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刘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跟着那老先生走,左拐右拐,进了条弄堂,进了弄堂来到一处旧宅前,进了宅内,老先生请我们分别入了客座,自己这才坐了下来。

    我合什问道,不知老先生要和我说些什么?

    那老先生道,你此次前往北平,可是去保护燕王?

    我心里暗服,心想这老先生真是无所不知道,便道,正是。

    老先生道,燕王仁厚,是帝王不二人选。他日燕王当了皇帝,可保我大明两百年不衰。你前往保护燕王,于大明有功,于百姓有恩,这便受老朽一拜。

    说着老先生起身,弯腰向我拜了拜。我慌忙站起来,连忙回拜,说老先生折煞我也,小僧不过受方丈之命行事,岂可受老先生这一拜。

    老先生坐下笑道,身负天下一等一的武功,却强而不骄,真是难得。

    小云妹问道,你怎地如此厉害,能算到我大明还有两百年基业?

    老先生笑道,此乃天象,观天便可得知,倒不是我算出的。我当日力谏立燕王为太子,先皇只是不听。然天数使然,燕王登基不过是迟早的事。先帝却未顺应天命,立了玄孙为皇太孙,凭空多了这番曲折。

    我听他提到曾谏言朱元璋,问道,你曾朝中为臣么?

    老先生见我问话,道,实不相瞒,在下刘基,字伯温。

    小云妹跳了起来,说你是诚意伯刘伯温?

    老先生笑道,我是个黄土埋到脖子的糟老头子,骗你们又能做什么?

    小云妹激动的说,诚意伯名满天下,不曾想在这里见到您。既是诚意伯,算命之事绝不会假。

    我听方丈说过朱元璋夺天下靠的是刘伯温的智谋,知道刘伯温是前朝重臣,却不知他官封何职,此时听小云妹一讲,才知刘伯温被封的是诚意伯。

    刘伯温笑道,哦?你为何如此肯定我算命绝不会有假?

    小云妹道,天下谁人不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句话?诚意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凡世上之事,诚意伯了然于心。那《烧饼歌》更是推算出千年后之事。

    我奇道,什么《烧饼歌》?

    小云妹很兴奋,说师傅你有所不知。这世上有三大奇书,一是诸葛亮的《马前课》,二是李淳风的《推背图》,三便是诚意伯的《烧饼歌》。这三本书道尽后世时势转变,《马前课》与《推背图》自撰写日起,一直至今日,书上所言,皆已发生。

    我问道,果然如此神奇?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不过是观象占卜所推而已,并无神奇之处。说着又向小云妹道,你小小年纪,竟知道老朽如此多的事情,想来该是看了不少书,上了几年学。

    小云妹笑道,这下您可算错啦。我读书不过一年,所知道的,都是听说书的说的。

    刘伯温兴趣盎然,说哦?那说书的都说过我什么?

    小云妹听刘伯温问她关于说书的事,那是正中下怀,连忙坐了下来,问道,要不我先从您与先皇相识说起?

    刘伯温道,请讲。

    小云妹清了清嗓子,道:话说先皇起了义军,有一日途径青田县南田乡,便孤身去大街小巷打听农民对起义军的看法。走着走着,遇到一个卖菜翁,先皇与那卖菜翁扯起了家常,谈了半天,发现这卖菜翁妙语连珠,显然颇具才华。先皇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暗忖一个卖菜的老儿竟敢在我面前卖弄文采,不如羞辱羞辱他,便道:我这有一句上联,苦思良久,一直未能对出下联,不知老丈可愿一试?那卖菜翁道,我肚子里的墨汁能有几斤几量?也罢,反正此刻也没生意可做,你且说来听听。先皇见卖菜翁答应,便道: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卖菜翁听后张嘴便回道: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先皇见他不假思索,对答如流,暗想这老头子肚里墨汁果然有点斤量,看来得出个难题故意刁难一下,又道,老丈,我这还有一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你如何对下联?那买菜翁摸了摸胡子笑道,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先皇情不自禁大叫一声,对得好!我上联只不过剑指江南,你下联竟是逐鹿中原,比我起我来,意境又更深了。老既有如此抱负,为何在这里卖菜,不去投靠了起义军?那卖菜翁道,良将择主而事,老朽并未遇到明主。先皇听得连连点头,道,敢问姓名。那卖菜翁道,在下姓刘名基。先皇一听这老头是久闻大名的刘伯温,连忙盛情邀请他出山相助。刘伯温见先皇意诚,又见先皇人中龙凤,礼贤下士,便从此跟随先皇出谋划策,帮先皇打下了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

    刘伯温听得如痴如醉,中途小云妹若有停顿,刘伯温也像妙阳真人一样问道,后来呢?

