,所以也参加了拥立之事。

    而且东林党人当初也是言之凿凿的向他保证一定会将他的伯爵升成侯爵,并且会有各种好处。结果皇帝登基两个多月,封赏的圣旨却一直都没有来,这让他就有些恼火了。

    左良玉看着朝廷新立,自己是所有藩镇里面兵力最强的的一个,逐渐有了一些非分之想。因此,皇帝对他的怠慢让他很是恼火,所以经常无缘无故的发火,甚至已经嚣张到了当着部属面说斥责皇帝地步了。

    湖广总督袁继咸的衙门也在武昌,面对着左良玉这个骄横的大军阀,左良玉一方面抵制他的跋扈和对地方的骚扰,一方面也在尽量的与左良玉搞好关系。

    国家衰微,山河****,袁继咸也察觉到了左良玉的不臣之心,只是他一介文官也没有办法制衡,只能寄希望于个人情谊羁绊左氏,再时不时的晓以国家大义。

    这日,朝廷传旨钦差到了武昌。有两份圣旨,一份是给湖广总督袁继咸的。按照职位和品级,他应该是武昌城里级别最高的官员。而且皇帝素来听说袁继咸为官清直,素有贤明,所以特意也发了一道圣旨给他。另外一道才是宣召左良玉的。

    钦差传旨,武昌城中够得上级别的官员按理说都要出城迎接的。其他官员都准备好了,唯独左良玉迟迟没有动静。

    眼看钦差就要来了,袁继咸急的嘴上冒泡,派人去催了好几回都让左良玉给骂回来了。无奈之下,袁继咸只得亲自出马到了左良玉的宁南伯府上相劝。

    左良玉到底还给袁继咸面子,终于勉强同意出城迎接钦差。

    接到钦差之后,左氏也是大大咧咧的,随意拱拱手就算见礼了,把个钦差气的吹胡子瞪眼睛但是却没脾气。谁让朝廷如今虚弱,这些武将才能依仗兵威跋扈嚣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好不容易到了城里,钦差要宣旨了。众人摆好香案,跪在地上,等着钦差宣旨。

    一开始还好,第一封圣旨是皇帝表彰袁继咸和一众官员牧守湖广,勤勉忠诚,特加封袁继咸为太子太保,赐银三千两以示嘉奖。

    袁继咸领旨谢恩,也是老泪纵横。皇帝刚刚登基,自己寸功未立就受封赏,心中着实感动。

    众人继续听着,钦差宣读第二道圣旨。结果钦差刚刚念到一半,跪在最前面的左良玉却忽然站起来,嘴里骂道:“什么狗屁圣旨,老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圣旨”,说罢拔出腰间佩剑,将香案上的香炉三牲等物统统扫落地下,并且一脚将香案踹翻,然后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左氏如此举动,一下子震惊了所有人。在场官员无不侧目,只有左氏的部属大摇大摆的跟随其后回了军营。

    钦差脸色涨红,瞪目欲裂,却是再也读不下去了,气的转身就要离开,立刻回京。

    袁继咸赶紧劝住,好说歹说,才暂时安抚下钦差多住一晚。

    却不知钦差带来的人里就有锦衣卫的人,不到半个时辰,这里发生的事情就被传了出去,发回南京去了。

    袁继咸心中发苦,知道左氏今天如此做派,完全是践踏朝廷尊严,不臣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手中没有兵力与左氏抗衡,只能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朝廷,希望朝廷早作绸缪。

    另一方面却又忍着愤怒继续与左氏周旋,希望能够朝廷多一些准备时间。

    深夜望月,想到如今国家板荡,内忧外患。朝廷孱弱无力,武臣跋扈,文臣结党,袁继咸禁不住老泪纵横,深感自己有心无力。

    正当此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督台大人忧国忧民,在下深感敬佩。”

    袁继咸一愣,回过头来一看,此人身形高大,目光炯炯,一身武弁服,显得威武英挺。

    这个人看起来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在下锦衣卫北镇抚使千户樊山尧,见过督台大人。”那人彬彬有礼,大大方方。

    袁继咸总算想起来了,这人就是跟随钦差一起来的其中的护卫统领,没想到却是锦衣卫的人。

    明朝的文臣基本上没有几个对锦衣卫这个凶名赫赫的特务机构有好感的。尤其是在魏忠贤当道的时候,许多文官都死在了锦衣卫的诏狱里。

    袁继咸自然也是一样的观感,因此面露不快之色,冷声呵斥道:“你一个小小锦衣卫千户就能私闯本督衙门么,莫非当老夫这里是你的锦衣卫衙门么?”

    樊山尧却也不恼,抱拳轻笑道:“卑职不请自来,并非故意叨督台大人,而是皇上托我给大人说几句话。”

    一听皇上,袁继咸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一拱手施礼道:“既然皇上口谕,臣恭听。”

    樊山尧道:“督台大人,皇上说‘袁爱卿,朕知道你在武昌待的委屈。左氏拥兵自重,早有不臣之心,朕是知道的。这次派人宣旨,就是想先安抚一下他,给朝廷多一些时间准备。朕相信我大明一定会得到上天护佑,朕也相信自己能做一个中兴之君。左氏虽然势大,但是朝廷却有大义名分,一定不会让他图谋得逞。朕最担心的就是左氏图穷匕见之时对你不利,因此还请袁卿多多保重。若时机不妙,请先保自身安全。这大明江山朕以后倚重袁卿的地方还多着。切记切记。”

    袁继咸听完这番话,心中忽然五味杂陈。一个是没想到皇帝早都知道了左氏的不臣之心,最主要的是皇帝对自己的一片爱护之心让这个老臣一下子心中感激满满,不由得语气哽咽,急忙跪倒在地,对着南京的方向长拜道:“陛下恩情,老臣感激不尽。为大明,为陛下,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罢,就是重重的一个头磕了下去,半响都没起来。

    樊山尧在一边看着也是心中感动,眼前这位老大人确实值得尊重。所以皇帝这次派他夹在钦差的队伍里就是跟老大人取得联系,暗中保护他来了。皇帝不希望袁继咸的命运跟原本历史上一样,当左良玉起兵的时候失陷于乱军之中,最终投江殉国。

    史可法,袁继咸,陈子龙这些人虽然才干不一,但是从精神气节上来说都是民族楷模,值得学习,所以都算的上是国之重器,能保一个是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