    刘伯温一直等小云妹讲完,这才回过神来,道,若不是得知讲的是我与先皇相识的故事,我差点就相信了。这些说书的编故事的能耐不小,先皇不过听闻我有些名声,派人前来相邀了一下,到了说书的嘴里,我成了卖菜翁,还和先皇对起对联来。那说书的还说了我哪些故事?

    小云妹道,太多啦!从您生到死的故事都有,特别是死的那一段,我当时都听哭了……小云妹说到这里,忽然一怔,道,说书的说您已死了二十多年,你……你怎么还活着?难道这也是说书的杜撰的么?

    刘伯温叹气道,这倒不假,二十多年前,我确实已经死了。

    我听刘伯温如此说,心下大奇,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刘伯温道,这事得从燕王说起。我跟随先皇时,燕王尚未出生。燕王之母,乃朝鲜人士,先皇封为碽妃。碽妃怀胎不足七月生得子,先皇疑其不忠,赐铁裙之刑,碽妃受刑后便死了。

    小云妹问道,什么叫铁裙之刑?

    刘伯温道,将一块块烧红的铁板在腰间围成一圈,观似衣裙。

    小云妹咋舌道,先皇这也忒狠毒了吧?

    刘伯温道,此乃先皇家事,我不便评说。碽妃早产,故先皇一直疑心燕王非自己亲生,一直不喜欢他。先皇共有二十六子,那时只出生了七子,这七子中唯独燕王最为勤奋好学,后来先皇眼见燕王在众皇子中出类拔萃,这才对他刮目相看。我大明建国初时,北方蒙古铁骑常来侵占我大明国土。先皇便将北平作为燕王的封地,让他领兵抗敌。燕王不负圣恩,打了不少胜仗,蒙古人自此不敢来犯。我以为燕王如此功劳,先皇必会有意立燕王为太子。谁知一问这才得知,先皇立太子想立长不立幼。我素爱观天文,夜见天象所呈,未来帝王正是燕王,便规劝先皇顺应天意,立燕王为储。先皇不愿当面回绝使我难堪,便道,伯温既说朕要顺应天命,那不如延了这两百多年的传统,我让道派辅佐标儿,让佛派辅佐棣儿,十五年后让佛道互比,谁胜便立谁为太子。我听先皇如此说,暗想如此甚好。天意要燕王继承大统,佛派岂又会输?不多时,恰逢我六十大寿,群臣前来祝寿,那一夜大家尽兴饮酒,大醉而归,唯独兵部侍郎王志拉着我喋喋不休。我见众人已回,这王将军却如此话多,便有些不耐烦,碍于情面却又不能赶他走,只得言语敷衍。说着说着,王将军便说到先皇立储之事,我随口道,先皇圣明,知顺应天命,仍用武林盟主竞标赛传统立储。王将军却道,打幌子罢了,先皇早已内定大皇子为太子,这武林盟主竞标赛不过是用来堵悠悠众口。我奇道,怎地是打幌子?比赛输赢岂能操控?王将军笑道,老哥你有所不知,到时候先皇会让赵公公去当评委,谁输谁赢只不过靠一张嘴。我听后吃了一惊,便激他道,将军不过是猜测而已,我看未必会是内定。王将军虽已大醉,听我这话却也急了起来,说怎会是我猜测?此事千真万确,乃皇上亲口所言。不多时皇上便会调我前去辅佐大皇子。第二日王将军酒醒,怕自己酒醉漏了口风,前来百般试探,我只装作不知。果不其然,不到一年,王将军便被调去辅佐大皇子。直到此时我方知王将军所言非虚。我气愤异常,前往皇宫寻找先皇询问,先皇见我已知晓,只得亲口承认了。我谏言先皇不可逆天而行。先皇却怒道,伯温,我与你情同手足,也不妨告诉了你,这碽妃怀胎七月生子,朱棣是不是我儿难说得紧。若是按你所谏立棣儿为太子,岂不是要将大明江山拱手送与外姓之人?我就算逆天行事,也断不能立他为太子!我见先皇不听我言,一时心灰意冷,便要辞官告老还乡,先皇怒气未平,当场准了。待我回到故乡,先皇却又反悔,派人前来邀我重回京城,我假作生病,推辞不能去。先皇不信,派太医来试,我听闻太医要来,心想定然瞒不过,干脆装作已经病死,叫家人给我堆了坟墓,立了墓碑。太医前来听闻我已病亡,便回朝回禀了先皇,先皇误以为真,这才罢手。

    小云妹道,世人都以为你二十多年前便死了,原来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